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大银行(601818)】补充资本,扩大资产增长空间
发布时间:2016-6-7 14:10阅读:520
光大银行公告拟发行300亿元可转换债券,募集资金将用于支持未来业务发展,转股后用于补充核心一级资本。
光大首次发行可转债,转股前/后将分别补充总资本/核心一级资本。公司本次发行可转债特征如下:(1)期限6年;(2)可转股日期:发行结束日起6个月至债券到期均可转股;(3)转股价格:不低于募集说明书公告之日前30和20个交易日均价;(4)有条件赎回条款:若股价连续30个交易日中的15个交易日收盘价不低于当期转股价格的130%时,公司有权按照债券面值加当期应计利息的价格赎回全部或未转股的可转债。根据新资本管理办法,可转债转股前将补充总资本、转股后则补充核心一级资本。
如顺利转股则将提升资本充足率1.29%至12.9%,有助扩大资产增长空间。光大银行2016年一季度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资本充足率分别为9.09%/11.61%,风险加权资产/总资产规模约2.3万亿/3.5万亿。若按照一季度数据静态测算,300亿可转债若全部转为股票则将提升资本充足率1.29个百分点至12.9%,增加3300亿的风险资产扩张空间(2015全年风险资产净增加2873亿)。此外转股后或将摊薄公司现有权益,不过实际影响视转股价格和转股规模而定。
银行资本充足率总体满足监管要求,且呈现上升趋势。根据新资本管理办法的过渡期要求,到2018年系统重要性银行核心一级/一级/资本充足率需达到8.5%/9.5%/11.5%,其他银行需达到7.5%/8.5%/10.5%。16家上市银行2015年末平均核心一级/一级/资本充足率分别为9.93%/10.43%/12.71%,远高于系统重要性银行的监管要求。近年来由于资产扩张节奏放缓以及通过发行优先股等方式补充资本,上市银行资本充足率呈现上升趋势。
不过对于未来资本充足率达标与否,仍存在不确定性因素需要关注:表内业务中同业项下和应收款项下的非标投资、以及表外业务的理财投资目前的资本计提仍处于较低水平,未来若监管态度趋于审慎,资本压力或将增加。
优先股发行步入中后期,银行可能尝试可转债作为补充资本新工具。在此之前工行和中行在2010年、民生在2013年分别发行过250亿/400亿/200亿可转债,而2014年以来上市银行通过密集发行优先股,作为补充资本的重要手段,粗略统计截至目前已完成发行的规模达3512亿。不过由于其他一级资本(优先股计入其中)发行存在1%的空间,因此优先股对资本补充的作用存在上限。考虑到当前银行板块平均估值已低于1x PB,而优先股发行将步入中后期,且债券票面利率较低,因此后续可能更多银行将选择发行可转债来补充资本。
风险因素:宏观经济超预期下滑,对银行资产质量形成挑战。
投资观点:回归配置价值。预计2016年上市银行生息资产增长10%-12%、息差下降24BP至2.2%、信用成本稳定在1.50%左右,全年净利润负增长3%左右,多数中小银行能够维持小幅正增长。银行板块当前估值隐含的风险预期已经较为悲观,板块股息收益率相对1年期理财收益率溢价处于历史高位,对于多数绝对和指数型相对投资者具备配置价值。当前时点组合主要兼顾盈利指标和质量指标,分别为:北京银行、南京银行、兴业银行、平安银行、招商银行和中国银行。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