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农民叫板欧盟执行力
发布时间:2015-8-21 17:04阅读:473
今夏法国再次上演了一幕养殖户“农民起义”的大戏。他们先把奶牛牵进超市,抗议经销商压价自肥,接着封堵公路,阻止来自德国、西班牙运送农产品的载重卡车进入法国,理由是邻国的“不正当竞争”让他们有生存压力,日子很不好过。
法国养殖户素有“揭竿而起”的传统,动辄上街游行示威,或采取极端方法,要求提高农产品价格。2013年8月,法国西北部的家禽养殖户一夜之间在一家连锁超市附近和公路上怒砸10万多个鸡蛋。住在这一地区的一位保守派议员的办公室也未幸免,门窗上满是鸡蛋黄,一片狼藉。
法式“农民起义”很有“创意”,养殖户还自发成立农民纠察队,大大咧咧地进驻政府食堂巡查,凭“口感”居然在餐桌上能查出“德国猪头肉”、“西班牙牛肉”、“中国兔肉酱”,以此作为行政官员不爱国的“罪证”。近年来,法式“农民起义”还在向欧盟其他国家蔓延,甚至直奔欧盟总部所在地布鲁塞尔。2012年11月26日,为抗议牛奶收购价格太低,来自法国、德国、荷兰等欧盟十几个国家的奶农驾驶拖拉机从各路赶往布鲁塞尔,来自波兰的奶农甚至为此赶了1000公里路。
在欧盟经济一体化格局下,法国当局对养殖户非理性的抗议行为采取息事宁人态度,在宣布紧急拨款救助时,对示威者的“食品爱国主义”、“法国品牌优先”的排外诉求一再退让,以求社会安定。这给欧盟出了大难题。欧盟经济一体化的根基是关税同盟。排斥邻国农产品入境,或加征关税,直接触犯了欧盟经济一体化的根基。若欧盟其他国家都来效仿,欧盟经济一体化岂不名存实亡?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法国“农民起义”连年不断,挑战欧盟经济一体化呢?
这要从欧盟的农业政策说起。1962年1月,欧盟前身欧共体六国通过了《建立农产品统一市场折衷协议》,这个协议成为欧盟共同农业政策(CAP)的最初框架,核心内容是,对谷物、猪肉、家禽、蛋、水果、蔬菜、酒七类农产品的市场实行统一管理。次年12月,共同体部长理事会又决定对大米、牛肉、牛奶及奶制品着手建立统一市场,逐步实行统一价格制度后陆续进行扩充,将几乎所有重要农产品都纳入共同农业政策之中。这是为了解决欧洲食品自给问题,主要机制是,因势利导,或按生产要素对生产者提供直接资助,或根据生产水平的一定比例提供资助,或对成本主要由消费者承担的产品提供支持,或允许市场自身调节供求波动而只有极少的干预,以此调节市场,保护农民利益。
农业共同政策实施至今,促进了欧洲农业发展,欧洲发展成农业巨人,食品不仅自给自足,并有余额出口,农产品出口可与美国比肩而立,还对推动欧洲经济一体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对农产品的价格支持和出口补贴极大地刺激了各成员国农业生产的发展。作为农业大国,法国大受其惠。
但问题也接踵而至,对农产品的价格支持和农业生产补贴,加之农业生产工业化过程造成了产能过剩,农业产出增长超过市场对农产品的吸收能力;巨大的补贴开支给成员国造成严重的财政负担,也加大了成员国内部利益分配不均,如德国承担了总体预算的29.2%,却只能得到14.8%的回报。多年来,每年数百亿欧元的农业补贴一直是欧盟最“烧钱”的支出之一,而随着欧盟的扩容,财政负担的农业补贴越来越沉重,还要扶持南欧几个比较“懒惰”的国家,对农业的特殊补贴政策有所动摇。欧盟试图通过改革,在适当加强市场机制的同时,解决农业补贴的财政包袱。但农业政策涉及成员国1300万农民的切身利益,一直是欧盟内部的敏感领域,改革努力举步维艰。
2008年11月,经过马拉松式的谈判,欧盟成员国就改革农业补贴等共同农业政策问题达成妥协,不再依产量多少决定农户领取的补贴数额,农业补贴将进一步与产量脱钩,以期促进欧盟农业更好地以市场为导向并实现可持续发展。然而这对法国冲击最大。十年前法国农业净收入的九成以上来自欧盟农业补贴,一直以来抱着欧盟财政补贴的“奶瓶”,在有滋有味地享受“受益国”待遇,大大削弱了法国适应市场机制的能力。当原有的特殊待遇逐步削减,矛盾势必突兀而起。
而今日之欧盟,对俄制裁和希腊债务危机已成两把架在脖子上的刀子,法国冻结俄罗斯资产,也套上了被俄反制的绞索。而作为法国牛肉的第二大出口国,债台高筑的希腊无力偿付法国的出口外汇。法国财政对农业的支持愈来愈力不从心。同时,政府对养殖业产业链上如种苗繁殖、饲料生产、养殖、屠宰、加工、卫生防疫、广告、物流、经销等环节缺乏有力协调,各个环节各自为政,最终导致价格上涨,并形成恶性循环。
现在就看法国究竟如何在恪守欧盟经济一体化的原则下理顺本土农产品的价格关系,适应欧盟内部的市场竞争了。而欧盟要提升执行力,在驱除贸易保护主义的同时,达成在欧盟成员国之间平衡利益关系,似乎也是鱼与熊掌难兼得。最终,恐怕双方都要各退一步。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