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自行发债扩至六省市 江苏山东纳入试点
发布时间:2013-7-6 10:15阅读:679
地方自行发债扩至六省市 江苏山东纳入试点
——宏观日报 2013.7.5
1、地方自行发债扩至六省市 江苏山东纳入试点
地方自行发债试点扩容步伐提速。财政部 4 日发布消息称,经国务院批准,2013 年适当扩大自行发债试点范围。现确定,2013 年上海市、浙江省、广东省、深圳市、江苏省、山东省开展自行发债试点。
目前,我国地方政府债券仍由财政部代理发行。自 2011 年第四季度开始,财政部允许上海、广东、浙江和深圳四地率先试点自行发债。2011 年、2012 年地方自行发债规模分别为 229 亿元和 289 亿元。
按照规定,自行发债是指试点省(市)在国务院批准的发债规模限额内,自行组织发行本省(市)政府债券的发债机制。2013 年试点省(市)政府债券由财政部代办还本付息。试点省(市)发行政府债券实行年度发行额管理,全年发债总额不得超过国务院批准的当年发债规模限额。2013 年度发债规模限额当年有效,不得结转下年。可以发现,当前的自行发债,不同于自主发债,债券发行的额度由国务院定,还本付息由财政部代办,实际上当前的债券仍是中央信用。当前自行发债的试点,是为了将来实现地方政府完全自主的发债,不过这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2、增强零售业创新能力,积极拉动内需消费
随着我国零售业各类业态多元化的互补发展,以及物流效率的提高,我国零售业已成为扩大消费、带动就业的重要力量。“十二五”规划明确要把推动服务业大发展作为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为零售业的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和有利契机。2012 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 21 万亿元,比 2011 年增长 14.35%,社零消费金额比 2008 年提高了 83 个百分点。零售业的发展为拉动经济增长、扩大社会就业、增加财税收入做出了重要贡献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居民消费结构升级以及城镇化进程中信息化、新型工业化的快速发展,零售业的创新、转型动力增强,实体销售和网络零售结合的紧密程度越来越高,零售业显示出了结构不断优化、质量效益不断提升的发展态势。流通体制改革加快和流通产业的发展极大地促进着转型期中的零售业发展,未来我国零售业还将借助城镇化建设进一步扩大商品消费,同时通过创新和绿色消费带动消费品的
升级,并大力发展服务消费。
3、欧央行引入前瞻指引,英央行以不变应万变
7 月 4 日,欧央行和英国央行均保持利率不变,但均推出了前瞻性政策指引。欧央行对可能的降息进行了广泛讨论,并称目前 0.5%的基准利率并非下限,将在未来一年以上的相当长时间内保持目前或更低的利率水平,以刺激萎靡的信贷和经济。而英国央行表示市场利率上升会影响经济复苏进程,这意味着如果国债收益率上涨过快,英央行可能采取一定措施遏制这一形势的恶化。
继美国、加拿大等国央行之后,欧央行引入前瞻指引,预先承诺在未来 12 个月以上的相当长时间内保持利率在目前或更低水平,意在更明确地强调只要有必要、将长时间保持宽松的货币政策这一基调。前瞻指引的变化取决于欧央行对中期通胀、实体经济脆弱程度以及货币发展状况(包含货币信贷和货币供给等)的判断。从当前状况来看:
(1)中期通胀依然疲弱,今年以来欧元区通胀前期回落,从年初的 2%降至 4 月的 1.2%;但近期因油价上涨和基数原因有上行压力,5、6 月先后反弹至 1.4%和 1.6%,不过预计年内仍保持在 2%这一目标水平以下,因为需求疲弱而且复苏温和。上行风险在于管理价格和间接税的影响、大宗商品价格飙升,而下行风险仍是经济活动疲软。
