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港通首日惊现四大意外 外资扫货路径
发布时间:2014-11-18 08:21阅读:605
沪港通首日 两地市场现四大意外
沪港通正式启动,北上炒沪股、南下买港股成为现实,但沪指和恒生指数双双下跌的现实却出乎不少投资者预料。经《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归纳,昨日两日市场出现四大意外。1、A股创业板、中小板齐涨;2、港股通72%标的下跌港交所跌逾4%;3、神秘席位推动冷门港股上涨;4、沪股通额度当日用尽港股通仅用16%。
意外1:A股创业板、中小板齐涨
昨日是沪港通开通的第一个交易日,沪指高开逾1%,但之后快速跳水,全天上演过山车行情。截至收盘,沪指跌4.82点,报2474.01点,跌幅0.19%。
在568只沪股通标的中,近六成个股上涨,其中涨停的有3只个股,分别是梅花生物 (600873,收盘价6.11元)、凌云股份(600480,收盘价14.49元)和唐山港 (601000,收盘价601000,收盘价6.17元)。《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沪市昨成交1993亿元,沪市成交已连续两日低于11月13日2583亿元的成交额。
港股市场则表现更糟,恒生指数昨日以24313点开盘,涨近1%,随后一路下挫,最终报收于23797.08点,跌290.30点,跌幅1.21%。
如果说此前有投资者对沪市和港股市场因沪港通“见光死”尚有所预期的话,那么不少人没有预料到的是,昨日创业板指和中小板指强势反弹,分别大涨2.11%和1.10%。
11月16日,广发证券分析师陈杰发布研报称:沪港通预期不是7月以来市场强势的主导因素,也不是近期行业轮动主导因素。因此接下来仍可挖掘中长期主线行业机会。不过,当前能估值“泡沫化”的行业不应是传统周期行业中的大盘蓝筹,而应是与经济转型息息相关的新兴行业,“成长股并未山穷水尽”。
意外2:港股通72%标的下跌港交所跌逾4%
昨日港股市场最受关注的下跌个股之一恐是港交所(00388,HK),全日跌幅达4.5%,这一幅度创下该股4月以来的最大单日跌幅;而被认为沪港通开通后的大热之一的腾讯(00700,HK),昨日不负众望变身“成交王”,全天成交额达44.4亿港元,不过其股价跌幅也达到2.12%。
前期港股市场被热炒的券商股全线下跌,中信证券(06030,HK)跌3.47%,海通证券 (06837,HK)跌6.11%;金融股也全线向下,中信银行跌逾4%。
意外3:神秘席位推动冷门港股上涨
与上述热门股受冷遇不同的是,一些此前冷门的沪港通标的却迎来“春天”。昨日港股市场上,涨幅居前的港股通标的有人和商业,该股午后停牌,停牌前上涨11.9%;波司登涨幅达6.96%;雨润食品涨6.27%;亨得利涨4.51%。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这几只涨幅居前的个股成交数据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中投信息(席位号6999)这一席位买入金额占比均很高。
环球快车数据显示,人和商业昨日十大净买入席位中,中投信息净买入额为1206万港元,占总成交比例约为11.53%,;其他席位的成交占比最高仅为3%;在波司登买入席位中,中投信息净买入额为611万港元,占总成交比例为15.27%,而其他席位成交金额也多未超3%;雨润食品及亨得利亦有类似情况,中投信息席位在上述两只个股中的买入金额占比分别为10.5%和16.92%。
中投信息是否是沪港通专用席位?记者就此咨询港交所方面,但至截稿时仍未获回复。
意外4:沪股通额度当日用尽港股通仅用16%
昨日两地市场最受关注的现象莫过于沪港通额度的“北热南冷”。
截至13时58分,沪股通130亿元当日额度全部告罄;而截至收市,港股通全日仅使用了近17亿元人民币额度,显示A股投资者对港股投资相对谨慎。
昨日盘后,港交所发布的每日统计数据显示,当日沪股通买入成交额为120.82亿元(人民币,下同),成交数量为14.75万股,其中,沪股通报进买单未成交,但也未撤单的金额占9.18亿元,港股通的买入成交额为17.73亿元,卖出成交额为0.84亿元,净额为16.89亿元,占每日105亿元限额的16.09%。
