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医疗物资出海须走合法合规渠道
发布时间:2020-4-7 09:40阅读:409
谢军
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全球,口罩等防疫物资需求迅速升温,出口认证市场受捧,但也要警惕随之而起的乱象。据报道,自4月1日起,出口新型冠状病毒检测试剂、医用口罩、医用防护服、呼吸机、红外体温计的企业向海关报关时,须提供书面或电子声明,承诺出口产品已取得我国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书,符合进口国(地区)的质量标准要求。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范围内扩散,部分国家或地区出现防疫医疗物资严重紧缺局面。为弥补国外疫情防控物资缺口,中国企业正开始内销转出口。据统计,截至目前,已有包括首航高科、瀚宇药业、三鑫医疗(300453,股吧)、均胜电子(600699,股吧)等逾10家上市公司发布公告称,公司相关防疫产品获得美国FDA认证、欧盟CE认证,具备进入欧美市场的准入条件。与此同时,更多上市公司出海计划推出急如星火。
然而,防疫医疗物资出口看似很美,操作起来却受到诸多掣肘。在资质认证、技术标准、市场行为、交通物流等方面,各种防疫物资出口所存在的潜在风险,都或多或少影响了生产企业的经济效益。
一直以来,出口许可证是国内企业“出海”的“敲门砖”。为抢食国外市场,不少企业纷纷申请相关资质认证,带高了相关收费价格、延长了认证期限。如今,医用口罩欧盟CE认证(国外发证)报价多超过2万元,个别报价高达7万元;部分FDA认证费用也在4万元左右,甚至有检测机构给出超20万元的报价。而认证周期也被拉长。对此,一些资质认证机构也想从中分杯羹。尽管国内相关认证机构很多,但却有权限与适用种类差异。换句话说,并非所有符合条件的中介机构都有跨界从事资格认证的能力,甚至有中介机构借机推行“加速”服务。这些举动看似对企业很“贴心”,却为他们挖了一个坑,致使一些急切出海企业被带入歧途,承担不必要的违规后果。为此,相关职能部门近期加强了医疗物资的资质认证、出口质量管控。
如果说资质认证是防疫物资出海的“软件”,那么技术标准便是其“硬件”。在疫情防控特殊背景下,各国虽放松防疫物资资质认证管控,但并未放松技术标准要求。由于各国在防疫医疗产品上所坚持的标准不同,企业要灵活把握目标国的相关技术标准差异,如对符合欧盟、美国医用防护口罩标准的产品,可以不再按中国医用防护口罩标准要求。也要强调的是,即使目标国采用生产国标准,但出口方也要把握好标准与产品对应性,避免因标准与产品差异而影响相关评价风险。
此外,一些不法企业的恶意压价、以次充好等不当市场行为,也影响了整个医疗防护产品出口秩序。相较于生产医疗防护产品的老牌企业,一些企业为追求经营效益“半路出家”,甚至有些没有资质的企业为分杯羹,拿着三无产品到处忽悠。近期,相关企业产品出口“翻船”的消息屡屡传出。
也不容忽视,随着疫情在世界蔓延,各国为防控疫情加强边境管控措施,致使海外物流阻碍进一步增加。全球范围内的航班缩减便是其直接后果。而航班大量缩减、小包停运、运费上涨,致使一些想通过疫情防控风口赚一波“快钱”的卖家,为“货发不出去”发愁。特别是在疫情严重国家,“截胡”他国或者地方政府征用防疫物资剧情频发,让海外客户在进货上犹豫不决。虽说不同渠道传递出询盘热,但落实到订单数量上并不多。
防疫医疗产品出海千帆竞发,但相关企业也要科学理性,从而避免触碰暗礁翻船。相应的,职能部门要在保证产品质量、规范出口秩序等方面高举重放;企业也要熟悉相关领域规则,在特定领域内对法律和规则敬畏,戴着脚镣舞蹈,从而在风险最小化基础上追求收益和机会最大化。
备注:本文转自和讯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以该文章内容为交易依据,风险自担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