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分析:宽松还会加码
发布时间:2015-5-18 16:55阅读:479
基本分析与判断:
本轮行情技术上的起点是2014年3月份,当时对中国经济结构调整以及经济减速导致的信用风险达到顶峰,而在维持相对货币谨慎的背景下,解决信用风险的最佳途径无疑是在控制原油信贷杠杆增速的同时,加大直接融资比例,这既能保持一定的调整经济结构力度又能利用直接融资缓解经济体内机构的资金需求压力,这需要一个相对活跃的证券市场;行情发展到后来,央行去年四季度的降息给了市场强烈的预期:中国央行有望展开新一轮宽松,行情蓬勃而起。经济基本面此时尚能延续当初的预期:在经济结构调整(对应去杠杆)的同时维持一定的经济增速,货币政策此时仍是总量谨慎、央行致力于压低经济体内有效利率。因此总量型的货币政策局限于定向投放,降准更多是为了对冲外汇储备下降带来的货币投放被动收缩。今年一季度后,受内外环境影响,中国经济增长失速迹象愈发明显,在启动消费受到各种因素掣肘后,投资这一保增长利器被重拾,局部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批复加快,这极大地影响了央行的货币取向:基础设施投资的主要力量仍是地方政府,但地方政府新增投资能力在去年10月份限制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新增债务的规定下已几乎丧失殆尽。在强大的投资需求压力下,上上周五中央政府放松了对地方政府融资的限制,允许地方政府通过其融资平台公司进行融资,这无疑打开了央行新一轮宽松的大门。众所周知,中央政府此前为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正着力于进行所谓的债务置换,用较低利率的地方政府债券置换较高成本的地方政府平台融资并限制地方政府新增平台融资,由于商业银行认购低利率的地方政府债券的兴趣不高,兜底责任被央行拾起,这就是所谓的中国式LTRO。可以预计,在新的保增长压力下,中国央行至少在两个方面的动作仍会继续甚至加大力度:一是继续降息以压低经济体内有效资金成本;二是进行较大力度的地方政府债券抵押再贷款(LTRO)。货币的谨慎仅限于总量投放。至于针对市场过度投机后监管层进行政策打压的担忧,一般情况下难以成行,如果坚持市场调控,加大筹码供给力度是一项最佳的选择。
外围方面,本周美联储货币会议纪要会对市场形成一定影响,继上周疲弱PPI数据后,美国CPI数据将吸引投资者关注。但鉴于尚未有明显信号显示美国经济复苏进程中断,市场对美联储在四季度后方能开始其货币政策正常化进程的预期不会有大的改变。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