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你买重疾险的误区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0-12-10 13:05阅读:861
近年来,随着各种重大疾病的发病率升高,消费者对重疾险的关注也逐年升温。
不少人都意识到通过购买重疾险来转嫁风险的重要性,但是,他们对重疾险的认识仍存在几大误区,而这些误区往往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重大疾病险保所有大病
重疾险所保病种越多越好
“不差钱”时保费一次交完
先给孩子购买重疾险
赔付次数越多越好
![](https://cofool-image.oss-cn-beijing.aliyuncs.com/licai/attach/2012/5fd19c2178610.jpg)
每个消费者对“大病”的理解可能都不一样,但是保险业中对“重大疾病”是有明确界定的。
支招——看清保险合同责任范围
重大疾病险的本质作用是为了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的出现。
保险公司已经把能保的疾病以及罹患疾病的程度规定在保险合同条款中,只有在保险合同约定的保障范围内才能获得赔付,并非保所有大病。
因此,消费者在购买重疾险产品时,一定要看清楚保险合同条款规定的保险责任范围,同时应向保险公司告知既往病史,以免将来理赔时发生不必要的纠纷。
如果单纯看重大疾病的保障种类,目前市场上有的产品保障30种、40种重大疾病,有些甚至保障50种重大疾病。
随着保障范围的扩大,相应的保费也会增加。
不少消费者会认为,保障的疾病种类越多,保险产品的性价比也越高。但事实并不是这样。
支招——发病率不高的重疾没必要买
重疾险产品的好坏不是要比保障范围,投保人在选择的时候要注意条款中有没有规定常见大病为必保范围,加上产品性价比是否合理。
对于消费者而言,在选购时,建议要多关注重疾种类的发病率,为增加一些发病率不高的重疾保障种类而支付更多的保费,对于绝大多数消费者而言,肯定是没有必要的。
有险企承诺保100种大病,但多是噱头,因为实际上消费者也不可能享受得到。
重疾保险产品的核心保障其实都是一致的,相对于比较单纯的保障疾病种类,不妨更多关注重疾产品的功能和服务。
比如市面上一些险企的重疾产品就包括了轻症重疾的保障,有重大疾病“二次赔付”或“三次赔付”等功能,对消费者而言都是具有较高附加值、也更实用的保险选择。
一些消费者选好一款重疾险产品后,由于价格在自己的支付能力内,于是就选择一次性 交清所有保费。
这的确是很多‘不差钱’的客户在买长期重疾险时的第一反应。虽然这类产品允许一次性 交付,但建议不要这么做。
支招——采用期缴形式更为经济
重疾险的交费年限需根据投保人的年龄和收入水平来设定。
对多数消费者而言,相比一次性缴清,购买同样的重疾保额,缴费年限越长,如10年、20年、30年等,每年的保费会低很多,缴费压力小。
更重要的是,在漫长的缴费期内,考虑到通货膨胀和收入实力增长等因素,期缴形式更经济。
因为重疾险的本质就是罹患重疾时转移重大的经济风险,不发生重疾即本金零存整取的积累过程。
所以期缴对购买者来说是有利的。
非特殊原因,不建议消费者一次性 交完。
投保人应尽量选择较长的缴费期,真正凸显重大疾病保险的保障功能。
此外,消费者还要树立一个很重要的观念,那就是重疾险最好是分期购买,将风险最大化地转嫁到保险公司。
据我了解,有不少家长会先考虑给孩子买重疾险,而对自己的保障反而舍不得买。
根据平安人寿近期提供的一份寿险分析报告显示,被保人年龄在0—17岁区间段的占35.4%,投保人的年龄在18—40岁的占比总和为73.9%。
换个说法,投保人多是父母,而被保人则多是孩子。
这是很大的一个认识误区。
道理很简单,在一个完整的家庭中,父母才是孩子最大的保障。
家长是经济支柱,也是子女保单的保费来源。
如果不幸发生意外,丧失缴费能力,那么不仅家庭的经济无以为继,子女的保障也无从谈起。
支招——保障家庭支柱是重点
家庭支柱才是投保重点。只有父母保障充足,才是爱孩子的体现,若父母没有保险,孩子就谈不上保障。
因此,在一个家庭中,首先应为两个大人投保,然后才是为孩子投保。
此外,家长在帮孩子投保时,最好考虑附加豁免保费条款,即投保人一旦出险,即可免交剩余年限的保费,但合同依然生效。
“XX产品只赔了3次,我想要赔5次的。”
有些朋友会盲目地追求多次赔付,认为赔付次数越多越划算。而事实上,理赔次数并不是越多越好。
支招:深入了解单次赔付和多次赔付
单次赔付一:重疾理赔后合同就结束了,保障也没有了。
多次赔付:在重疾理赔后,合同依旧有效,保障继续。
相对于单次赔付,多次赔付的意义在于让保障更加长久。
因为一旦获得了重疾理赔,基本上很难再购买其他重疾险产品了,没有保险公司愿意接受一个确诊过重大疾病的客户,那么后续的风险就无法得到保障。
所以多次赔付对于年龄越小的人群意义越大,人生之路还很长,多做几手准备总是好的.
