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全国两会十大财经热点:稳与进的协奏曲(下)
发布时间:2022-3-3 13:15阅读:376
赤字率可预设为3.2%左右
“2022年的财政赤字率预设为3.2%左右较为合适,与2021年预算持平。”北京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苏剑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日前,财政部部长刘昆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2022年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升效能,更加注重精准、可持续。适当确定赤字率,科学安排债务规模,有效防范化解风险。
苏剑表示,2022年财政收入面临较大压力。经济增速放缓叠加房地产业等行业的调控压力,预计财政收入将进一步减少,因此财政政策应更加积极。同时,今年实施更大规模的减税降费,要增加对地方的转移支付,这同样也需要积极的财政政策支持。
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财政研究室主任何代欣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今年财政赤字率安排在3%附近,是一个比较理想的状态,并且随着GDP规模的增大,赤字绝对数量也会相应有所增加。
何代欣认为,保持相对稳定的赤字率有三方面积极意义:一是确保积极财政政策起效的重要支撑;二是稳定各方预期尤其是财政预期的保障;三是财政可持续的关键。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要“成”
2022年作为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攻坚之年、收官之年,在“党的二十大前基本完成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各项任务、在今年年底前完成扫尾工作”是国资委早已明确的“时间表”。
中国企业联合会研究部研究员刘兴国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在国资国企改革发展目标上,预计会突出强调建成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打造一批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示范企业。从具体的改革措施来说,可能会突出强调全面落实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深化结构调整,加大战略新兴产业发展力度,积极推进混改,加强创新策源地、创新高地建设等方面。
“预计与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有关的内容,将会成为两会热点。”上海天强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祝波善表示,推进混改、优化国资布局和结构调整以及加快布局新兴产业等内容,预计也将成为焦点。
近年来,资本市场已愈发成为国资国企改革的重要推进平台。《证券日报》记者从国资委获悉,今年国资委还将统筹开展提高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质量主题行动。
祝波善表示,目前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已成为央企业务的主要载体,更承担着央企发展的重要使命。一方面,作为上市公司,其需要按照公众公司的要求接受监管、监督;另一方面,资本市场较为便利的融资渠道,又能为其发展赋能。总的来说,预计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将进一步聚焦公司治理提升、员工激励、产业结构优化、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等方面,不断提高上市公司质量。
基建投资规模或超20万亿元
基建投资已成为2022年我国稳增长的重要抓手。中国财政学会绩效管理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张依群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2022年我国基建投资规模或超过20万亿元,基建投资增速将超过5%。
据张依群介绍,受国际环境和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影响,跨周期调节力度不断加大,投资前置效应逐渐突出,基建投资规模总量也随之放大,以托底中国经济稳定在合理区间。
当前,我国正持续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作为稳投资特别是扩大有效投资的重要支撑,今年新基建投资规模有望达到数万亿元,投资增速超过6%。”无锡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吴琦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全国已有30个省份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新基建投资计划,多地政府新基建的投资力度较去年明显加大。其中,以“东数西算”工程为代表的算力网络基础设施,面向新能源电力和新型电力系统的能源电力基础设施,以及以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卫星互联网为代表的通信网络基础设施是投资重点。
张依群认为,随着传统基础设施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和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新基建为传统基建赋能,并催生和带动新消费,预计今年新基建投资增速会比以往明显加快,投资规模将在2万亿元左右,占基建总投资比重会达到10%左右。
数字赋能乡村振兴
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正式发布。文件明确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
对此,苏宁金融研究院宏观部副主任陶金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在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增加的情况下,中央一号文件前瞻性地继续强调粮食安全,并提出量化产量目标、生产激励和监督机制,同时新提出了具体的耕地保护措施。
3月1日,《农业农村部关于落实党中央国务院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部署的实施意见》发布。在工作布局上,重点围绕“四稳四提”展开,即粮食生产稳面积提产能、产业发展稳基础提效益、乡村建设稳步伐提质量和农民收入稳势头提后劲。
