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外资大进大出?背后的原因竟然是这个
发布时间:2020-7-15 09:43阅读:320
7月以来,北上资金大幅流入,前两周流入规模均接近300亿;而今日北上通道集体外流,流出规模高达173.8亿元,北上资金大进大出。国盛证券研究发现,从6月份开始,北上资金的配置行为发生了明显变化,流入主力经历了“消费-科技-周期”的快速轮动。从陆股通净流入风格结构来看,6月大消费流入明显放缓,而科技成长与周期类风格则获得明显增持,而7月天量入场资金中,则很大比例都进入到周期与金融。
图片来源:国盛证券
在行业结构上,7月巨幅外资流入更多集中在非传统重仓板块。北上持仓结构数据显示,食饮、医药、家电、电子、银行和非银金融这6大行业占北上总持仓的60%左右,为外资最喜爱的板块。
然而7月以来入场的约650亿增量资金中,仅有不足4成流入上述前6大行业,相较之前的配置行为产生了明显的偏移。其中,计算机、机械设备、化工净流入均在40亿以上,显著超过了食饮、医药与家电的流入规模。
图片来源:国盛证券
为何北上短期大进大出?
国盛证券认为,资金属性是决定近期流动节奏和风格的主导因素。
事实上,可以根据陆股通资金的托管机构类型来大致对应资金属性。其中,海外长线配置型资金,多数托管在外资银行席位;而对冲基金、量化基金等“洋游资”出于交易便利性的要求,多数通过外资投行的PB系统托管;而托管于中资券商机构的资金,则可能“假外资”的概率较大。
国盛证券认为,传统意义上的“真外资”,基本属于上述第一类,也即长线配置型资金,更加注重长期配置收益,配置风格也相对稳定;而后两者则更多属于交易型短线资金,与我们普遍理解的“真外资”存在较大区别,往往更加注重短期择时,流入风格波动较大。
图片来源:国盛证券
从七月来的数据发现,7月以来北上资金结构中,“假外资”占比出现了明显提升:其中,与交易型资金挂钩的外投行托管市值占比从6月底的16.7%提升至18.1%,而更多代表配置型资金的外银行托管市值占比则从81.7%降至80.8%。国盛证券推断,近期主导外资大进大出的主力更多是交易性资金,且不排除部分内资借道北上。而这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解释近期北上资金配置行为的变化。
配置型资金占比上升
从历史变动看,配置型资金的规模占比在19年上半年和今年上半年都经历了明显的趋势上行。长期来看,配置型资金不仅是北上资金的主体,而且资金占比正在趋势提升。
图片来源:国盛证券
国盛证券分析称,短期大进大出不必过度关注,长期趋势才是关键。一方面,短期的海外波动、汇率调整以及指数纳入预期都可能引发交易性资金短期的大进大出,而交易性资金占比趋势回落,并非外资主力;另一方面,北上主流的配置型资金投资偏好相对稳健,大消费依旧是长期外资增配主线。因而,短期北上资金的大进大出不必过度关注,交易性资金的短期调仓也不宜盲目跟随,长期趋势才是关键。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