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信策略:买入二三百亿市值中盘白马股最安全
发布时间:2016-5-16 18:37阅读:582
未来应该赚什么钱?
徐彪、刘晨明
就在过去一周,一边是那些以壳公司、转型公司为代表的小股票一片哀鸿遍野,一边是以航空、农业、食品、家电、医药、水电为代表的绩优股轮番上涨。
一言不合,风格的小船说翻就翻了。
事实上,关注我们的投资者会发现,我们在思考系列的开篇《周期真的幻灭了么?》就曾经明确提出“落到投资上,建议至少先把配置均衡起来”,而今年年初以来,凡是坚持均衡配置的,至少可以获取不错的相对收益。
回到近期的市场上,先是中概股的传闻让壳公司暴跌,引发了横盘已久的市场向下选择方向,随后四大行业跨界并购受限的疑似假消息也传的沸沸扬扬,期间还穿插着研究改进退市制度的新闻。另外还有两件事情也很重要,但股票市场关注的并不多,一个是82号文关于信贷资产收益权的规定,另一个是媒体报道暂停新发分级型理财的要求。
这些信息很杂,乍一眼看去没什么逻辑和联系。但是,如果你仔细读了人民日报上“权威人士”对经济形势的判断,很容易发现“权威人士”的两条逻辑主线把近期的这些增量信息串在了一起。详细的解读可以回顾思考系列文章《大神Ray Dalio会如何看人民日报“权威人士”谈经济?》,这里我们只是再帮大家重点梳理两条关键的逻辑主线:
逻辑主线一:经济长痛不如短痛
经济的长痛是什么?按照BIS的口径,我国非金融企业部门在去年Q3末的杠杆率为166%,远远超过其他国家的水平,在今年Q1的强力加杠杆以后,这一数字可能已经变得更加可怕。如果杠杆水平继续上升而不采取任何措施,我们迟早进入被动去杠杆的阶段,可怕的是,去杠杆化的过程中将长期面临“债务成本上升、借贷减少→支出减少→收入、财富减少(资产价格下跌)→借债能力下降→借贷减少”的恶性循环。这远比09年4万亿至今的情况要痛苦的多。
经济的短痛是什么?当政策以主动去杠杆、去产能为重心的时候,一批产能过剩的传统行业中,可能有的企业就要自生自灭了,伴随而生的是债务的违约,这样的过程中,可能出现区域的分化、产业的分化、企业的分化等等问题的暴露。
![](https://static.cofool.com/licai/Mobile/image/ask/xianshi-icon.png)
![](https://static.cofool.com/licai/Mobile/image/ask/click-icon.png)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https://static.cofool.com/licai/Home/image/counselor/read-yz.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