无锡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吴琦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推进乡村振兴可从三方面着手:首先,乡村振兴要与新型城镇化有机结合,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其次,精准高效施策,根据不同地区的不同现状,制定不同的工作目标,分类指导,做到主体分类、因人因地施策,加快完善和落实监测帮扶机制;最后,强化科技创新支撑,特别是依托数字化技术,加快发展数字乡村、数字农业、数字金融,以数字赋能推动乡村振兴发展。
“中央一号文件首次单列‘强化乡村振兴金融服务’,金融业向乡村地区的拓展将是今年工作重点,主要从金融供给激励和金融基础设施两大方面来实现。”陶金表示。
养老保险改革有两大任务
日前发布的《“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明确“十四五”时期推动全社会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格局初步形成。这意味着,今年我国养老服务体系有了可行性的路径和相关保障措施。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有两项任务:一是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二是延迟法定退休年龄。
“在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方面要兼顾三个‘统一’。”董登新表示,一是缴费基数上限和缴费基数下限的全国统一;二是退休金给付计算公式中全国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全国统一;三是实行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全国统收统支。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2022年的财政赤字率预设为3.2%左右较为合适,与2021年预算持平。”北京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苏剑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日前,财政部部长刘昆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2022年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升效能,更加注重精准、可持续。适当确定赤字率,科学安排债务规模,有效防范化解风险。
苏剑表示,2022年财政收入面临较大压力。经济增速放缓叠加房地产业等行业的调控压力,预计财政收入将进一步减少,因此财政政策应更加积极。同时,今年实施更大规模的减税降费,要增加对地方的转移支付,这同样也需要积极的财政政策支持。
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财政研究室主任何代欣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今年财政赤字率安排在3%附近,是一个比较理想的状态,并且随着GDP规模的增大,赤字绝对数量也会相应有所增加。
何代欣认为,保持相对稳定的赤字率有三方面积极意义:一是确保积极财政政策起效的重要支撑;二是稳定各方预期尤其是财政预期的保障;三是财政可持续的关键。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要“成”
2022年作为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攻坚之年、收官之年,在“党的二十大前基本完成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各项任务、在今年年底前完成扫尾工作”是国资委早已明确的“时间表”。
中国企业联合会研究部研究员刘兴国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在国资国企改革发展目标上,预计会突出强调建成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打造一批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示范企业。从具体的改革措施来说,可能会突出强调全面落实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深化结构调整,加大战略新兴产业发展力度,积极推进混改,加强创新策源地、创新高地建设等方面。
“预计与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有关的内容,将会成为两会热点。”上海天强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祝波善表示,推进混改、优化国资布局和结构调整以及加快布局新兴产业等内容,预计也将成为焦点。
近年来,资本市场已愈发成为国资国企改革的重要推进平台。《证券日报》记者从国资委获悉,今年国资委还将统筹开展提高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质量主题行动。
祝波善表示,目前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已成为央企业务的主要载体,更承担着央企发展的重要使命。一方面,作为上市公司,其需要按照公众公司的要求接受监管、监督;另一方面,资本市场较为便利的融资渠道,又能为其发展赋能。总的来说,预计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将进一步聚焦公司治理提升、员工激励、产业结构优化、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等方面,不断提高上市公司质量。
基建投资规模或超20万亿元
基建投资已成为2022年我国稳增长的重要抓手。中国财政学会绩效管理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张依群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2022年我国基建投资规模或超过20万亿元,基建投资增速将超过5%。
据张依群介绍,受国际环境和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影响,跨周期调节力度不断加大,投资前置效应逐渐突出,基建投资规模总量也随之放大,以托底中国经济稳定在合理区间。
当前,我国正持续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作为稳投资特别是扩大有效投资的重要支撑,今年新基建投资规模有望达到数万亿元,投资增速超过6%。”无锡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吴琦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全国已有30个省份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新基建投资计划,多地政府新基建的投资力度较去年明显加大。其中,以“东数西算”工程为代表的算力网络基础设施,面向新能源电力和新型电力系统的能源电力基础设施,以及以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卫星互联网为代表的通信网络基础设施是投资重点。
张依群认为,随着传统基础设施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和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新基建为传统基建赋能,并催生和带动新消费,预计今年新基建投资增速会比以往明显加快,投资规模将在2万亿元左右,占基建总投资比重会达到10%左右。
