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货币的公私安排
发布时间:2020-8-4 15:04阅读:496
7月,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与滴滴出行正式达成战略合作协议,此前已经展开合作的企业还包括美团、b站、华为和商汤科技。自现代货币体系建立后,货币发行便始终由政府部门主导,此次DCEP却与私营部门牵手,标志着未来数字货币将演变为公私解决方案的混合体。
无独有偶,Libra由Facebook为首的纯粹私营部门发起,却在实际发行过程中逐步向政府部门倾斜,在白皮书2.0中不仅增加以单一法定货币为锚的选项,还将自身定位于央行数字货币的服务提供商。DCEP拥抱私营部门,Libra转向政府服务,相互学习中未来数字货币已雏形初现。
从货币发行层面,私营部门的介入与数字经济时代相适应,确保法币的实用性与可用性;而从数字支付层面,公有部门的参与则有望遏制过度寻租,以支付普惠平衡数字经济新生态。“双循环”格局之下,DCEP主导的公私合作的货币支付模式,将激发国内升维消费潜力,对接线上服务向海外辐射。而私营部门也将分阶段分行业地受益于这一进程,在DCEP推广初期,拥有广泛用户基础的互联网龙头企业成为潜在合作对象。而在DCEP串联起数据要素的流动之后,其普惠性精简支付生态,基于存量匹配的用户优势将逐步弱化,而促进供需双向繁荣的企业/行业有望脱颖而出。
DCEP拥抱私营部门,Libra转向政府服务,相互学习中货币新形态雏形初现。近期,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与滴滴出行正式达成战略合作协议,而据此前消息,与DCEP同期开展合作的还有美团、b站、华为、商汤科技等各领域领先科技企业。DCEP此番与私营部门合作,和传统认知中政府主导的CBDC(Central Bank Digital Currency)出现背离,但却与Libra的设定不谋而合。Libra是由拥有30亿全球用户的Facebook牵头、多个网络遍布全球的大型企业合作发布的项目,现存的商业变现场景是Libra迅速获得推广的保障。相较美国,中国科技企业的海外用户仍不具规模,但基于国内人口红利,微信、支付宝等用户数量已达十亿数量级,在数字经济的网络效应上居于世界领先地位,将有助于DCEP在应用场景加速渗透。反观Libra,则因纯私营背景深受合规困扰。鉴于其资金都需托管在受美联储或其他主权当局监管的银行,Libra推出计划在监管阻碍下一再推迟。2020年4月,Libra在白皮书2.0中充分展现出与公有部门合作的意愿,除了增加锚定单一法定货币的选项,还首次提出致力于成为政府CBDC的服务提供商。DCEP与Libra起初是互相反制的工具,代表着公与私两股力量在货币体系中的争夺,最终却互相学习,成为公私合作的典范。
货币发行层面,私营部门的介入助于拓宽未来货币格局。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为诱因,人类社会正式从金本位制过渡至信用货币体系。黄金主要承担支付手段的功能,被视为商品货币,而各国政府发行的法币则是标准的信用货币,以负债(储备资产)为信用背书。信用货币体系下,政府的角色得到增强,美元以国家实力为后盾,与石油挂钩凸显商品货币价值,进一步强化了公有部门在货币发行上的绝对主导地位。货币体系的演变同时折射出了以财政和货币为双塔体系的经济政策变迁,凯恩斯主义在现代货币体系中由此得到长足的发展。然而,自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后,货币政策便一直难以回归常态,对政府超发货币的担忧迭起。而互联网繁荣则形成新的货币使用场景,部分实现了自由市场的假设,助推了私人力量的加入。嫁接于互联网之上的虚拟产品与服务是数字支付诞生的源头,在政府尚未推出数字形态的货币时,私营支付机构借助自身天然流量优势,填补了这一空白。而伴随这一升维空间的持续拓展,可以预见数字形式的新型货币已是未来的大势所趋。Libra的横空出世,更是衍生至跨越国界与主权,引发各国政府警惕。当货币新选项出现,货币发行方除了保证货币币值稳定的既有目标之外,还需要额外考虑如何在商业场景中渗透,从而保证货币的实用性与可用性。而虚拟产品与服务提供者的私营部门,也随之成为新一代货币体系的必要补充。
数字支付层面,公有部门的参与有望平衡数字经济新生态。与货币发行不同,数字支付是一切商业机构变现的必经通道,虽然本身业务利润微薄,但掌握话语权与潜在商机,是私营部门的兵家必争之地。然而,数字支付的网络效应,促使私营部门存在过度寻租的可能,或从两个方面反抑私营部门的创新。在扩张初期,支付机构借助派系竞争占据市场份额,要求商家采用“排他性”支付方式,增加用户流失与损耗。在圈地完成后,则会利用网络效应抬升议价能力,在个人用户提现与信用卡还款等缺乏商业场景直接变现的领域征费,已从侧面体现出私营机构寻租的潜质。上述情形有悖普惠金融,也在过度商业化中抑制了私营部门其他行业参与者的发展。在宏观审慎层面,政府发行数字货币,其维护主权、创新财政货币政策工具与精细化管理金融风险的好处不言自明。但我们发现,即使是在社会福利与微观层面,政府部门参与数字支付能够有效抑制过度寻租,以自生态平衡成本收益,更有利于营造私营部门的创新环境。根据Libra白皮书2.0,Libra币不对持有者付息,“储备资产的正利息将用于支付系统成本,确保交易的低费用,增加所需的资本缓冲,并支持增长和采用”。相比之下,政府部门运作的成本收益来自不同路径,有望优化社会福利的分配。DCEP是央行完全掌握货币发行权的中心化货币,但在承接法币体系之外,兼任由政府部门提供的支付基础设施。其与私营部门合作,在微观层面将类似Libra联盟,通过共享用户的方式打破“非此即彼”的竞争观,激励企业从存量博弈进阶至升维合作。而赋能私营部门新增创造的税收收入,用于反哺数字货币基础设施的运营及开发费用,也似乎更为合理。
从DCEP的公私合营看投资机遇,表现为分企业分阶段受益。在DCEP试运行及快速推广阶段,拥有广阔用户基础的互联网龙头企业,将更有可能与DCEP形成合作关系,良性互促格局下成为第一批受益者。但在DCEP进入常规使用阶段后,流量优势将逐步弱化,商业化领域的支付加速精简,私营部门的升维合作将成为新生态。从支付领域看,与Libra类似,DCEP致力于促进金融普惠,使支付成为无门槛、无歧视、触手可及的服务,因此支付中间环节将尽可能简化。伴随公有部门的加入,第三方支付机构也将绕开资源的争夺,转而聚焦支付体验的优化与增值服务的深耕。从其他商业领域看,“双循环”格局之下,公私合作的货币支付模式,将从升维层面激发国内消费潜力,并预备对接线上服务向海外辐射。在把握消费下沉的现实空间外,DCEP提供了一种新型选择,意在拓展不受资源禀赋约束的互联网产品与服务虚拟空间。因此,相比此前专注高效匹配的企业,在双重空间中拓展供需的企业将更具投资价值。正如此前报告《宏观平台性数字经济的估值逻辑》中所述,拼多多的成功让我们看到小企业突围的可能性,也标志着资本市场对互联网企业的流量认可逻辑正发生质变。DCEP所带来的普惠支付生态下,这一趋势将继续加速,未来能够慧眼开拓新空间、促进供需双向繁荣的互联网企业/行业,估值空间更值得期待。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