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投资总结-反思能力圈
发布时间:2019-1-3 15:43阅读:379
-
2019年我将更侧重于自己历年相对收益非常明显的A股,标的方面会多考虑同时受益于PPI下行和增值税减税的中下游偏消费类的企业,同时结合自己的财务分析优势挑选市场对基本面不太确定有财务疑虑而我能确定的好股票。
在财务打假方面我确信自己已有非常明显的特长,由于身在国内我无法通过沽空合法安全地盈利变现。但我现在还可以选择另一条路,就是在规避掉可能亏大钱中地雷的烂股票的基础上,从中挑选隐藏利润或被质疑造假的好股票,即我可以在尽力做到保住本金的基础上取得超额收益。我相信无论是我个人还是基金,这都会是特点鲜明且有持续优势的清晰定位。
A股持续十年盈利港股再次拖累
2018年在一直满仓操-作未对冲的情况下(如果不是找不到我认为低估的股票,我习惯满仓换股不拿现金),我整体跑赢A股各大指数,但仅跑平恒指。如果拆开看,平均仓位约占37%的A股部分略有浮盈,占63%的港股部分跑输了恒指。
事实上过去10年我A股没有一年出现过年度亏损,且所有年度都跑赢了沪指,应该说相对收益比较明显,绝对收益也算不错。关键我花在A股上的时间较少,花在港股的时间较多。如果再考虑到汇率因素,从相对各自指数的角度分析,2018年我港股大概跑输A股高达40个百分点(A股跑赢指数25个点以上,港股跑输10个以上)。两边反差巨大,港股明显的事倍功半费力不讨好。
2017年的时候我也是A股大幅跑赢指数,港股费前跑赢但费后跑输了恒指,当时也是仓位上港股重,大概占到三分之二。连续两年出现这种反差,让我不得不反思自己,几个朋友都建议我放弃港股专做A股。但回A我不甘心啊,因为A与港股我采用的选股标准和投资方法相同,由于港股里大部分公司的业务在国内,在基本面研究上我理应比国外投资者更有信息差优势,何况港股估值往往比A股更低。我认为港股投资成绩不好的原因是估值体系上我没调整好参照坐标。
一方面我性子很急-燥,不善博弈买卖都偏左侧,并且我一直做多思维很重。另一方面港股参与者多是离岸机构且风格受对冲基金影响大,资金自由流动迅速估值区间波动很大。个体仓位甚至可以是负的,同行业捉对配置时估值低不是最重要的,组合相对有收益就行。像A股的底部壳价值、PB估值这些都没用(1PB可以跌到0.5PB再跌到0.25PB),甚至连PE估值都没用(10PE可以跌到5PE再2.5PE,涨的时候也可以很高)。所以我这种觉得低估后就买入然后持有不卖的方式,很可能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浮亏严重。以前有个叫曹仁超的说,港股要止损不止盈,我感觉和这个有点关系。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https://static.cofool.com/licai/Home/image/counselor/read-yz.jpg)
![](https://static.cofool.com/licai/Home/image/counselor/read-yz.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