数字赋能乡村振兴
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正式发布。文件明确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
对此,苏宁金融研究院宏观部副主任陶金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在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增加的情况下,中央一号文件前瞻性地继续强调粮食安全,并提出量化产量目标、生产激励和监督机制,同时新提出了具体的耕地保护措施。
3月1日,《农业农村部关于落实党中央国务院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部署的实施意见》发布。在工作布局上,重点围绕“四稳四提”展开,即粮食生产稳面积提产能、产业发展稳基础提效益、乡村建设稳步伐提质量和农民收入稳势头提后劲。
无锡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吴琦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推进乡村振兴可从三方面着手:首先,乡村振兴要与新型城镇化有机结合,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其次,精准高效施策,根据不同地区的不同现状,制定不同的工作目标,分类指导,做到主体分类、因人因地施策,加快完善和落实监测帮扶机制;最后,强化科技创新支撑,特别是依托数字化技术,加快发展数字乡村、数字农业、数字金融,以数字赋能推动乡村振兴发展。
“中央一号文件首次单列‘强化乡村振兴金融服务’,金融业向乡村地区的拓展将是今年工作重点,主要从金融供给激励和金融基础设施两大方面来实现。”陶金表示。
养老保险改革有两大任务
日前发布的《“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明确“十四五”时期推动全社会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格局初步形成。这意味着,今年我国养老服务体系有了可行性的路径和相关保障措施。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有两项任务:一是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二是延迟法定退休年龄。
“在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方面要兼顾三个‘统一’。”董登新表示,一是缴费基数上限和缴费基数下限的全国统一;二是退休金给付计算公式中全国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全国统一;三是实行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全国统收统支。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认为,当前,发展养老保险的首要任务有以下几方面,首先,健全养老保险待遇调整机制,确保按时足额发放,推动养老金与经济发展基本同步。同时,提升企业年金参保率,推动职业年金市场化投资运营平稳规范。其次,加快发展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目前我国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存在短板,需要统一标准,鼓励创新,稳步推进养老保险第三支柱发展壮大。最后,进一步完善社保养老相关配套政策制度,提升实施效率。
风险揭示:期市有风险,投资须谨慎。本文的信息均来源于公开可获得资料,国小元力求准确可靠,但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及完整性不做任何保证,据此投资,责任自负。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没有考虑到个别客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客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或建议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谨慎投资。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入驻叩富问财的作者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策投资行为并承担全部风险。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kf@cofoo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推荐相关阅读
查看更多>
2019年全国两会召开会利好哪些股票?
地产,一带一路,养老概念,供给侧改革,欢迎通过手机开户找我,平时还可以交流股票
2022年两会什么股会涨?两会有哪些投资机会?
2022年他的一个两会期间的话,您是想要具体关注什么股会涨的话,主要还是要看两会期间有没重大的一个利好消息的出现哈,这个对于股票的影响还是比较大的,点我头像联系我新开户佣金,手续费直接是成本的价格。
2022年两会炒什么股票?两会必炒概念股有哪些?
您好,可以关注一下涉及民生的股票,比如农业,三胎等等相关的股票。欢迎预约开户为您申请优惠的佣金。息费低于5.88%!
2024年全国两会什么时候召开?两会前买股票好不好?
2024年全国两会将于3月4日和5日在北京开幕,具体来说,政协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将于3月4日开幕,而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将于3月5日开幕。至于是否在两会前购买股...
十大财经部委研判下半年:经济运行处于两大“关键期”多项指标保持稳定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杨志锦 上海报道 在上半年经济数据公布后,国家发改委、国家统计局、人民银行、财政部、商务部、工信部、海关总署、人社部、农业农村部、外管局等10个主要财经部委陆续召开上半年数据解读发布会,并研判下半年经济形势。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多个财经部委对当前经济形势的定调为“整体恢复向好”,下半年投资、消费、出口等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将保持稳定,此外CPI将回升,而由于留抵退税基数效应消退,财政收入增速将有所回落。值得注意的是,多个部委指出,当前正处在经...
天气与拍卖共谱玉米市场协奏曲!
进入7月份,在北方从人们口中听说的就是一个词“热”,这不仅是说“酷热”的天气,也是在形容2014年临储玉米拍卖成交的“火爆”情况,而与之相反,南方则是强降雨来袭,多地降水量打破历史同期纪录,几乎同时我国南方珠江干流之一的西江迎来2008年以来最大洪水,进而影响沿途水路运输(禁航),此外南方持续强降雨天气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