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打造科技协同创新发展软环境
发布时间:2014-8-19 12:05阅读:542
北京市科委、天津市科委、河北省科技厅日前正式签署《京津冀协同创新发展战略研究和基础研究合作框架协议》。根据协议,三方将建立京津冀区域协同创新发展战略研究和基础研究长效合作机制,搭建三地共同研究战略平台,重点聚焦科技创新一体化、生态建设、产业协同发展、政策协同创新、科技资源共享等方面,打造京津冀科技协同创新发展的“软环境”。
在战略研究层面,三方将围绕京津冀协同创新发展的顶层设计、产业创新、基础研究和前沿研究、科技资源共享、政策协同开展战略研究,为京津冀协同创新发展提供决策支撑。围绕京津冀协同创新发展等主题,联合申报科技部相关项目(课题),并在三方各自的软科学研究专项经费中,设立专门研究资金。三方还将建立和完善战略对话、信息交流、工作对接的协同机制和长效机制,共享战略研究成果和信息,实现战略研究资源和研究成果的开放共享。同时,积极探索新型智库建设,围绕京津冀协同创新发展,发挥三方人才和战略研究的优势,培育科技战略研究团队。
在基础研究层面,三方将提高科技资源在三地间的充分利用与开放共享,推动科技创新资源的自由流动与优化配置。建立三地共享科技报告体系,实现基础研究项目成果的开放共享。针对共同关心的热点、难点科学问题和产业共性关键技术需求,三方将在有共性需求的重点领域,设立三地合作专项,分别予以支持,并鼓励三地科学家合作申请。合作专项项目采取共同组织的方式,三方共同确定重点领域、编制指南,凝聚优势研究力量开展区域联合攻关,解决重大共性科学问题,并共同推进成果利用,促进成果在三地共享与转化落地。
实际上,京津冀在创新方面的探索一直在持续,尤其是科技方面的合作一直在推进。今年4月,天津宣布将与北京中关村联合打造具有世界创新影响力的京津创新共同体,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关村)科技创新中心和(滨海新区)产业创新中心。双方将共建武清、北辰、宝坻、东丽、滨海科技园5大创新社区,发挥中关村科研与产业的溢出效应、示范效应。
同样在4月,在2014中国(北京)跨国技术转移大会开幕式上,京津冀三方科技部门签署《北京市科委、天津市科委、河北省科技厅共同推动京津冀国际科技合作框架协议》,三方将共享国际科技合作资源,建立国际科技合作机制,推动园区、机构、技术成果落地京津冀地区。
8月,京津签署多项协议,将在30个重点领域深化合作。双方当时便提出,将协同推动科技创新一体化发展。未来将发挥北京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天津现代制造中心的优势,以北京中关村、天津滨海新区等园区为重点,共同推动双方创新链深度融合。充分发挥首都科技条件平台的作用,鼓励双方开放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中试基地、科技孵化机构等。
北京在科技创新方面优势明显。首先,北京基础科学和应用科学研究领域走在全国前列;其次就是高新技术产业领先,例如中关村就是我国第一个高新技术产业实验区、示范区。业内人士指出,随着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推进,北京在科技方面的优势将逐渐惠及天津和河北,尤其对于河北来说意义更为重大。
而北京的科技优势已经开始对河北产生影响。中关村海淀园秦皇岛分园已经挂牌,该分园承接了中关村高端制造、高新技术、节能环保产业和高端人才转移,目前已有多家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落户。河北还在规划建设白洋淀科技城,定位于融科技研发、产业发展、城市服务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现代化科技产业新城,成为京津冀协同创新的“桥头堡”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