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选接班人看巴菲特的智慧
发布时间:2014-10-27 19:27阅读:507
从选接班人看巴菲特的投资智慧和人生智慧:1、独立思考;2、情绪稳定;3、对人性和机构行为有深刻的洞察力。
每年2、3月交接之际,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官方网站都会流量激增。如鸟类迁徙般,数以百万计的人们光顾这里,下载沃仑·巴菲特最新撰写的《致股东书》(Warren Buffett's Letter To Berkshire Shareholders)。他们并非试图借此探寻该公司的真实价值与投资时机,而是急于阅读一本顶级商业教材的最新章节。即使一些全球顶级商业明星,如Google的两名创始人、通用电气CEO杰夫·伊梅尔特和摩根大通CEO杰米·戴蒙也都公开承认,自己从中受益良多。
2007年的《致股东书》中,虽然“投资之神”一如既往浅白而不失诙谐地阐释自己对投资、公司治理及宏观经济的观点,但其中最大的看点是,76岁的巴菲特公开寻募自己的接班人,伯克希尔·哈撒韦未来的首席投资官。
无疑,这是个极具挑战与成就感的工作——伯克希尔·哈撒韦目前握有610亿美元股权投资,280亿美元固定收益证券,以及430亿美元现金——也是个能够一举将中选者推为商界超新星的罕见机会。
人类的商业史上,极少人能像巴菲特一样通过持续而有效的分配财富创造更多财富。自从1964年接掌伯克希尔·哈撒韦,42年来,公司每股账面价值(一个巴菲特最为看重的指标)的复合增长率达21.4%,同期标准普尔500指数成分股的每股账面价值复合增长只有10.4%。如果其接班人不能将此继续,股价已经超过10万美元的伯克希尔"哈撒韦不如不如选择拆分、退市。
问题是,怎样成为巴菲特的接班人——
我过去已经表示,伯克希尔已有三位杰出的候选人,将接替我担任执行长的职务。而且董事会也明确地知道,要是我今晚就过世,该会由谁来接任。三位中无论是谁,都比我年轻很多。伯克希尔的董事们也都相信,继任者的任期要长,是很重要的一点。
坦白来说,伯克希尔在投资方面人选的接班上,就不算是准备充份。不过,这有其历史因素:过去有一段时间,我曾考虑由芒格来继任,但最近我属意辛普森(Lou Simpson)来填补空缺。辛普森是位长期投资的高手,在管理盖可公司的股票投资组合期间,创造了相当出色的长期绩效。但他仅比我小6岁,如果我的大限快到了,那么他可以风光表现的时间,可能也并不太长。所以长期而言,伯克希尔需要另外的解决之道。
在我们十月的董事会上,我们已针对这一问题彻底讨论。董事会形成的共识为一接班人计划,而芒格及辛普森,将协助我共同执行。依照计划,我打算雇用一位更年轻、且有潜力管理大型投资组合的人(性别不拘),视状况的需要,继任成为伯克希尔投资长的职务。但在评选的过程中,实际上会挑出几位候选人。
挑出合适的人选,将是艰巨的使命。当然,从投资绩效斐然的人才中,再找出聪明的人选并不困难。但是长期投资要想成功,即使有精明的头脑、以及短期的优异绩效,还是有很遥远的距离。
长期来说,市场将出现非比寻常、甚至诡异至极的举动。只要犯了大错,过去无论多长期不断的成功纪录,都会被一笔抹煞。所以,伯克希尔需要生来就能辨认、及规避重大风险的人,甚至是有生以来、从未见识过的风险。而现行许多金融机构所普遍采用的规范,运用在投资策略上,都有一些特定、及重大的危机潜伏其中。
情绪的控制也十分重要。独立思考、心智稳定、以及对人性及组织行为的敏锐洞察力,这些都是想在长期投资上成功的要件。
Independent thinking, emotional stability, and a keen understanding of both human and institutional behavior is vital to long-term investment success.
