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个问题体检上市公司 股票价值挖掘
发布时间:2014-10-29 20:23阅读:473
如果发现了一家公司低估值(如low P/E, P/B,...等)的公司,它有可能成为我们的投资候选目标,那么,除了进行详细的财务数据分析(资产负债表及利润表的详细审查)外,我们还必须了解哪些方面的内容呢?
以下这些问题的检查,将有助于我们更深入的了解这家公司,提高投资成功的把握性。
1. 这家公司产品的价格看上去如何?它可以通过提高产品售价来获得持续的利润吗?
-- 如果公司的成本不变的话,那么产品销售价格每提高一美元,它的税前利润就会增加一美元。
-- Philip Morris可以通过提高每包香烟的价格来获得持续的利润;
-- Harley Davidson可以提高摩托车的价格来获得比竞争对手更高的利润;
-- 但科技公司,零售行业通常无法通过提价来获得持续的利润,随着竞争的增加,产品价格会持续下降。
2. 这家公司可以扩大产品的销售数量吗?如果一家公司的毛利率不变,那么多增加10%的销售数量,就可以增加10%的毛利润,同时,在其它费用和成本不变的前提下,也可以多增加10%的税前利润。(需要注意的是,销售数量的增加不是靠降价促销方式获得的,降价促销可能会扩大销量,但同时会损害利润)。
-- Johnson & Johnson 可以卖更多的药品获得更多的利润。
-- 2005年汽车行业行业的销售量在不断增加,但是通过各种促销方式完成的。
3.这家公司可以在现有销售基础上之上提升利润率吗?它的毛利率看上去如何?是否可以通过降低产品成本,提高产品售价,或者其它的业务手段增加利润率?
-- 可以通过降低产品成本
-- 可以通过更换供应商(沃尔玛)
-- 可以通过调整产品线。
4.这家公司可以控制成本吗?它的三项费用比率看上去如何?是在不断增高还是不断降低?
-- 通过控制员工数量,日常开支
-- 债务重组
-- 通过新的技术手段降低成本
5.如果这家公司提高销售额,那么反映到净利润上会是什么变化呢?
-- 销售额/收入的增加最终反映到利润的增加是好事;
-- 但是销售额/收入的增加伴随着各种费用成本的增加,而最终没有带来利润的增加,并非好事。
6.这家公司会保持过去的利润水平吗?或者至少保持比它的竞争对手更高的利润水平?
-- 如果偶尔由于特定事件或者管理层的错误造成利润下降,并可以通过改变而提升,不是大问题。
-- 如果公司的利润水品大幅低于同行业竞争对手的利润水品,就要引起注意了。
7.该公司是否发生了一次性支出,而这种支出在未来是不会进一步产生的?
-- 公司利润下滑,是不是因为发生了一次性的支出所致?
8.该公司是否有不赚钱的部门,而这些部门的问题是可以解决的?
-- 有些公司有赚钱的部门,也有不赚钱的部门;
-- 通过出售或者合并不赚钱的部门或者业务是不是可以改善公司业绩?
9.公司股价的大跌是不是因为没有满足华尔街的预期?
-- 很多时候,股价的大跌仅仅是因为没有满足华尔街的预期。
10.该公司未来几年大致会增长多少?这种增长率会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实现?
-- 公司管理层对未来几年的增长如何看待?
-- 管理层对未来增长是充满信心还是缺乏信心?
-- 管理层有什么样的具体措施和计划来维持未来的增长?
11.该公司将会如何使用业务所产生的超额现金?对于没有分配给股东的留存收益,公司管理层打算用来做什么?
-- 对于未分配的利润,管理层计划用来做什么?
-- 会用于给股东分红?或者是公司股票回购?或者是用于投资新的业务或者开设新的厂房?
-- 如果用于新的投资,那么新投资的回报率会如何?
-- 好的投资可以增加公司价值,不好的投资可以损害公司价值。
12.该公司如何面对它的竞争对手?
-- 任何公司都不可能在真空或者孤岛上生存,周围一定有竞争对手。
-- 竞争对手的很多行为,会对公司的业务产生巨大的影响;
-- 公司如何面对它的竞争对手?
13.该公司的财务状况与同行业的其它公司相比,看上去如何?
-- 与竞争对手相比,公司的财务状况如何?
-- 同样的资本回报率?更多的负债?更高的成本?
14.如果将这家公司整体出售,它应该值多少钱?
-- 这个问题是公司估值的基础
-- 看看同行业的公司并购,是以多少倍数成交的?
15.该公司有股票回购的计划吗?
-- 很多公司在股价下跌后宣布股票回购计划,但事实上却没有很少的执行;
-- 有时候,回购的股票数量正好抵消公司的对内部员工股票或者期权激励,实际股份数量并未减少;
-- 通过比较不同季度股份数量的变化检查公司对股票回购计划的执行情况。
16.该公司的内部人士在买入或者卖出自家的股票吗?
-- 公司内部人士(管理层)偶尔卖出自家的股票,未必代表看空自己公司,可能有各种各样的原因,比如资助子女,购买房产,。。。等等私人原因。
-- 但是大批管理层卖出自家股票,却值得注意。
-- 公司高管自掏腰包从二级市场大量购买自家股票,很多情况下以为着对公司未来的信心。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