而对于年龄较大,例如50周岁的人群来说,身体可能承受不起几次大病了,那么购买一份单次赔付重疾险就足够了。
多次赔付的产品也是各有不同。跟单次赔付的重疾险相比,2次、3次赔付的产品具有一定的优势,给了未来更多的保障。
但4次、5次赔付从实际案例上来看,跟2次、3次差别并不大。
重大疾病对人体的伤害是非常大的,对于癌症有“5年生存率”的说法,即癌症经过治疗后的5年内,依旧没有脱离疾病的威胁.
如果5年之内没有复发,那么之后再复发的可能性就比较低了。
重疾发病一次就会给身体带来严重损伤,就算一生多次患病,但重疾能达到5次的,应该可以被称为医学上的奇迹了。
总之,多次赔付比单次赔付有一定优势,但多次赔付中的2-3次赔付就已足以应对疾病风险,没必要追求更高赔付次数了。
今天就讲到这里了,有其他的保险问题可以扫描下面的二维码加我微信沟通。
![](https://static.cofool.com/licai/Mobile/image/ask/xianshi-icon.png)
![](https://static.cofool.com/licai/Mobile/image/ask/click-icon.png)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入驻叩富问财的作者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策投资行为并承担全部风险。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kf@cofoo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推荐相关阅读
查看更多>
![](https://static.cofool.com/licai/Home/image/counselor/read-yz.jpg)
您好:重疾险是投保时最令人头疼的险种了,它的保障内容比较多,同样的坑也很多。并且重疾险大多是长期型产品,买一份要保好几十年的,如果稀里糊涂就买了,之后遇到问题可就麻烦了。为此我整理了几个买重疾险...
买信托产品的误区有哪些?怎么避免?
您好,信托一定要选择正规的交易平台,希望能够帮到您
问下大家,常见的买保险的误区有哪些?
你好,误区一、有社保就够了,不需要商业保险,误区二、我现在身体很健康,不需要买保险,误区三、重疾险确诊就给付,误区四、过分注重回报率,误区五、只给老人和小孩买保险,自己却裸奔,误区六、跟风购买,...
保险:买保险最容易走入的误区有哪些?
误区一:认为保险是万能的解释:保险是一种风险管理工具,它可以在你面临特定风险时提供经济上的帮助。但保险并不是万能的,它不能替代你所有的风险应对策略。比如,你不能依赖保险来避免生病或意外,而是应该...
买重疾险都有哪些误区?名词解释
买重疾险都有哪些误区:1、重大疾病险保所有大病,保险公司已经把能保的疾病以及罹患疾病的程度,规定在保险合同条款中,只有在保险合同约定的保障范围内才能获得赔付,并非保所有大病。2、重疾险所保病种越多越好对于消费者而言,在选购重疾险时,建议多关注重疾种类的发病率,为增加一些发病率不高的重疾保障种类而支付更多的保费,对于绝大多数消费者而言,肯定是没有必要的。3、“不差钱”时保费一次性交完,对多数消费者而言,相比一次性缴清,购买同样的重疾保额,缴费年限越长,如10年、20年、30年等,每年的保...
给儿童买保险的常见误区有哪些 父母们必看
现在的家长们对孩子的保险保障都比较重视,会尽早地给孩子买保险。但是保险比较复杂且儿童和成人的配置方法不同,所以有的家长可能会陷入误区。今天小编就和大家盘点一下给儿童买保险的常见误区有哪些?感兴趣的话一起来看看吧。给儿童买保险的常见误区有哪些?1、重视孩子保障,忽视大人的保障有的家庭给孩子的保障做得很全,大人的保障却很少,这是一个典型的儿童投保误区。因为对于孩子们来说,父母就是他们最好的保护伞,父母是家庭经济的来源,如果父母发生意外不仅孩子生活没保障,就更不用说之后的保...
相关搜索
TA的文章 全部>
TA的回答全部>
- 刚交了钱,过了几天发现自己有病了,在交钱支前真不知道自己有病
- 请问还没有过犹豫期怎么退保?
- 我在平安银行买的金宝宝5年期,还有二平,到期,有风险吗?
- 邮政银行的工作人员让我存了这样的产品:中邮鑫享一生E款终身寿险,当时选择的是一年交2万交五年第六年返利息。他说第六年可以把本金和利息都支出来。不知道说的是不是真的?我想问现在刚交了两个多月,能不...
- 万一保险公司破产了,还能拿到钱吗
- 你好老师,我投保的是太平洋金泰人生(C款)终身寿险(分红型),15年已交满,想退了,能全额退本金吗?
- 华夏南山松鑫享版终身受险五年买满后,多久可以退,求一个最新解答,麻烦解惑,感谢!
- 如果到第6年退保是按现金价值退钱的吗
优选券商
更多>
相关标签全部>
热点推荐
-
投资小白必看!2025 年券商排名新出炉
2025-02-13 1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