我看过很多聪明绝顶的人,但都缺乏这些特质。
最后,我们还有一个特别的问题需要考虑:我们能让受聘者留任多久。在伯克希尔的资历加到个人履历上,可以让此投资经理人,在市场上更加奇货可居。因此,我们要能确定最后所选择的人,即使在别的地方收入更优渥,也能坚持留在伯克希尔。
我们所需要的人才,必定是存在的,只是可能比较难以辨认而已。1979年,伯瑞(Jack Byrne)和我,认定那个人就是辛普森。于是我们和他达成协议,若能维持过人的绩效,收入就必然可观,辛普森因此在财富上,得到丰硕的成果。然而,辛普森大可以在几年前,因为更优厚的合约条件而离职,去管理更大笔的资金。如果只考虑钱的话,他早就离开伯克希尔了,但辛普森从未有此念头。我们就是需要找到一位或两位更年轻的人,前提就是要具备辛普森的特质。
如果你自信是名年轻的投资天才,不妨拿着买一张飞赴奥马哈的机票;如果答案是否定的,你比前者更需要仔细阅读巴菲特在《致股东书》列出的三点标准:独立思考、情绪稳定、对人和机构行为的深刻理解。
独立思考
《致股东书》中,巴菲特介绍了他欣赏的一个投资者,沃尔特·施洛斯。这个未上过商学院、从不雇佣秘书和簿记员的90岁老人,在47年间取得了令巴菲特尊敬的投资业绩。他把自己的投资哲学总结为“试着买便宜的股票”,不去寻找“内部信息”,永远使用简单公式计算公开数据。什么让施洛斯与众不同?他从不迷信,无论是所谓的“内部信息”还是来自学院的深奥理论。当成千上万MBA接受有效市场理论时,施洛斯从不相信股票价格永远是“正确的”,“如果你在航运业,当你的竞争对手被告之地球是平的,日子会很好过”,巴菲特说。
情绪稳定
在为其老师本·格雷厄姆的名著《聪明的投资者》做序时,巴菲特写到:“长年进行成功的投资并不需要极高的智商、罕见的商业洞见,或内部消息。真正必要的是做决策所需的合理的知识框架,以及避免情绪化侵蚀智识的能力。这本书恰倒好处的、清晰的指明了框架,你所必须做到的,就是约束情绪。”
避免情绪化侵蚀智识的能力,正是巴菲特所坚持的培养的。1980年代初,人们曾试图设置这样一个赌局:未来3天内,巴菲特不会一杆进洞。赌注是,巴菲特以10美元赌对方的2万美元。这遭到了巴菲特的拒绝:“如果你在小事上缺乏节制,在大事上同样无法节制自己。同时,他也反对对负面消息过度在意。他的桌子上曾放有一张纸条,写着“如果发生了核战争,忘记它。”
对人和机构行为的深刻理解
某种意义上,巴菲特所信奉的价值投资理论是一种普适的价值观。其理论核心在于:通过调查和思考,找到那些内在价值低于市场价格的股票。用格雷厄姆的说法:“短期看,市场是一台投票计算器;长期看,它是一台称重机”。对人的判断也是如此,如果能够通过有效的观察和分析,找到那些价值高于声誉的人,是最容易管理的。
早在1994年,巴菲特就曾对一群大学生表示,“正直、勤奋、独立”是为人最重要的素质,而且,“如果不拥有第一种品质,其余两个将毁灭你”。与此相对应的是,他也曾声称:“做管理工作与进行投资是同一种方式:要取得非凡的成果,没有必要非得做非凡的事情。”
这些朴素的观点塑造出了高度敏锐的洞察力。与巴菲特熟识的韦尔奇曾表示:“选20个你非常熟悉,而巴菲特偶尔见面的人,如果你问巴菲特关于他们的意见,他会一针见血的评点。他是个大师级的人才评估员,而这正是运营公司最重要的工作。”
![](https://static.cofool.com/licai/Mobile/image/ask/xianshi-icon.png)
![](https://static.cofool.com/licai/Mobile/image/ask/click-icon.png)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