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种计算收益率的方法,你了解几种?
发布时间:2021-10-21 14:10阅读:5087
到底该怎么计算自己的收益率。为什么总觉得交易软件上,或基金APP上算出来的不准,明明是赚钱了,APP上却显示亏钱了; 有时明明没赚多少,APP上又显示赚了挺多的.
下面小醉就聊聊常见的几种关于【收益率】的计算方法。分段位哦,大家也可以留言,说说自己能处理到第几段:
【一段】基础计算
这就非常简单了:(期末资产-期初资产)/期初资产
缺点:出入金怎么办
【二段】有出入金计算
(期末资产-累计入金+累计出金-期初资产)/期初资产
缺点:不同时期的出入金,会影响资产变动情况(分母),分母只用期初,当然不妥
【三段】平均计算已投入资产
举例:期初投入10万,中间有出金、入金,但是量很小,期末为20万,那么可以认为平均已投入资产为(10+20)/2=15万。分母就可以用这个15万。
(期末资产-累计入金+累计出金-期初资产)/平均资产
缺点:出入金很大的时候,收益来源其实是来自这部分出入金,公式反而完全忽视它。
就如刚才的例子,如果中间有一笔100万的入金,这110万赚了30%,即33万,目前143万,然后出金123万,期末为20万。
(20-100+123-10)/15=220%
恭喜你,你成股神了,收益率220%,美S你
【四段】国际通用的标准迪茨法
国际通用哦,非常的高大上对吧,大多数的股票软件都是用这个方法。但缺点仍是非常明显。
四段开始,看着有点吃力了,先别看公式,看例子。有机会想研究公式再看公式。
来个$东方财富(SZ300059)$的截图:
看到例子没有,这两天,你明明是赚4000元,亏1000元,总共赚了3000元,你的交易软件给你的收益率却是【-2.8%】。
两天都算不清楚,还能指望它给你算清楚一年的收益!
大家感受一下,【迪茨法】就是把时间分割为一段段成本不变的区间,把每个区间的收益率算清楚,再把它们乘起来,就得到了全年的收益率。
如果上面的例子,由于是截图,看不清楚,下面再举个例子:
假如2019年1-3月,小醉都是小仓位保守运作,投入股市的资金10万元,一波上证从2440到3288点的行情,小醉赚了30%,账户的净值变成了13万。4月,看好牛市来临,又搬来了20万资金,加在了2019年的顶部,到年底,总计33万资金,亏了3万,还剩30万。
1-3月赚了3万,4-12月亏了3万,全年不赚不赔,收益率理应为0。
但是我们如果用刚才的净值相乘法来计算就变成了,1-3月的收益率是30%,4-12月,用新的成本13+20=33万,亏了3万,收益率是-9.09% = -3 / 33
全年的收益率就变成了(1+30%)*(1-9.09%)-1=18.18%。
全年一分钱没赚,可收益率是18.18%,自欺欺人。
这就是为什么偏股型的公募基金那么多年来看上去收益率不错,但没给散户赚钱,因为2015年6月,大盘5000点的时候,他们发售了1万亿,到今天为止他们的总盘子也才2万亿。这多出来的成本,多亏的钱,算收益率的时候是体现不出来的
【五段】净值法
这个方法基金也在用,计算起来比起【迪茨法】,小醉认为是比较好理解并且方便很多的。
所以,至少学会净值法,才算没有白白花时间啃下这篇硬核文。且而,还可以作为你的家族基金运作方式哦。
具体怎么玩呢,还是要举例子的:
自有资金20万,分成20万个基金单位,每个单位基金净值为1.0000元(建议保留四位数)
一段时间后,赚了25%,基金净值变为1.2500
这时候小醉妈说,放10万在你这里,帮我玩。于是,从小醉妈划账过来那天的15:00前,她就拥有了100000/1.25=80000份。目前共28万份,总资产35万(20*1.25+10),35/28=1.2500,很公平对不对。
又过一段时间,亏了10%,醉大舅想炒底,放了10万过来。
先算净值:1.2500*(1-0.1)=1.1250
再算总资产:35*(1-0.1)=31.5万
那么,大舅划钱过来那天15:00前,买了多少份呢,100000/1.1250=88888.8889份。
总份数目前为280000+88888.8889=368888.8889份
总资产为31.5+10=41.5万
可以验算一下,41.5/36.88888889=1.124999999。对,这个就是大舅买入时的净值。