(2)实体经济方面,各行业信心、经济景气等领先指标低位回升,预示经济有望触底回升、呈温和复苏之势,而劳动力市场持续疲软,失业率再创 12.1%的历史新高,欧央行预计“今年晚些时候到 2014 年,欧元区出口受益于全球需求的逐渐复苏而回升,而国内需求则需要宽松的货币政策支持和低通胀带来的实际收入增加”,并认为持续一年的金融市场上涨将增加居民金融资产,从而产生财富效应,另一方面财政整顿、银行业联盟的进展将利于国家和银行去杠杆压力的减轻,从而对经济形成提振。欧元区的下行风险包括全球流动性收紧、欧元区和全球需求弱于预期,结构性改革缓慢或执行不力、金融市场动荡等不确定性。
(3)信贷方面,整体下行,M3 增速从 4 月的 3.2%下降至 5 月的2.9%,而私营部门的贷款持续萎缩,主要是非金融企业的贷款增速从 4 月的-1.9%继续下滑至-2.1%,而积极信号在于边缘国家存款增加,而不再单纯依赖欧元系统这一融资渠道。变化在于,五月出现大量的短期贷款净赎回,主要因为欧元区需求疲弱而导致贷款意愿下降,并不缺资金。
从信贷来看,欧元区经济仍处于衰退的底部,并未出现实质改善,因为金融和非金融部门均持续调整资产负债表,好在信心恢复、景气回升,一旦欧元区去杠杆的动力减弱,欧元区经济有望迎来复苏,这一时点最快下半年就会发生。
(4)政策方面,欧洲理事会已经采取措施促进青年就业和中小企业、小企业投融资,继续推进银行业联盟、单一监督机制和结构性改革,提高劳动力市场和产品市场的竞争力。负利率和 OMT 技术上已准备好,是未来可能的政策选项,而欧央行在资产抵押证券(ABS)上扮演顾问角色。
还有一个值得关注的危险信号是,相比于 5 月初,意大利和西班牙 10年期国债收益率却分别激增 75 和 70 个基点,葡萄牙国债昨天一度飙升至 8%上方,今年内首次超过 7%这一警戒水平,主要因为本周一、周二葡萄牙财长加帕斯和外交部长博塔斯相继提出辞职,令市场担忧葡萄牙政局不稳,好在近日葡萄牙总理与人民党领袖的会晤“非常有建设性”,有望稳固执政联盟,这也带动葡萄牙股市继周三暴跌 5.3%后、周四反弹 3.1%。另一方面,希腊与“三驾马车”在各方面问题的谈判中均取得进展,有望 7 月 8 日达成协议以获得81 亿元救助款,从而解决 8 月 22 亿欧元国债到期的偿债问题。英国央行的举动低于预期,并未宣布前瞻指引和加大量化宽松力度,主要因为经济形势好转,刺激必要性下降。英国央行新行长卡尼上台后,先按兵不动,这是基于近期英国数据表现良好,更多的迹象表明英国经济正在复苏,包括:1、失业率不再上升;2、工业产值特别是制造业产值同比回升,6 月制造业和服务业 PMI 均创两年新高,呈加速扩张之势,主要因为需求上升提振产出和新订单;3、房地产市场持续复苏,去年 11 月至今房价持续回升,近期住宅建筑活动增长加速带动建筑业回升,带动建筑业 PMI 连续两个月回升;
4、领先指标方面,英国经济、工业、服务业的信心均有所改善,认为当前商业黄金改善,但对未来仍保持谨慎。
但是,英国 5 月通胀攀升至 2.7%,今年处于高位且有上行风险,消费增速低迷是英国面临的困境。英国央行预计,“近期英国通胀水平将继续上升。而长期来看,通胀率应当回落至 2%这一目标,因外部价格压力消退,且生产力增长复苏。”另外,英国央行承认 5月以来国内外市场利率上升,可能会影响到英国经济的复苏进程。这意味着如果融资成本持续攀升,危及经济增长,而通胀如预期一样回落,那么英国央行将由更多货币政策宽松的空间,例如加大量化宽松力度。
总体来看,欧央行和英国央行还有更多的政策摆在台上,如果国债收益率和市场利率持续上升,经济增长和信贷疲软,则准备随时启动新的刺激政策,以帮助欧元区和英国走出经济低迷的泥潭。
![](https://static.cofool.com/licai/Mobile/image/ask/xianshi-icon.png)
![](https://static.cofool.com/licai/Mobile/image/ask/click-icon.png)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