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部委联合反垄断
发布时间:2014-7-28 12:49阅读:613
不仅发改委,商务部、交通部和国家质检总局也在协同推进汽车行业的反垄断调查。
汽车流通协会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多年来商务部一直在关注汽车行业的垄断行为,去年下半年开始酝酿 《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实施办法》的修订工作。”由于《办法》赋予了汽车生产企业某些“特权”,这是汽车行业存在垄断行为的根源。
在2005年我国颁布 《办法》之后,我国进口车领域就一直在使用授权经营的方式,即只有获得汽车供应商 (通常为跨国企业、汽车生产企业)的授权,经销商才能销售相关产品。这意味着,供应商在整个流通渠道中具有较高支配地位,掌握价格制定权等特殊权利。因此不少跨国企业也就借此获得丰厚的利润。
6月30日,交通部也发布了《关于征求促进汽车维修业转型升级 提升服务质量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计划通过鼓励原厂配件进入独立售后市场的方式打破汽车生产企业对零部件领域的垄断。
近日,一位接近国家质检总局的消息人士也透露,目前该部门正在在酝酿出台将非中规车纳入“汽车三包”的相关政策,这一政策一旦出台,将使平行进口的车辆走出 “灰色地带”,非中规车的身份认定或将首次明确,在规范该领域业务发展的同时,进而打破汽车企业作为“总经销商”的垄断行为。
实际上,早在5年前《反垄断法》实施以来,反垄断调查就一直在持续,图书、医药、保险、奶粉、电信等高利润行业均有涉及。
2013年,发改委价格监督检查与反垄断局局长许昆林曾公开表示,会把下一个目标放在与老百姓密切相关的石油、电信、汽车和银行等行业领域。几乎是在同时,我国诸多媒体也集中报道了“进口车高价”问题。
在政策的引导和媒体的助推之下,汽车行业存在的包括进口车价格虚高;垄断后市场零部件供应渠道;限价限区域销售等垄断行为被置于“聚光灯”下。
“通过我国相关部门形成的这一记组合拳,最终很可能将打破汽车企业在价格等方面的垄断地位,推倒在汽车行业存在多年的垄断‘高墙’。”相关人士表示。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