国信证券(香港)经纪有限公司副总裁谢开聪表示,沪港通昨日刚开始试点,由于两地投资者对新投资领域需要一个熟悉的过程,目前成交量尚未充分释放。
据证券时报网报道,针对有投资者反映沪港通外汇兑换所产生的交易成本远高于商业银行结售汇成本的情况,中登公司表示,极端情况下,离岸人民币市场发生大幅波动时,有可能出现结算汇兑比率劣于参考汇率的结果。
沪港通首日:逾百亿资金南下买成长北上购蓝筹
【上证报记者 浦泓毅 时娜 屈红燕 王宁】
万众瞩目的沪港通昨日迎来首个交易日,两地双向共用去买入额度148亿元。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两地券商及投资者后发现,南北双向资金关注焦点各有不同,资金流向或可为两地行情未来走向提供风向标。
沪股通用完当日额度
昨日开盘,北向沪股通成交踊跃,开盘半小时后即买入71.94 亿元,占单日额度的55.3%。此后,单日全部130亿元额度在13点58分宣告用罄。而南向港股通额度使用情况则低于市场预期,港股通全天买入人民币17.73亿元,卖出人民币0.84亿元,剩余额度87.33亿元。
与双向额度使用情况相对应,两市行情表现也有所不同。昨日沪市走势平稳,盘中一度在券商股集体走强带动下走高再度逼近2500点,尾盘回落微跌收盘。而香港恒生指数则在一定程度上由于南向资金不及预期而走弱,恒指收报23797.08点,跌幅1.21%,国企指数收报10554.30点,下跌1.93%。沪港通概念股普遍回吐,港交所下跌4.45%;海通证券H股下跌5.83%;中信证券H股下跌3.47%。
北上机构大单买入蓝筹股
根据港交所披露的信息。北上资金买入前五位的个股分别为大秦铁路、贵州茅台、上汽集团、中国平安及伊利股份。其中,大秦铁路成交1.81亿元;贵州茅台成交1.37亿元;上汽集团成交1.02亿元;中国平安成交0.85亿元;伊利股份成交0.51亿元。
申银万国(香港)副总裁白又戈告诉记者,从公司为客户下单情况看,首日参与沪股通的客户以机构为主,包括外资行、境外对冲基金、香港本地投资机构等。这些机构买入A股主要是为了做资产配置。
中银国际证券销售与研究板块零售交易部联席主管、执行董事白韧则告诉记者,沪股通在集合竞价时段额度就已用掉逾一半,显然是有大机构大单买入,但其负责的零售交易部也看到有很多港澳的个人投资者通过沪股通下单买A股,主要买入对象为较H股折价的大盘A股以及香港没有的稀缺品种等。
有数家QFII及RQFII机构表示,昨日参与了沪股通的买卖,主要买入对象为富时中国A50指数成分股,用以替换投资组合中通过其他渠道买入的一些股票,以便腾出QFII及RQFII投资额度用以开发其他产品。
此外,一些外资和中资衍生产品发行商也透露,在沪港通开通首日就已入场,主要买入对象为流通性好的大盘蓝筹股,用于未来推A股衍生产品时平衡头寸,对冲风险。
民族证券研究所副所长李磊认为,长期来看,沪港通将逐步拉升大盘蓝筹股的估值。此外,大消费和金融股也是香港投资者所钟爱的投资标的。而以创业板为代表的中小市值股票由于估值已严重高估,可能会有较大调整。
南下资金青睐成长股
在港股通渠道下,互联网巨头腾讯控股成为当天最受南下资金青睐的个股。腾讯当天在港股通渠道下成交1.9亿港元,占当日港股通成交总额的8.1%。此外,中芯国际成交9591万港元,凤凰卫视成交8063万港元、中国移动成交6039万港元,友邦保险成交5805万港元。
同时,港股通共23.44亿港元的成交额中有4.1万笔交易成交,平均每笔成交5.71万港元,而沪股通平均每笔成交则为8.19万元人民币。相比之下,南下资金成交更为细碎。分析人士认为,港股通首日成交或以散户为主,机构参与有限。
国泰君安国际首席策略员蒋有衡表示,沪港通首日港股走势令市场失望,但首日重在运行稳定,未来继续看好港股TMT、医药等板块中的优质个股。
他表示,十分赞同港交所总裁李小加的表态,沪港通首日最重要的是系统运行稳定,“没有故事就是最好的消息。”沪港通未来对两地蓝筹市场的提振作用将逐渐体现,不急在一时一刻。
对于内地投资者初试港股的推荐策略,蒋有衡认为,不必过多关注恒生大市,而应着重选择有持续增长潜力、估值也不贵的优质个股。他表示,寻求AH市场间折价套利并非只能局限于个股对个股,同样可以着眼于板块对板块。香港市场中TMT板块、清洁能源板块等领域有不少估值明显低于内地相同板块的个股。其中不乏盈利仍有相当成长潜力的公司,值得持续逢低买入。
A股白酒医药或迎估值修复
