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红?但别低估了出清的决心
发布时间:2017-5-16 14:37阅读:545
出清到底要到什么时候?股市何时才真正到达底部?有人认为,底金融过度繁荣,股市或还在半山腰!而曙光可能要等到2019年。
19连低开的背后是久违的二连阳。在连续一个月的阴跌后,区区两根阳线已经足够让人改变一部分信仰。
但是,恰恰是最近几天,但经济学大拿们却并不太乐观。还不够!还不够!他们觉得中国的去杠杆,金融风险的出清还远没有结束。监管层的意图没有完全的得当执行。
黎明的曙光大概会发生在2019年
3月前后,一行三会,共同制定的《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酝酿出台。同业资金空转的决心非常坚决,未来资产管理行业将面临重新洗牌。与此相关通道类的机构将在去杠杆的过程中规模进一步萎缩。
首先,理财市场规模或大大缩减。打破刚性兑付,限定杠杆倍数,消除多层嵌套,强化资本约束和风险准备金计提。
其次,《征求意见稿》将终结资管业自我循环投机套利制度和套利模式。
由此而来的监管思路的执行以及力度,绵延至今。
大咖管清友认为,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至今已近十年。审视过去,危机后的中国经济就仿佛身处四季如春的温室大棚——经济周期被熨平,但人为修正经济规律也是有代价的,
就像大棚需要不断施肥耗电那般,我们也消耗货币宽松与财政扩张对其不断的滋养。其间虽然偶有迟疑、停顿,但终是不舍、不忍及不敢走出温室。但秋去冬来,终需直面客观的环境,主动进入冬天就等于主动迎向了春天,唯有瑞雪才可兆丰年,唯有彻底出清才能轻装上路。
举目远望,2017、2018年可能是出清的年份,也就是所谓的结构调整阵痛期,如果这两年我们可以熬过去,黎明的曙光大概会发生在2019年。
什么是“影子央行”和影子银行”?任泽平的观点能给我们启发:
从2014年开始,在金融自由化和货币宽松的大背景下,中国经济中货币创造的过程正在变得更为复杂:
一些规模较大的商业银行以及广义基金(包括各类基金、企业年金、保险产品、信托产品等)开始扮演类似于中央银行的职能,向规模较小的商业银行“发行”基础货币。
对于那些规模较小的商业银行而言,其流动性来源不再单纯依赖于中央银行,而是开始依赖于大型商业银行和广义基金。
大型商业银行和广义基金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中小型商业银行的“中央银行”。基于此,本文将大型商业银行和广义基金的这一职能称之为“影子央行”。这些“影子央行”并不创造新的基础货币,而只是基础货币的“搬运工”,将从中央银行或其他来源获得的流动性搬运给中小银行。
“影子央行”促进了“影子银行”繁荣和金融空转。影子化的信用创造链条可以简化表述为:中央银行-大型商业银行和广义基金-同业存单-中小商业银行-同业理财-委外投资-二级市场或实体项目。最终,除了少部分资金进入实体经济外,大部分资金仍然淤积在金融体系内部。
金融过度繁荣,股市或还在半山腰!
在金融危机以前,欧洲的银行纷纷变身为全能型银行,从商业银行转向投资银行业务,而投资银行业务类似于影子银行,其发展依赖于高杠杆,导致资金过度流向高风险的行业和区域,比如说希腊,以及意大利、西班牙等国的房地产,导致欧洲经济出现虚假繁荣,意大利、西班牙等多国的房地产泡沫严重。
但影子银行赚钱容易赔钱也快,随着次贷危机的爆发,欧洲银行业损失惨重,被迫收缩信贷并拖累了经济发展。
到底欧洲做对了什么?金融去杠杆!危机之后欧洲当局加强金融监管,大幅提高资本充足率要求,使得依赖于资金杠杆的投资银行业务受到严格约束,倒逼欧洲银行纷纷向传统商业银行转型,包括德意志银行、巴克莱银行和瑞士信贷均在过去几年收缩投行业务,发展零售业务,这意味着欧洲银行业也经历了痛苦的脱虚向实的过程,但从去年开始欧洲银行业信贷增速逐渐转正,说明金融业开始真正为经济发展服务。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也是投资银行发展过度,导致资金过度流向房地产,危机以后诸多投资银行被商业银行收编或是向商业银行转型,金融去杠杆后经济逐渐恢复健康。
而中国资产泡沫的本质,恰恰是金融过度繁荣!
所把中国和危机以前的美国欧洲对比,可以发现有一点非常类似,就是金融业发展过度。
16年中国银行业资产增速高达16%,而其中传统商业银行业务的存贷款增速仅在11%左右,说明驱动中国银行业高速增长的是以同业业务为代表的投资银行业务。
而从整个资产管理行业来看,16年的券商资产增速高达50%,保险业和信托业资产增速高达24%,所有这些金融子行业的增速均远超13%的M2目标增速,更是远超当年7%的GDP以及3%的CPI发展目标需要。其结果是去年单单银行业就新增了30万亿的资产,相当于创造了30万亿的货币,而GDP仅新增了5.5万亿,很明显金融业创造了过多的货币,而且主要是流向了高风险的房地产和融资平台等领域。
当前金融监管的本质,金融去杠杆!就是要把金融机构从失控的发展里面拉回来。
过去几年,许多中小银行,保险、证券和信托公司都以50%以上的速度在扩张,这对于中国经济整体而言是巨大的风险,也是当前监管的重点针对对象。而传统的商业银行有资本充足率和存款准备金率的约束,根本不可能高速发展,因此监管的重点其实就是约束投资银行的发展,尤其是逃避监管的金融同业业务,把金融业的杠杆降下去,把超发的货币收回来,迫使金融业发展向实体经济回归。
由此可见,中国股市之所以还在半山腰,在于我们的金融业出现了过度繁荣,扭曲了资金配置。
回顾过去几年,我们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利率市场化,其本意是让利率由市场定价,来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但是结果却是适得其反,审慎经营的大银行、大保险相对规模越来越小,而是无数的小银行、小保险规模越来越大,但是其变大的法宝就是靠高息举债,而为了偿还高息成本其资金就源源不断流向了高风险领域,包括15年的股市、16年以来的房市。为什么国外也有万能险、也有同业存单这些融资工具,但是鲜有听说保险、银行能靠高息举债变大的?就在于国外金融机构有倒闭的风险,所以越高的万能险、存单大家越不敢买。但是在中国由于大家认为金融机构不会倒闭、有政府背书,所以是越小的保险、银行发得利率越高的万能险、同业存单卖的越好。由此可见,中国经济转型的关键在于让金融市场有效配置资源,而这其中的关键在于打破金融机构的刚兑魔咒,只会制造泡沫的金融机构根本没有存在的价值,一定要让一些发展失控的金融机构破产关门,这样大家才会吸取教训,老老实实回归金融业的本质、为实体经济服务。而在金融去杠杆的过程中,会伴随短期阵痛,比如资产价格下跌,金融机构倒闭等等,但是不破不立,只有这样中国经济才能破茧重生,中国资本市场才有长期希望!
开户请联系:黄经理 电话:15277100793 QQ:949504496
地 址:广西南宁市青秀区民族大道137号永凯大厦7楼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