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气候变化大会上的中国身影
发布时间:2015-12-15 23:18阅读:465
在本次巴黎大会的现场,中国代表团的一举一动都成了中外媒体关注的焦点,也被外界认为是此次巴黎谈判能否成功的关键力量之一。
“欢迎您专程前来保护地球”,这句树立在峰会现场的欢迎词见证了过去足足两周的忙碌。和以往的大会相比,此次巴黎之约和地球一样升了温,有了更广泛的关注和更多方的参与。
那些奔波在大会现场的身影中也不乏中国面孔。当中有关注气候变化的民间组织和媒体人士,有追踪碳排放的科学家,还有与节能环保相关的企业家。
成熟了,可以来了
从12月7日开始,75岁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吕达仁在大会的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展台工作了整整一周。
作为中国科学院科技先导碳专项首席科学家,吕达仁在亲自给巴黎气候变化大会中国科协展区站台的同时,也带领研究团队骨干一起发布了中国碳专项小组近5年来的成果。
和吕达仁一样,带着各自科研成果参加此次巴黎气候变化大会的中国人还有吴道洪。研习发动机燃烧技术30多年的他今年也站到了巴黎大会中国角的讲台上。作为神雾环保集团的创始人,吴道洪既是研究者,也是企业家。
不管是吕达仁,还是吴道洪,这都是他们第一次参加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
为什么来?吕达仁说,两三千名研究人员组成的团队,经过近5年对中国碳排放数据的核算和研究,目前已经有了具体的成果,可以发布了。
12月10日18时,吕达仁换上了深色的西装,站到了中国角的演讲台上,条理清晰地介绍了政策研究、碳排放(支)、碳固定(收)、二氧化碳气候效应(不确定性)以及古气候与古人类这5个任务群的研究方法和思路。
这是中国角的最后一场研讨会,主题为“追踪碳踪迹——中国科学家在行动”。
上台前,像往常一样守在中国科协展台的吕达仁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根据专项组专家的研究,中国在过去100年里的气温升高了1.3~1.5摄氏度,是变暖形势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至于有人质疑温室气体导致全球变暖的事实,吕达仁表示,这其中的确存在不确定因素,因为温室气体对于全球变暖来说只是单一变量。但是,二氧化碳这些温室气体会让全球升温是不可否认的科学事实。
魏伟是中国科学院温室气体与环境工程中心的主任。作为碳排放专项项目的一员,他参与了“中国碳排放核算工作”的相关研究并得出了结论。
历时4年,碳排放专项小组统计了中国所有主要行业部门化石能源燃烧的碳排放及水泥生产过程的碳排放,覆盖了中国约99%的能源消费量,调查了几千家煤矿和上万家用煤企业,得出的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碳排放总量比相关国际组织估计的低10%~15%,2013年估算得到的碳排放量比全球排放数据库(EDGAR)的估值低近15%。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