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港通手册,三分钟全搞懂
发布时间:2014-9-24 14:54阅读:854
第一部分沪港通概述
Q:什么是沪港通?
A:沪港通是“沪港股票市场交易互联互通机制试点”的简称,是指上海证券交易所(简称“上交所”)和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简称“联交所”)建立技术连接,使两地投资者通过当地证券公司或经纪商买卖规定范围内的对方交易所上市的股票。
沪港通包括沪股通和港股通两部分。其中,沪股通,是指香港投资者委托香港经纪商,经由联交所设立的证券交易服务公司,向上交所进行申报,买卖规定范围内的上交所上市的股票。港股通,是指内地投资者委托内地证券公司,经由上交所设立的证券交易服务公司,向联交所进行申报,买卖规定范围内的联交所上市的股票。
Q:沪港通业务有哪些主要特点?
A:沪港通业务的主要特点包括:
Ø 一是充分借鉴了市场互联互通的国际经验,采用较为成熟的订单路由技术和跨境结算安排,为投资者提供便捷、高效的证券交易服务;
Ø 二是双向开放,内地投资者可以通过港股通买卖规定范围内联交所上市的股票,同时,香港投资者也可以通过沪股通买卖规定范围内上交所上市的股票;
Ø 三是对投资者双向采用人民币交收,即内地投资者买卖以港币报价的港股通股票,以人民币交收,香港投资者买卖沪股通股票,以人民币报价和交易;
Ø 四是在试点初期实行额度控制,即内地投资者买入港股通股票有总额度和每日额度限制,香港投资者买入沪股通股票有总额度和每日额度限制;
五是两地投资者通过沪港通可以买卖的对方市场股票限于规定的范围。
Q:对沪港通的投资规模是否实施额度控制?
A:沪港通业务实行总额度控制和每日额度控制。
沪港通分别对香港投资者投资上交所市场(沪股通)和内地投资者投资联交所市场(港股通)的单向总额度实施管理。在试点初期,遵循有序可控的原则,沪股通总额度略大于港股通总额度,即沪股通的总额度为3000亿元人民币,港股通的总额度为2500亿元人民币。
同时,沪港通业务还实行每日额度控制。在试点阶段,沪股通的每日额度为130亿元人民币,港股通的每日额度为105亿元人民币。
试点期间 | 沪股通 | 港股通 |
总额度 | 3000亿元(人民币) | 2500亿元(人民币) |
每日额度 | 130亿元(人民币) | 105亿元(人民币) |
Q:哪些投资者可以参与港股通投资?
A:港股通投资者应当拥有沪市人民币普通股账户,同时,在试点初期,香港证监会要求参与港股通的内地投资者仅限于机构投资者及证券账户及资金账户余额合计不低于人民币50万元的个人投资者。
在实践操作中,港股通业务实施投资者适当性管理,由证券公司根据中国证监会与香港证监会在联合公告中明确的准入资格标准,以及上交所相关业务规则的规定,核定参与港股通投资者的资质,并要求投资者在了解投资风险的前提下完成必要的手续。
Q:沪港通与QFII和QDII有何主要区别?
A:沪港通与QFII、QDII制度具有一定共同之处,都是在我国资本账户尚未完全开放的背景下,为进一步丰富跨境投资方式,加强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程度而作出的特殊安排。
在具体制度安排上,沪港通与QFII、QDII又存在以下主要区别:
一是业务载体不同。沪港通是以两地交易所为载体,互相建立起市场连接,并对订单进行路由,从而实现投资者跨市场投资。QFII等是以资产管理公司为载体,通过向投资者发行金融产品吸收资金以进行投资。
二是投资方向不同。沪港通包含两个投资方向,分别是香港投资者投资上交所市场的沪股通,以及内地投资者投资香港市场的港股通。QFII等则都是单向的投资方式。
三是交易货币不同。沪港通投资者仅以人民币作为交易货币,不论是内地投资者还是香港投资者均须以人民币进行投资;QFII的投资者以美元等外币进行投资。
四是跨境资金管理方式不同。沪港通对资金实施闭合路径管理,卖出证券获得的资金必须沿原路径返回,不能留存在当地市场;QFII等买卖证券的资金可以留存在当地市场。
| 沪港通 | GFII、QDII |
业务载体 | 上交所、港交所 注1:投资者可以自主构建股票投资组合 | 资产管理公司 注2:投资者被动选择管理公司的股票投资组合 |
投资方向 | 双向互通投资 | 单向投资 |
交易货币 | 人民币 | 美元等外币 |
跨境资金管理 | 投资结束后资金须流回原地 | 投资结束后资金可留存在投资地 |
这样看,沪港通与QFII、QDII存在一定差异,且不会对后者等现行制度的正常运行造成影响,反而可以更好地实现优势互补,为投资者跨境投资提供更加灵活的选择,在促进我国资本市场双向开放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
Q:投资者如何买卖港股通股票?
A:一方面,投资者通过委托内地证券公司买卖港股通股票的,证券公司接受委托后,经由上交所证券交易服务公司,向联交所进行申报,该申报在联交所交易平台撮合成交后,将通过相同路径向证券公司和投资者返回成交情况。
另一方面,在结算交收方面,投资者通过证券公司与中国结算完成清算交收,中国结算作为港股通股票的名义持有人向香港结算履行交收责任。
Q、投资者通过沪港通买卖股票时使用哪种货币?