对于A股市场哪些板块将会持续受到沪港通因素的提振,多位市场人士看好白酒、中药等相对香港市场较为稀缺的标的。华泰证券研究所高级策略分析师姚卫巍就表示,白酒、中药等港股稀缺品种应该会有一轮估值修复,一方面A股本轮反弹过程中白酒和中药的涨幅都不大,另一方面香港投资者也喜欢业绩稳定、低估值的品种。
中银国际证券也认为,与港股相比,内地主要的医药企业多数在A 股上市,A 股的医药股标的资源相对更丰富。因此,无论是从医药产业发展前景,还是从行业配置角度来看,沪市医药股都会受到港资的重点关注。由于港股投资者以机构为主,标的稀缺性和流动性应是港资的重点考虑因素。预计A 股医药行业中一些大盘蓝筹股,尤其一些品种独特、市场容量大、资源稀缺的中药龙头企业将受到香港投资者青睐。
香港券商耀才证券也透露,沪港通首日有3000名客户经其查询及买卖A股,除看好银行及保险股外,不少客户查询贵州茅台、医药板块等较为独特的标的。
上交所盘点沪港通首日交易
【上证报记者 王璐赵一蕙】
11月17日,沪港通正式起航。投资者热情高涨,交易平稳,沪股通与港股通共使用额度147.67亿元。其中,沪股通触及单日130亿元的额度限制;港股通使用额度17.67亿元,剩余单日额度87.33亿元。
从明细来看,沪股通首日买入120.82亿元,卖出0亿元;报进买单未成交但未撤单的占了9.18亿元;合计使用额度130亿元,剩余额度0亿元,触及单日额度限制。港股通首日买入22.38亿港元(合人民币17.73亿元),卖出1.06亿港元(合人民币0.84亿元),使用额度17.67亿元,剩余额度87.33亿元。
从交易情况看,截至17日16:00,上证综指报2474.01点,下跌0.19%,成交额1992.65亿元。沪港通指数报2152.85点,下跌0.23%。
上交所表示,沪港通首日运行情况平稳,这为我国资本市场今后继续推动双向开放奠定了良好基础。沪港通的启动是一个起点,而不是一个终点,上交所将持续做好运行保障工作,为投资者创造更加规范化、市场化的投资环境,更好地保护好投资者的利益。
起底沪港通首日外资"扫货"路径: 抢购低估值消费白马股
沪港通时代来临。
首日沪股通额度用尽,显示外资对A股的浓厚兴趣。而一个有趣的问题也在机构间热议,大型外资机构的到来,会否让A股的投资风格产生转变?大盘蓝筹投资风潮会否兴起?
我们的专题调查了机构首日沪港通交易,发现小盘和蓝筹的PK仍存,不少资金已将蓝筹股获利了结。
不过首日交易或仅代表短时市场意志,市场仍普遍相信,两个市场的互联互通并非一日之功,沪港通的到来将会让A股的投资风格更国际化。
11月17日,沪港通正式起航。与市场预期不同的是,沪港通额度秒杀的火热情况并没有出现。
从当日交易额度的使用情况看,投资者对北向交易即沪股通的兴趣远超对南向交易即港股通的兴趣。17日上午收盘,沪股通当日额度使用率达到82%,而港股通额度仅用了11%。下午2点,沪股通总共130亿元人民币的额度已全数用尽,而港股通额度还有18亿元人民币。
虽然沪股通额度在首日全部用完,但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发现,很多有意向投资A股的外资机构还没动手加仓A股,他们有的正在寻找合适的投资品种,有些则在等待更好的买点。
外资首日试水
“我们走沪股通的渠道买了一点A股。”11月17日收市后,香港中环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行政总裁谭新强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透露。中环资产是香港一家本地的全球对冲基金。早在4个月前,他们就已通过租借QFII和RQFII的额度开始试水A股。
“我们选的是基本面优良、估值便宜、高股息率的股票,如上海机场(600009.SH)、大秦铁路(601006.SH)、上汽集团(600104.SH)。”谭新强透露,他们曾经投资A股市场的金融股,但现持有的比例已经很低。
11月17日,中环资产尝试通过沪港通的渠道投资A股。不过,这并不代表他们在A股市场的配置比例会提升。
“我们买的股票主要是沪股通的标的,可以走沪港通这个通道来买A股。而腾出来的QFII额度,准备买可转债和长期信用债。”谭新强说,他们判断明年初国内市场降息概率较大,投资长端债券会有非常确定的收益。
据谭新强介绍,中环资产计划未来通过沪港通渠道提高A股的配置比例,但近期还在研究和挑选合适的品种。
