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周期突然遭遇两大“强震”,缺少“需求”的牛市还能火多久?
发布时间:2021-9-15 09:19阅读:302
从国内来看,一份未经证实的云南省《关于坚决做好能耗双控有关工作的通知》在网络间疯传。据该份《通知》要求,工业硅、黄磷等多个产业被大幅限产。但这份文件并未给市场带来刺激,相反,有色、煤炭等商品期货夜盘突然全线杀跌。
从国际来看,周一,近期表现格外强劲的伦敦铝,13年来首次于盘中触及3000美元/吨,但在逼近历史新高后回落,收盘跌幅超1.2%;伦敦铜跌幅也超1.5%,镍、铅、锌等金属的表现也较弱。
周二,国内期货市场黑色系大宗商品开始领跌,焦煤、焦炭跌幅超5%,玻璃、沪铝、沪镍等跌幅皆超4%,纯碱、螺纹钢等跌超3%。股市方面,周二有色、煤炭、钢铁等跌幅居前。一时间,“商品牛接近尾声”的声浪响起。然而,事实是否如此还有待一番考量。
本轮商品牛的驱动力主要有四:分别是货币宽松、供应链不畅、碳达峰与碳中和,以及长达数年的供给侧改革。随着美联储缩表时间的临近,全球货币宽松格局可能在今年四季度迎来变化,而近期全球主要经济体也已开始着手解决海运成本高涨、运力不足等问题。由此可见,前两大驱动力存在减弱的趋势。然而,碳中和的趋势不会变,数年积蓄的供给侧改革成果不会变。
值得一提的,本轮商品牛是在缺少“需求”的背景下形成的。虽然目前依然缺少需求,但需求增长的预期不但未有变化,甚至还在强化。而这种强化力量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美国1.2万亿美元基建投资法案可能于9月底获美国国会通过;二是中国的3.65万亿专项债大概率在年内发行完毕。市场预期,这两笔大钱将有相当部分会投向基建(包括传统基建和新基建),从而给商品需求带来强支撑。
不过,商品价格连番疯涨并非好事。统计局数据显示,8月PPI同比上涨9.5%,而8月CPI同比涨幅回落至0.8%,CPI与PPI剪刀差扩大至8.7个百分点。这意味着,在消费不力的背景之下,许多企业正面临着较大的成本压力。从上市公司半年报数据来看,连宁德时代(529.900, 0.00, 0.00%)、比亚迪(269.230, 0.00, 0.00%)这样的龙头企业都出现了毛利率下滑,消费类的金龙鱼(66.740, 0.00, 0.00%)、海天味业(88.180, 0.00, 0.00%)等公司也是增收不增利。来自机构的数据显示,中下游的交运、轻工、纺织服装、农林牧渔、公用事业等行业中报毛利率下滑幅度皆超过20%。这种趋势可能会在三季报中体现得更为明显。
为了缓解大宗商品上涨的压力,我国出台了一系列保供稳价举措。8月27日,国家物资储备调节中心发布公告称,决定近期开始投放2021年第三批国家储备铜铝锌。此外,国储局还对原油、棉花等物资就进行了投放。市场甚至还传出一些其他的调控预期。然而,在需求并不是太旺的背景下进行价格调控,更多的并不是供需层面的技术问题,而是经济层面的取舍问题。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