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国际竞争力 期货市场仍待破除体制障碍
发布时间:2016-11-1 10:43阅读:528
中国期货业协会专家委员会主任、中国农业大学期货与金融衍生品研究中心主任常清上周日在北京表示,我国商品期货市场需发展破除破除体制性障碍,上市更多新品种,创新交易方式,满足市场需求,实现赶超发展。
常清在10月30日举行的第十一届中国(北京)衍生品市场论坛上发表专题演讲指出,我国商品期货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成交量持续增长,2010-2015年交易量连续六年位居世界第一,但合约单位、实际成交量与国外品种存在差异。
常清认为,我国商品期货市场目前仍然存在三块短板。一是现货交易所、中远期电子交易中心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据不完全统计超过一千多家,这说明我国期货市场的承载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增强;二是权威统计数据显示国际商品期货市场交易金额大于国内;三是从商品期货上市品种、近期合约交易量、交易方式的创新等方面来看,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功能发挥。
北京工商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所长胡俞越在同一论坛上演讲称,在大宗商品低迷期,尤其是在全球化退潮、贸易格局转变之际,作为大宗商品需求端的最大增量,我国迎来推动期货市场国际化、谋求大宗商品定价权的绝佳时机。
“我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货物贸易第一大国,但是在大宗商品贸易中,我国却并未取得与之相匹配的定价话语权,‘一买就涨,一卖就跌’的困境长期制约着我国经济发展。究其原因,是在全球大宗商品的定价格局中,我国被边缘化,在大宗商品价格上涨过程中,我国无力改变原有的定价规则。”他表示。
胡俞越认为,期货市场的国际化一方面有助于提升我国金融“软实力”,助力实体经济增长,另一方面则有助于我国通过期货市场参与全球资源、财富分配。更为重要的是,国际化的期货市场有助于我国谋求大宗商品定价权,有助力我国经济战略转型,切实把“中国因素”转化为“中国力量”。
他指出,要使中国期货市场走向国际应首先推动品种审批权由国务院下放逐步向证监会核准备案过渡;其次,优化交易交割制度,增强期货市场对金融、信息、物流等现货市场服务能力;最后,改革期货交易所的管理体制势在必行。
方正中期期货资产管理部副总经理王蒙月指出,随着国内资产总规模迅速增长,资产主动转向期货、期权等另类投资领域成为趋势。随着利率下降、贷款压力增大、以及期货资管业务规模的逐渐增大,投资策略越来越丰富,期货市场地位将不断提高。同时,银行等资金方也渐渐主动寻求合作,开放期货资管、私募的管理白名单资格。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