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例会,释放了哪些重要信号?
发布时间:2020-3-30 15:44阅读:468
3月26日,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2020年第一季度(总第88次)例会于在北京召开。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是当前和未来一段时期的工作重点,会议在此时召开释放了哪些重要信号?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打开APP 阅读最新报道
我国金融体系运行总体平稳
对于当前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会议认为,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的冲击总体可控,我国经济增长保持韧性,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当前国内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但同时,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境外疫情扩散蔓延及其对世界经济产生不利影响,也给我国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挑战。
记者了解,针对疫情防控和企业复工复产的需求,金融系统响应早、行动快、精准施策,快速出台了一系列有效的政策措施。人民银行通过准确的公开市场操作和定向降准,来提供短期和中长期的流动性,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及时设立3000亿元的专项再贷款和增加5000亿元的再贷款再贴现额度,有力精准地支持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会同银保监会等部门对疫情发生之后受影响比较大的中小微企业、民营企业贷款给予展期和续贷的政策……目前来看,上述“组合拳”正在产生显著成效,我国金融体系的运行总体平稳,金融市场预期稳定,货币信贷平稳较快增长,国民经济经受住了疫情冲击,也为全球经济金融的稳定作出了重大贡献。
会议认为,稳健的货币政策体现了前瞻性、针对性和逆周期调节的要求,大力支持疫情防控、复工复产和实体经济发展,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金融风险有效防控,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量和效率逐步提升。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效果显现,贷款实际利率明显下降,人民币汇率总体稳定,双向浮动弹性提升,应对外部冲击的能力增强。
中国民生银行(600016,股吧)首席研究员温彬表示,从外部看,全球经济需求下降导致国际贸易萎缩,我国经常项目收支顺差将进一步收窄,但随着人民币资产避险特征日益凸显,资本项目顺差持续增加,我国国际收支总体平衡,对国内流动性影响有限。从内部看,我国货币政策工具种类丰富多样、空间较大,有利于稳健货币政策更加灵活适度。
把支持实体经济恢复发展放在更突出位置
会议指出,要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注重灵活适度,把支持实体经济恢复发展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
在国际疫情扩散蔓延之后,世界各国都在出台增加流动性以及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的各项措施,其中也包括比较大幅度的降低利率。就我国而言,在去年央行推进LPR形成机制改革后,企业贷款实际利率水平已有明显下降。今年2月,一般贷款(不含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为5.49%,比LPR改革前的2019年7月下降0.61个百分点,降幅明显超过同期1年期LPR0.26个百分点的降幅,这显示改革潜力正在释放。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研究员娄飞鹏对《金融时报》记者表示,当前国内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重要成果,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复工复产加快,需要通过更加灵活适度的货币政策调控来支持经济恢复发展。
中共中央政治局3月27日召开的会议指出,要加大宏观政策调节和实施力度。要抓紧研究提出积极应对的一揽子宏观政策措施,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引导贷款市场利率下行,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
当前,要积极引导银行体系适当让利给实体经济,让“稳经济”和“稳金融”实现共赢,那么,针对国内复工复产情况以及经济发展在利率调节上会做哪些调整?对此,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日前表示,下一步,人民银行将继续综合采取多种措施促进贷款利率明显下行,支持企业复工复产和经济发展。
一是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为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提供良好的流动性环境。
二是继续推进LPR改革,有序推进存量浮动利率贷款定价基准转换,引导完善商业银行内部的转移定价(FTP)体系,将LPR内嵌入银行内部的利率机制中,完善LPR的传导机制,继续释放改革促进降低贷款实际利率的潜力。
三是引导银行体系适当向实体经济让利,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激发微观主体活力,畅通经济金融的良性循环。
四是继续发挥存款基准利率作为整个利率体系“压舱石”的作用,同时压降银行不规范存款创新产品,将结构性存款保底收益率纳入宏观审慎评估,维护存款市场竞争秩序,稳定银行负债端成本。
加强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
疫情对全球经济造成冲击,需要全球联合应对,对此,会议指出,要跟踪世界经济金融形势变化,加强对国际经济形势的研判分析,加强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要健全财政、货币、就业等政策协同和传导落实机制,对冲疫情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目前来看,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加剧,对我国金融市场造成一定影响,但总体上,我国金融市场经受住了考验,表现出了高度的稳定性,波动幅度很小,运行总体平稳,市场预期也比较稳定。
3月27日晚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召开国际货币与金融委员会(IMFC)视频会议,讨论各国对新冠肺炎疫情的政策应对,以及IMF在其中发挥的作用。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在发言中表示,目前中国国内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中方支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挥全球金融安全网的中心作用,促进国际协调应对疫情冲击,维护全球经济和金融市场稳定。
面对国际金融市场动荡,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陈雨露日前表示,下一步要重点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是按照既定的方针和既有的政策框架来做好自己的事情。中国已经是一个世界性的金融大国,拥有世界最大规模的信贷市场和外汇储备规模,拥有世界第二大的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和保险市场,保持好中国金融市场的稳定就是对全球金融稳定的重大贡献;二是要加强对国际金融市场运行的监测,深入分析和研判本轮国际金融动荡的内在规律,要结合前期中国在应对疫情方面的政策经验,及时为经济政策的国际协调提供建设性意见。
当前,各国也在动用现有一切政策工具恢复全球增长,维持市场稳定并增强经济韧性。二十国集团(G20)3月26日宣布,G20正在采取迅速有力措施,支持经济,保护劳动者和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正在向全球经济注入超过5万亿美元资金,作为有针对性的财政政策、经济措施和担保计划的一部分,以抵消大流行病对社会、经济和金融的影响。
下阶段我国货币政策重点
对于我国下一阶段货币政策的重点,会议指出:
要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物价水平总体稳定;
有效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精准滴灌作用,用好3000亿元专项再贷款、5000亿元再贷款再贴现专用额度和3500亿元政策性银行专项信贷额度;
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导大银行服务重心下沉,推动中小银行聚焦主责主业;
下大力气疏通货币政策传导,继续释放改革促进降低贷款实际利率的潜力,推动供给体系、需求体系和金融体系形成相互支持的三角框架,促进国民经济整体良性循环等。
在温彬看来,下阶段货币政策可能有以下三个方向:一是继续通过公开市场操作、投放MLF等保持市场流动性充裕合理,引导市场利率稳中有降;二是随着能源和食品价格下降,通胀水平将逐季回落,要通过释放LPR改革潜力,尽快降低企业和居民部门资金成本,刺激投资和消费,稳定和扩大内需;三是发挥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作用,将专项再贷款、再贷款再贴现等资金定向投入到实体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特别是要加大对制造业、基础设施、外贸企业、“三农”、民营企业、小微企业等领域的支持力度,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来源:金融时报记者:马玲编辑:余嘉欣邮箱:fnweb@126.com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金融时报。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文章转自和讯网 投资者据此操作 风险请自担!!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