时隔两年离岸人民币“破7”人民币不存在持续贬值基础
发布时间:2022-9-16 09:51阅读:164
9月15日,离岸人民币对美元跌破7这一关口,这是自2020年“破7”后时隔两年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再度“破7”。同时,在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也逼近7关口,截至北京时间9月15日20时30分报6.9933左右。
美联储为抑制高通胀加速收紧货币,与其他货币相比人民币贬值幅度较小
8月15日至今一个月时间内,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已累计下跌超过2600个基点,跌幅超过3.88%。
9月7日,离岸人民币对美元触及6.99,距离“破7”仅一步之遥。9月12日-13日,在岸人民币和离岸人民币汇率有过短暂反弹,一度回到6.92水平,但此后两天又开始下跌。
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上一次“破7”发生在2020年3月12日,当年5月27日一度达到7.1954的低点,此后一直到当年7月中旬才重回到“6时代”。此前2019年8月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也曾“破7”,当年9月3日最低下探至7.1962。
近两日,人民币汇率已经出现一定贬值势头。在岸人民币对美元收盘价已经连续两个交易日出现较大下调,9月14日收盘价报6.9630,较上一交易日下调319个基点,15日收盘价进一步下调145个基点报6.9775。
人民币汇率走低的背后是美元指数的走强。8月中旬以来,美元指数从105左右涨至目前的109左右,一个月时间内涨约3.6%。9月6日,美元指数一度突破110高点,此后曾于9月12日短暂下跌至108以下,13日又回到108以上。9月15日截至记者发稿,美元指数仍报109.4左右。
9月13日美国劳工部公布的美国8月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同比上涨8.3%,超出市场预期,导致市场对于美联储9月将激进加息的预期增强。当天数据公布后美元指数快速拉升至109.9。
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指出,人民币离岸汇率在时隔两年后再次“破7”,主要是受到美联储为抑制高通胀而加速收紧货币政策的影响,随着美元指数不断走强,包括人民币在内的非美元货币大多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贬值,与英镑、欧元、日元等主要发达经济体货币相比,人民币贬值幅度相对较小,而且人民币汇率指数总体稳定。
8月中旬以来,CFETS(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人民币汇率指数基本维持在101-102区间波动,总体变化不大。
人民币不存在持续贬值的基础,双向波动常态化
9月5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自9月15日起,下调金融机构外汇存款准备金率2个百分点,即外汇存款准备金率由现行的8%下调至6%。这是中国人民银行年内第二次下调外汇存款准备金率。此举被认为释放了强烈的“稳汇率”信号。
后续人民币是否会继续贬值?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分析师周茂华对新京报记者表示,从基本面看,美元和人民币均偏离基本面。尽管美联储激进加息,但实际利率仍处于负值区域。近期美国公布的指标整体指向经济趋缓,同时,欧央行等也加入激进加息收紧行列,并不支持美元趋势走强。人民币方面,国内经济延续复苏态势,外贸保持韧性,跨境资本有序流动,国际收支保持基本平衡;人民币资产估值有优势,人民币并不存在趋势贬值基础。从基本面和人民币资产吸引力看,年内人民币走势偏乐观。
9月15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了今年8月份银行结售汇和银行代客涉外收付款数据。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王春英表示,近期,美元走强背景下非美货币普遍贬值,人民币汇率表现相对稳健,外汇市场反映汇率预期的相关指标运行平稳。8月份,衡量结汇意愿的结汇率(客户向银行卖出外汇与客户涉外外汇收入之比)为71%,较今年以来月均值提升3个百分点,显示市场主体保持“逢高结汇”的理性交易模式,结汇意愿有所增强;衡量售汇意愿的售汇率(客户从银行买汇与客户涉外外汇支出之比)为67%,与今年以来月均值基本持平,市场主体购汇意愿总体稳定。
对于接下来的人民币汇率走势,周茂华提出,短期强势美元对人民币仍有一定压力,但预计人民币有望在均衡水平附近运行,双向波动常态化。国内散点疫情可控,保供稳价、纾困助企和稳增长政策支持,国内经济稳步恢复,这是全球最大确定性。同时,我国供应链产业链恢复畅通,外贸结构优化,外贸企业提质增效,外贸韧性足,人民币资产长期配置价值凸显,国际收支将保持基本平衡,人民币汇率弹性也已显著增强。
温彬也表示,从我国经济基本面看,预计三季度GDP增速较二季度有明显回升,通胀水平温和可控,国际收支状况良好,特别是经常项目和直接投资等国际收支基础性项目保持较高顺差,为人民币汇率稳定和外汇市场平稳运行奠定了基础,人民币不存在持续贬值的基础。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顾志娟编辑岳彩周校对杨许丽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