踊跃申购、上市大涨——这点毋庸置疑
发布时间:2014-9-22 12:08阅读:818
踊跃申购、上市大涨——这点毋庸置疑。
实际上阿里巴巴在美国的申购也很热,为此投行还拟调高发行价。在国内,可以再调高些,很多认购新股的朋友是不管发行价的,今年上市后的新股也一律大涨。于是股市会有一个热门猜谜游戏:阿里巴巴会有多少个涨停?这是一个超级大盘股,也许涨停板的次数会少些,但估计也少不了几个涨停,刚上市的流通盘小。此时,市场必是一片掌声。
接着是高位调整,继而股价回落、市值蒸发——这是深沪所有新股的生命曲线。
新股上市初期都炒得高高在上,以近期为例,新股一律连续涨停直至出现高换手率逐渐中止涨势,然后在100%乃至更高的涨幅中展开价值回归之路,大部分还要经过数月乃至更长的跌势,才恢复正常的走势。
如果是阿里巴巴这样上市时的总市值就在1万亿元左右的超级大盘股,连续大涨一周或几周后需要调整一年、两年来消化,会是怎样的场景?此时,市场必是一片骂声。
上述似曾相识的场景就是中国石油。中国石油在国内投资者的掌声中于2007年11月初登陆沪市,发行价16.7元,上市首日开盘价就高达48.6元。对于这样一只超级大盘股来说,190%的涨幅是极其惊人的,不是发行定价的错误就是买者的错误,中国石油的上市给A股牛市打上了句号。
后来,中国石油占上证指数25%的权重却一路下跌,背负极多骂名,而将该股推上大涨的买盘却无人注意。畸高股价与中国石油公司本身无关,不是上市公司自己炒上去的,却骂名全当,这种事在A股相当常见。
同样的,一些眼红企业海外上市的人士,可谓只见人吃肉不见人挨饿。在美国上市的互联网企业,大部分经历过跌破发行价的痛苦,早年新浪等企业甚至差点因为股价将近跌破1美元而摘牌,这些痛苦无人提及。即便是现在,在一片“当当网等互联网企业为何赴美上市、抛弃A股”的声音中,有几人注意到当当网股价长时间处于破发状态?当当网最新收盘价12.82美元,相比每股16美元的发行价仍然位列“破发”队伍。
阿里巴巴没在A股上市,少了背骂名的麻烦,A股因此少了一场狂炒盛宴,投资者有的难免感慨一番。
![](https://static.cofool.com/licai/Mobile/image/ask/xianshi-icon.png)
![](https://static.cofool.com/licai/Mobile/image/ask/click-icon.png)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