然后,三姑六婶四姨婆都在不同的时间,参与进来或者退出。都是这个算法。每个人都可以认为【(赎回时净值-申购时净值)/申购时净值】为自己的收益率。
然后,你还可以分红,也可以拆分基金份额让净值显得更低哦,亲戚们都喜欢买净值低的基金,他们根本不知道其实是一回事。这里就不展开了。
直到有一天,美国回来的二叔公,一下子砸了500万过来,而且当天晚上出了一个【免印花税】的利好,大盘次日高开7%,问题出现了。
昨天,基金净值是1.1250,二叔公是昨天15:00前申购的500万,二叔公获得444.444444444万的份额。我们原来的份额才36.89万份,原本可以享受7%的指数涨幅收益的,但由于二叔公昨天的大额申购,他的份额把原来的总份额秒成了渣渣,41.5万的7%,是日,基金该赚2.905万不到(由于不是满仓),放在481.33万的总份额面前,显得微不足道。7%的高开也让我们没有机会同比例建仓,于是,这种情况下,旧人被新人伤害。
所以,净值法的缺陷是大额申购、大额赎回时,次日市场波动造成的误差。这种误差对旧人来说,有时是正面的,有时是负面的,但大多数情况会是负面的。因为大额申购一般在大跌时,次日反弹高开几率高;而大额赎回一般在大涨时,次日低开的几率高。
这也是为什么一些LOF,明明持仓的股票都在大涨,而净值没有涨的原因。而ETF按理来说是不会发生这种情况,因为ETF的份额是需要一篮子股票来换的。
虽然净值法有缺陷,但是真心不失为一个家族理财的最佳方法。而对于自用来说,如果自己有大额进出,你处理的时候在次日再确认份额就可以了。(哪怕是当日确认,也不会伤害到自己,你又不是周伯通能自己打自己)。用净值法来计算自己的收益,是很清晰的,并且可以一直计算到三五十年之后。
【六段】加权成本法
还是举刚才的例子,假如2019年1-3月,小醉保守运作,投入股市的资金10万元,一波上证从2440到3288点的行情,让他赚了30%,账户的净值变成了13万。到了4月加仓20万之后,踩中市场风格,买了科技股,让他4-12月不是赔了3万,而是又赚了3万,那么按照【迪茨法】,他1-3月收益率是30%,4-12月收益率是9.09%,全年收益率是41.82%=(1+30%)*(1+9.09%)-1。
如果按加权成本法,我们先得到他全年的盈亏1-3月是3万,4-12月是3万,加起来是6万,再看他的成本1-3月是10万,4-12月是30万,他全年的加权成本是25万=(10*3+30*9)/12,这样他的收益率是24% = 6/25。
精髓是,赚就是赚,亏就是亏,分子不要乱动。
如果期间有出入金,而且你想精确到【天】呢,那就引入一个【资金使用时长】的概念,单位是【天】。
也就是将【三段】的公式,进一步变形:
365*(期末资产-累计入金+累计出金-期初资产)/[资金1*使用时长+(资金1+资金2)*使用时长+(资金1+资金2-资金3)*使用时长]
这个【六段】的方法非常接近你的真实收益率了,虽然仍会有小小误差,但和【五段】一样,误差大多来自于超大额的出入金,如果不成立家族基金,自己用于统计每个年度的收益率,最合适不过了(自己用,没人可以伤害你,你也伤害不到别人)。但是,延续性没有【净值法】那么好。
净值法的最大好处是,如果十年后,你的净值是5.6789,你十年的收益就是467.89%=(5.6789-1.0000)/1。你的年化收益是18.967%=5.6789^1/10-1
写在最后:目前各大看盘软件、券商收益率软件基本上都是采用国际标准迪茨法这种方式。所以计算的是每天资金收益率相乘得到的目前收益率。非常不准确,看看就好。
![](https://static.cofool.com/licai/Mobile/image/ask/xianshi-icon.png)
![](https://static.cofool.com/licai/Mobile/image/ask/click-icon.png)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https://static.cofool.com/licai/Home/image/counselor/read-yz.jpg)
![](https://static.cofool.com/licai/Home/image/counselor/read-yz.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