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向投资的投资风格
发布时间:2018-1-12 10:38阅读:747
作为上个世纪最著名的逆向投资者,邓普顿的投资方法被总结为,“在大萧条的低点买入,在疯狂非理性的高点抛出,并在这两者间游刃有余。” 他用一句经典的话总结市场的规律:“行情总在绝望中诞生,在半信半疑中成长,在憧憬中成熟,在希望中毁灭。”
他的投资风格可以这样归总:寻找那些价值型投资品种,也就是他说的“淘便宜货”。放眼全球,而不是只关注一点。邓普顿的投资特点,是在全球范围内梳理、寻求已经触底但又具有优秀远景的国家以及行业,投资标的都是被大众忽略的企业。他经常把低进高出发挥到极致,在“最大悲观点”时进行投资。作为逆向价值投资者,邓普顿相信,完全被忽视的股票是最让人心动的便宜货——尤其是那些投资者们都尚未研究的股票。
1939年希特勒入侵波兰,邓普顿立即意识到世界大战即将爆发,战争可以把美国带出大萧条。于是他在萧条与战争的双重恐怖气氛中,借款1万美元购进在纽约股票交易所和美国股票交易所挂牌、价格在1美元以下的公司各100股。在这总共104家公司中,34家正处于破产状态,其中4家后来分文不值,但是整个投资组合的价值在4年后上升至4万美元。
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邓普顿是第一批到日本投资的美国基金经理之一。他以较低的价格买进日本股票,抢在其他投资者之前抓住了机会,在他买进后,日本股市一路蹿升。后来,他发觉日本的股市被高估了,而又发现了新的投资机会——美国。实际上,邓普顿在1988年就对股东们说,日本的股市将会缩水50%,甚至更多。几年后,日本的股票指数——东京证券交易所指数下跌了60%。
1985年,由于高通货膨胀和因素,阿根廷的股票市场出现严重的衰退。邓普顿认为这是一个买进股票的好机会,当然他的目标是那些他认为能够恢复到正常水平的股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4个月内通过了一项援助阿根廷的计划,而邓普顿的股票上涨了70%。
1997年,由于投资者的投机行为和出现严重的经济问题,亚洲的股票市场几乎崩溃,而邓普顿抓住机会在韩国和亚洲其他地区投资。1999年,亚洲股票市场恢复时,邓普顿获得了丰厚的利润。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