险资举牌狂潮:独宠三类股
发布时间:2015-12-10 09:10阅读:458
沉寂半年多时间后,险资再次在二级市场疯狂举牌,甚至竞争性抢筹。而被举牌的上市公司,大部分是金融、一线城市地产、快消品行业个股。
证券时报记者 曾福斌
去年疯狂举牌的两大明星险企——安邦保险、生命人寿,今年当然不会缺席,同时今年也增加了不少新的“野蛮人”,如前海人寿、国华人寿、上海人寿、君康人寿(即此前的正德人寿)和百年人寿,作为国资系的中国人保和中国人寿(28.14, 0.00, 0.00%)也加入举牌大军。短短几个月时间,被举牌上市公司已超25家。这也给在今年经历了异常波动的A股市场再次注入了一剂兴奋剂。
险资在A股市场的疯狂举牌有其内在原因,也有市场原因,但其中的风险同样值得提醒。
险资大量举牌首先与保险业本身的增长不无关系,近几年保险业业绩基本保持20%左右的增长速度。保监会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10个月,保险公司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2.07万亿元,同比增长19.68%。截至10月底,保险业总资产规模11.83万亿元,资金运用余额10.61万亿元。其中,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1.49万亿元,占比14.02%;其他投资2.99万亿元,占比28.17%。
目前,险资可以投资权益类资产的比重是不超过上季末总资产的30%。按照10月份数据离这一底线还有巨大差距。
而目前参与举牌的不少保险公司,也都是近几年规模发展非常迅速的保险公司。它们因为资产规模的快速扩张,对各类资产配置的需求量自然也大。而这些快速发展的保险公司还有一大特点就是,高现金价值产品、保险理财型产品销量大,这也意味着它们负债端的不少资金成本高,周期短。负债端的高成本必然要求资产端的高收益,所以二级市场和非标产品的投资成为其不错选择。
而对于市场来说,随着无风险收益的不断下滑,险资必然寻找更有吸引力的资产。这也是为什么非标产品投资规模近两年大幅上升的重要原因,非标产品收益稳定,收益率高。
从市场来说,在银行利率下滑的趋势下,固定收益类投资的投资收益率也在不断下滑。
具体到A股市市场,在经历了异常波动后,估值进入相对合理区间,特别是对一些现金流好、收益稳定的公司来说。而被举牌的上市公司,大部分是金融、一线城市地产、快消品行业个股。这些个股本身就有很好的现金流,价格也相对中小盘、创业板个股更加合理。对于险资来说,投资这些股票,一方面它们可以有不错的股息收益率,另一方面也可能享受市场估值提升带来的账面价值提升。
对于险资股权投资,保监会现在规定,险资股权投资只要不控股,投资资金可以是资本金,也可以是与投资资产期限相匹配的责任准备金。这符合市场化原则,也符合监管的理念,但是其中的一些风险仍然需要提示。
目前有不少险资通过连续举牌后,变成了第一大股东,这就让人有些看不懂了。
虽然不少保险公司在举牌后声称,不干预公司管理,只是财务投资。但显然有些牵强,财务投资一般应该是不会投资成大股东的,成了大股东之后,对公司治理各方面的参与显然要比财务投资更深。保险公司是否有精力去打理旗下的上市公司?如果无暇顾及,这对上市公司管理层来说,自由度是否有些大?如果本身公司治理非常完善,那无可厚非。如果本身公司治理并不是那么完善,那险资投资的风险还是不小的。
而从险资举牌个股看,基本都是股权比较分散的。股权分散的好处是有利于险资收集筹码,方便迅速举牌。这在刚举牌的时候,因为投资者的跟风,对保险公司资产账面余额提升不少,但是险资举牌的上市公司大部分是责任准备金,如果到时候想退出怎么办?持股量太大,一举一动都会受到投资者的格外关注。
而对于多个保险公司举牌同一家上市公司的情况,它们举牌时可能都看好该公司的投资价值,但是减持时的步调该如何把握呢?如果持股量少的保险公司先行撤退,对于持股量多的保险公司无疑是一个打击。
当然,险资投资一般是长期资金,追求的是安全、稳定的收益,只要被举牌上市公司经营不出问题,或许根本也没想退出,因为这是他们作为一个专业的投资机构作出的专业投资决策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