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猪肉市场价格周期波动及原因分析
发布时间:2015-8-13 16:44阅读:614
美国距今最近的一轮“猪周期”出现在2007年左右,也被称为“玉米—猪”周期,主要是由作为生猪饲养主饲料的玉米价格暴涨引发的。当时的养殖户对于猪饲料和猪肉价格变化过于敏感,造成了生猪养殖数量大幅波动。
相对于“黄油周期”,美国的“猪周期”波动较为剧烈,时间间隔也短。其原因在于,在生猪养殖业中饲料成本占比很大,饲料价格变动对于生猪养殖利润的影响明显。当时的美国股市表现疲软,大批投资者将资金从股市撤出投向大宗商品市场,包括粮食市场,这种粮食投机行为抬升了粮价。
与此同时,美国主导的生物能源迅速发展,欧洲出于对全球气候变暖的担忧也加入到支持将玉米用作生物能源原料的阵营。
此外,国际市场上如印度和中国等新兴经济体粮食需求旺盛,非洲和亚洲等国家的玉米产量降低,导致国际市场玉米供应吃紧。
供应减少,投资和粮食需求旺盛导致的玉米价格上涨,最终造成了美国市场的一轮“猪周期”的出现。
与中国相比,美国猪周期平均为五年,中国为三年,美国猪肉市场较为稳定。其中的重要原因在于,美国生猪养殖业规模化程度较高。1960年至1980年期间,美国生猪养殖业以小规模为主,1980年后,生猪养殖专业化程度大幅提高,大型猪企形成并逐渐扩大市场份额。2009年,美国生猪养殖业前20家企业的市场占有率超过70%。
美国大型猪企能够依靠规模化效应来支撑猪肉价格的稳定。当猪价进入下行周期,价格下跌,市场优胜劣汰后,猪企巨头通过收购、兼并等方式继续扩大规模。美国大型猪企对于均衡生产,压缩猪周期的影响发挥了积极作用。
此外,美国政府对于生猪养殖者有全面的辅助计划,包括紧急情况下的饲料供应、猪肉收购、疾病防御、干旱援助、环境治理等。
当猪周期严重影响生猪养殖者的财务状况时,美国农业部的农产品营销服务处会启动政府商品采购计划,采购生猪养殖户手中的猪肉来平抑猪肉价格下跌走势。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