A:投资者参与沪港通采用人民币进行交收。内地投资者仅限于买卖港股通标的范围内的联交所上市且以港币报价的股票,以人民币进行交收。香港投资者仅限于买卖沪股通标的范围内的股票,并以人民币进行交收。
Q:投资者买卖港股通股票的交易时间是怎样的?
A:投资者买卖港股通股票的交易时间应遵守联交所规定,即交易日的9:00至9:30为开市前时段(集合竞价),其中9:00至9:15接受竞价限价盘;9:30至12:00及13:00至16:00为持续交易时段(连续竞价),接受增强限价盘。撤单时间为9:00-9:15;9:30-12:00;12:30-16:00。
时段 | 时间 | 交易规则 |
输入买卖盘时段 | 上午9:00至上午9:15 | 只接受竞价盘及竞价限价盘输入 注:港股通投资者只可以输入竞价限价盘,并且期间仅能取消订单而不可以修改订单。 |
对盘前时段 | 上午9:15至上午9:20 | 只接受竞价盘 注:港股通投资者不能输入“竞价盘”,因此,不可以在 9:15-9:20 之间输入订单。 |
对盘时段 | 上午9:20至上午9:28 | 1、投资者不得在交易系统内输入、更改及取消买卖盘; 2、已经存在的买卖盘会以买卖盘类别(以竞价盘为先)、价格及时间等优先次序对盘; 3、在此时段确定每一只证券的最终参考平衡价格(即开盘价)。 |
暂停时段 | 上午9:28至上午9:30 | 至早上 9:30 持续交易时段开始前,不能将买卖盘传递至联交所的交易系统。 |
第二部分两地市场介绍
1、两地上市公司结构有哪些差异?
从上市公司数量以及流通市值来看,整体而言A股相对更为偏重工业、原材料和能源等行业,而港股在非日常消费品和金融行业的公司数量及市值占比均高于A股。
2、两地上市公司估值水平有何差异?
从上市公司的估值来看,两地股票市场估值水平整体相当,市盈率均处于11倍左右的水平。有关沪港两地A/H股估值折价溢价的比较,最常用的观测指标是恒生指数公司于2007 年推出的AH 股溢价指数。该指数包含交易最活跃的A/H 两地上市股票(目前有54 只),以流通市值加权平均来衡量A 股对H 股整体的溢价/折价。当指数高于100 时,表示A 股相对H 股溢价,反之则为折价。从历史数据来看,如图1所示,A 股历史上大多数时间处于相对H 股溢价状态(市值加权平均),但是溢价水平近年来不断缩小,现在基本围绕0 而上下波动。
3、两地各行业上市公司的估值水平结构有哪些差异?
从行业角度来看,A股与H股在行业估值水平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A股在金融、公用事业、运输、能源、工业等传统行业估值相对较低,而在电信服务、材料、医疗保健、信息技术等行业相对估值较高。A股传统行业蓝筹整体折价,而新兴行业整体溢价,其原因主要来自哪些方面?我们主要从市值和分红收益率方面对其进行解释。
第三部分沪港通标的介绍
1、投资者通过沪港通可以交易哪些证券产品?
答:试点初期,沪股通股票范围包括上证180指数及上证380指数成份股以及不在前述指数成份股内但有股票同时在上交所和联交所上市的发行人的沪股,其中以人民币以外货币报价的沪股暂不纳入,被实施风险警示板的沪股也暂不纳入。截至2014年4月10日,可纳入沪股通股票范围的股票共568只。
港股通股票范围为恒生综合大型股指数、恒生综合中型股指数成份股以及不在前述指数成份股内但有股票同时在上交所和联交所上市的发行人的H股,其中以港币以外货币报价的港股暂不纳入,有股票同时在上交所以外的内地证券交易所和联交所上市的发行人的H股暂不纳入,同时在上交所和联交所上市的发行人的沪股被实施风险警示的,无论其H股是否属于恒生综合大型股指数或恒生综合中型股指数成份股,该H股均暂不纳入。目前,可纳入港股通股票范围的股票共266只。
| 沪股通 | 港股通 |
试点范围 | 上证180指数成分股 | 恒生综合大型股指数成分股 |
上证380指数成分股 | 恒生综合中型股指数成分股 | |
同时在香港联合交易所和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A+H股公司的沪股 | 同时在香港联合交易所和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A+H股公司的港股 | |
试点股票数量 | 568 | 264 |
2、沪港通标的有哪些特点?
沪港通标的产品具有如下四方面特点:
(1)可交易的股票范围较大,包括568只沪市A股(占据沪市A股市场半壁江山)和266只港股;
(2)主要为大中型蓝筹股,市值规模占比较大;
(3)总体估值水平相对较低;
(4)流动性强,成交十分活跃。同时,从资金额度来看,可交易额度占当地市场市场比重较低,风险可控。
3、沪港通标的的行业分布和估值水平如何?
沪港通标的中工业、可选消费和金融行业的公司居多。
A股在金融、日常消费、公用事业等行业估值相对较低,而在电信服务、材料、医疗保健、信息技术等行业相对估值较高。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