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债券市场的历史回顾与发展路径选择
发布时间:2014-11-17 21:36阅读:895
债券市场是我国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截至2014年6月底,我国债券市场余额达到32.2万亿元,位列美国、欧盟、日本之后的全球第四;其中公司信用债余额超过10万亿元,位列全球第三。
当前社会各方对债券市场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深入总结国际债券市场和30年来我国债券市场发展的成功经验和一般规律,做好顶层设计、凝聚共识,规范发展债券市场,十分必要。
国际主要债券市场的成功经验
美国、日本和欧洲是国际前三大债券市场。
美国拥有世界最大的债券市场。初期,债券交易主要以纽约证券交易所为主、柜台市场为辅开展,债券流动性较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美国政府、企业大量通过债券来融资,债券余额从1990年末的7.7万亿美元上升到了2013年的40万亿美元。
美联储在美国债券市场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是以政府债券为主要对象进行公开市场操作,建立了收益率曲线市场基准;二是建立了以22家交易商为核心的市场基础架构,奠定了市场分层基础;三是建立了美联储簿记系统、支付系统,作为债券市场基础设施,为市场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美联储自身建设运营国债簿记系统(FBES),并参与对另一债券托管机构(DTC)的监管。多德-弗兰克法案实施后,进一步增强了美联储对重要基础设施(FMU)的监管职权,美联储从风险管理规则标准、现场检查、信息披露、系统性风险等方面加强对DTC的监管。
日本债券市场的发展历史与美国市场相似。上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初,由于石油危机导致的经济衰退、日本利率市场化以及其90年代初的股市和房地产泡沫破灭,日本政府开始大量发行国债、企业发行公司债融资等,市场规模大幅增长,2013年底日本债券市场余额达到1051.77万亿日元(约合 12.3万亿美元)。日本央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建立国债簿记系统BOJ-NET和大额支付系统等基础设施、引入国债中央对手清算机构(JGBCC)等,在债券市场发挥重要作用。
欧洲大陆债券市场历史悠久,规模也较大,截至2013年3月末,欧盟国家债券存量达到28.46万亿美元,规模仅次于美国,其中英国、法国、德国和意大利四国的债券合计占欧盟债券存量的63.50%。欧盟成立后,欧盟各国致力于通过制定规范的政策文件以及出台标准化的协议来推动金融市场的发展。其中,欧央行、各国央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推动了欧盟债券市场的快速发展,同时欧央行牵头建设了欧洲支付系统(T2),目前正积极推动跨托管机构证券结算平台(T2S)建设,促进不同国家债券市场的互联互通。
美国、日本、欧盟债券市场的形成、管理框架和市场机制的演变,有着各自的历史特征,也有相同的路径规律:都经历了由交易所市场主导向场外市场主导的转变,经历了从面向个人到面向机构投资者的转变;央行在债券市场发展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债券市场成为央行公开市场操作、传导货币政策的重要平台;托管机构作为重要基础设施,接受央行监管,而且正逐步加强央行监管职权。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