“我们正在看军工和医药,感觉估值比较贵。”谭新强说,很多研究机构推荐片仔癀(600636.SH)等医药股,但在他看来,动态市盈率超过30倍,估值还是有点贵,短期不会参与。
不过,中环资产近期可能会加仓消费股。“伊利股份(600887.SH)的动态市盈率是16倍,比香港上市的蒙牛乳业(02319.HK)估值便宜。”谭新强透露,中环资产的持仓中已有消费股贵州茅台(600519.SH)。
与香港中环资产不同,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接触的另外两家香港本地的对冲基金,并没有在沪港通起航首日参与A股的交易。
“我们还没有通过沪港通买股票,打算观察几天再决定。”一家管理着5000美元资产的对冲基金投资经理向记者介绍,他们担心沪港通开闸后,A股市场会出现“利好兑现”后的调整,因而,打算先观望几天再加仓A股。
香港另外一家管理着3亿美元的对冲基金也选择了短期先观望的策略,他们的理由是目前还在寻找合适的投资品种。
“我们喜欢估值低、成长性好的优质公司,在没有找到好的投资标的前,我们不会增仓A股。”前述管理着3亿美元对冲基金公司的董事总经理表示。
偏爱稳定增长的消费类公司
公开交易数据显示,沪股通交易前十名中,有6只股票是低估值的金融股,包括中信证券(600030.SH)、海通证券(600837.SH)、中国平安(601318.SH)、兴业证券(601377.SH)、民生银行(600016.SH)和浦发银行(600000.SH)。另外4只是大秦铁路、伊利股份、贵州茅台和上汽集团。
有业内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沪股通首日交易活跃的是金融股,其原因是QFII机构换仓,而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增持。
“QFII额度比较稀缺,有不少外资基金用沪股通来持有股票,将QFII额度用来买深市的股票或者是投资国内的债券。”前述香港对冲基金董事总经理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透露。
上海一家保险资产管理机构投资经理亦向记者指出,金融股和消费股在集合竞价阶段的表现不同,代表着外资机构的看好程度有明显差异。
“中信证券、民生银行的股价只是高开不到1个百分点。但宇通客车、上海汽车集合竞价时,几乎是干到涨停开盘。”前述保险资管投资经理举例,宇通客车和上汽集团分别以涨幅9.92%、9.96%开盘,恒瑞医药开盘涨幅亦达到5.79%。
原高盛董事总经理金宝山与外资机构沟通了解到,新入场的外资并没有兴趣在国内配置银行股。
“两地银行股的折价已经非常低,看重长期分红的大资金,更愿意在港股市场买银行股。”金宝山称,外资不愿意配银行股的理由是担忧银行的坏账出现以及净息差的收窄。
不过,新增的外资机构对港股市场稀缺、估值相对便宜、具有稳定成长性的白马品种颇为偏爱。
“外资喜欢估值不高的绩优中盘白马股。”金宝山发现外资投资A股有三个基本特征:一是喜欢净利润每年有20%-30%增长的投资标的;二是计划投资期限至少在半年甚至一年以上;三是严格控制买入时的估值水平。
金宝山介绍,外资的投资习惯是基本面投资法则、持有时间比较长,因而,他们在买卖股票时会非常理性,如果看好的标的价位超出合理的估值范围,他们宁愿慢慢等待合适的买点。
由于外资机构的谨慎态度,沪港通起航首日,沪股通130亿元的额度,一直等到下午2点才用完。
“海外投资者比较理性,他们希望在合理的价位获得筹码。”金宝山指出,11月17日,中国国旅(601888.SH)、上海机场(600009.SH)等沪港通的标的高开低走,表明外资不会追高买股票,而是逐步收集筹码。
瑞银证券首席A股策略分析师陈李调研了解到,海外资金会持续涌入A股。相比香港市场,质量更好、选择更多的医药、可选消费是海外资金关注的焦点。”
11月17日,瑞银亦发布研究报告,推出他们最看好的10只沪港通股票,这些标的分别是保利地产(600048.SH)、中国平安、贵州茅台、九州通(600998.SH)、华海药业(600521.SH)、正泰电器(601877.SH)、上海机场(600009.SH)、青岛海尔(600690.SH)、上汽集团和用友软件(600588.SH)。(21世纪网)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