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家基金子公司获批受阻:只恨爹妈生自己生的晚啊
发布时间:2016-5-24 12:04阅读:430
同样的,分别于去年7月23日和10月30日递交申请的西部利得基金公司和泰达宏利基金公司也在去年12月30日和今年1月4日先后通过第一次意见反馈阶段。
但包括嘉合基金、九泰基金、华商基金和泓德基金便没有那么迅速,依然未进入决定受理意见阶段。
当然,这是在证监会下发征求意见稿之前的情况,而现在,不用比较了,全都回到同一起跑线上了。
根据证监会下发的《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子公司管理规定》和《基金管理公司特定客户资产管理子公司风控指标指引》,基金子公司设立的门槛突然拔高,这让不少基金公司人士感叹生不逢时。
毕竟在文件中基金子公司成立的第一个条件就是首先要满足母公司成立满2年。
当然,2年并不是一个非常长的时限,通过公开数据统计,目前105家基金公司中也仅有9家成立未满2年,而这些公司中有一半也将在今年7月达标,这一规定无非只是限制了基金公司过快开展基金子公司的脚步。
当然这也是非常正常的,据沪上某基金子公司总经理坦言,目前公募牌照红利的失效无疑让越来越多指望借子公司通道的股东都会选择成立公募基金,随后尽快设立子公司,完全弃公奔私的做法非常普遍。
而沪上一家成立不足2年的基金公司人士对基金君表示,该公司成立之初就是冲着子公司牌照而去,彼时子公司设立的门槛仅为成立满1年并管理资金在50亿元,这对于公司来说并不是问题,“实际上公司也通过发行货币基金已达到50亿元规模,但似乎离成立越来越远。”
这也是目前大多数基金公司的普遍想法,原以为通过简单地发行货币基金便可取得取得子公司资格,现在来看,只恨爹妈生自己生的晚啊,恨不得早两年出生直接不用门槛就可以取得资格。
虽然此次证监会下发的仅是征求意见稿,但不少基金子公司已完全按照落实方案来接受,换言之,申请表中的泓德、嘉合、创金合信、九泰这4家基金公司将在第一道门槛前便被拒之门外。
获批机会较小
不过西部利得、泰达宏利、华商也并非逃过一劫,母公司管理非货币规模不低于200亿元和净资产不低于6亿元让剩下仍未递交申请的基金公司将沉下心来考虑目前的首要方向。
基金君统计后发现,截至今年一季度末,105家基金公司中有58家基金公司非货币规模不足200亿元,其中不仅有新成立不久的基金公司,包括成立数年的中海基金、国海富兰克林基金、浦银安盛基金、万家基金等均在内,而这其中,浦银安盛、信诚、万家、金元顺安基金均是这几年来在子公司上突飞猛进的公司。
而已提交申请的西部利得、泰达宏利、华商一季度末的非货币规模分别为80.79亿元、230.99亿元和530.9亿元,仅西部利得无缘获批。
对于未成立子公司的基金公司来说,现阶段最大的重心将放在尽快把公募非货币管理规模冲至200亿元以上,而这一点并非易事,原本不少基金公司在渠道上就没有太大的话语权,仅能通过货币基金来支撑一时的规模,加上现阶段股市低迷权益类发行惨淡,200亿元的门槛将会拦住一大波基金公司。
“虽然征求意见稿规定的是设立门槛,但不知道证监会会不会对已成立的子公司进行考核,去年就曾在门槛之外设立一条要求即成立子公司的基金公司必须尽快开展专户业务,这也对基金公司影响剧烈。”上述沪上基金子公司总经理表示。
而在华南某大型基金公司人士看来,净资产的约束是征求意见稿中影响范围最广的一条,“即使是现存的不少基金公司,净资本也远远达不到6亿元。”
这意味着虽然泰达宏利和华商连过两道门槛,却依然面临着较高的最后一道门槛,短期内获批可能性非常小。
而且上述华南基金公司人士指出,净资产的影响不光在成立上,对于已成立的子公司来说,玩呢个牌照的红利也将逐渐失去,“净资本约束后子公司也会对业务进行筛选,不再万能。银行系的通道业务更加受累,当然不排除银行股东大力支持注资,但更多的子公司将会有选择性地把净资本比例用在含金量更高的业务上。”
沪上T基金子公司人士也承认,虽然证监会没有正式发文,但这些要求都必须做到,已成立的基金子公司的牌照一时将会出现升值,但长期来看业务空间一定会收窄。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