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牌新三板10大好处与5大弊端
发布时间:2015-11-27 10:22阅读:1637
从企业的视角看新三板,企业到新三板挂牌无疑是为了融资,但挂牌之后,到底会给企业带来哪些影响?我们做一下全面梳理:
上新三板的好处
要讨论企业挂牌新三板的好处,首先就不得不提转板IPO。对想要把事业做大做强的企业家来说,可成功转登主板是最大的吸引力。
尽管新三板挂牌企业转板IPO的具体细则还没有出来,但在两者之间搭建转板机制,为新三板挂牌企业提供转板IPO的建立绿色通道的发展趋势已经十分明确。正是基于对转板IPO的重视,相关机构在为企业设计新三板的挂牌方案时,明确将它与融资、定向增发等一起,列为重点关注对象。
挂牌新三板之前,企业到底值多少钱,并没有一个公允的数值。但在企业挂牌之后,市场会逐渐对企业给出一个估值,并将有一个市盈率。现在新三板的平均市盈率在18倍左右,财富增值效果明显。为什么富豪榜中的人那么有钱?就是因为他们拥有的资产价值被放大了,被什么放大?就是资本市场的市盈率。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通常而言,市场对企业的估值有两种不同的价值体系,没有挂牌的企业是账面价值法,根据企业过去的净资产、总资产来估值。另一种是投资价值法,是根据企业未来能创造多少价值来估值,即市盈率概念。这也就是说,挂牌新三板之后,人们对企业的价值有了新的评估,这种评估着眼于未来、而非过去;着眼于结构升级、而非旧有面貌;着眼于创造新的价值,而非原地踏步;不同的价值判断方式将会给企业以更多动力、机会、空间去开拓新的市场与新的事业,迅速提升发展水平。
当前,中小企业最大的困难之一就是融资,而融资遇到的第一个困难,就是如何吸引和联系投资人。当一家企业登陆新三板后,它将会获取券商、会计师、律师和股转公司的隐藏信誉保证,同时公司的信息已在一个全国性平台上公开进行展示,如果经营良好,无疑对其寻找投资者是非常有力的。企业的信息在公开平台上曝光,更意味着已经接受公众的监督了,这时投资人对认知度和接受程度将明显提升,至少信任度会比非公众公司高。
现实情况也反映出,目前很多PE都将新三板企业纳入项目源。一旦他们发现机会,就会出手。甚至不用等到挂牌,有些企业在挂牌前,就因为要挂牌而获得了各类投资人的投资。通过挂牌企业更早、更快捷地获得了资金,投资人进入企业的价格也更低,对双方都是有好处的。
挂牌前,企业运营缺钱需要去借贷,而挂了牌以后需要用资金时,只需要出售一部分股权即可,到市商制度实行以后,这种交易将会越来越便利同时由于市盈率的存在,在交易时,还将获得不小的溢价收益。除此之外,新三板还为原股东退出提供了便利。不管是合伙人还是员工,都可以很方便的在市场上出售自己的股权,实现溢价退出,实现财产变现,当然,前提是过了限售期。
融资,应该说是新三板之于挂牌企业最大、最直观的作用和好处。新三板就是一个让企业股权得以交易的“板”,它既不需要企业提供抵押,也不需要冒险签订对赌协议,更重要的是它不仅能帮助企业迅速完成融资,而且还拥有了融资的最大资本市场信用。
股权转让融资用的是股东原来手中的股权,属于存量。如果股东不愿意用这种方式,还可以定向增发。定向增发是对特定对象的融资行为,用的是增量。原股东不用出让股权,但每人手里的股权会被稀释。
常见的股权转让一般伴有原股东股权的重大稀释,或者是原股东的退出。转让前后,企业的整体盘子基本是不变的。但定向增发则是在原股东不变的情况下,增加新的股东。投入的资金任何人都不能拿走,注入企业的财产中,整体资信是增加的。
企业成功挂牌新三板,是一种非常积极的信号。银行对于这样的企业,是非常愿意增加授信并提供贷款的,因为今后企业的上升空间和发展潜力巨大,对银行放贷也是利好机会。
挂牌新三板后,运用股权质押方式更为方便,融资渠道进一步拓宽。
挂牌新三板后,就成为了非上市公众公司,企业的很多信息会做公开宣传,企业的影响理和知名度的提升效应是不言而喻的。
为挂牌新三板,企业则必须需要进行规范的股份制改造,需要构建规范的现代化治理结构。如果企业历史上有不规范的遗留问题,还要进行集中处理和解决。
其实一个新三板挂牌过程,就是一个简化版的IPO。在这个过程中,企业潜藏的瑕疵和风险将被集中披露,并得到系统地解决,不断调整与改造使规范的治理结构得以建立,这对优化企业经营管理模式,提升运作水平,树立依法经营、规范化运转的意识有着重大推动作用,而待具备IPO条件时,再操作起来时工作量将大为减少,困难障碍也会减小。
虽然新三板对企业有上述诸多好处,进入门槛也较低,但并非毫无成本,凡事有利必有弊,企业上新三板要付出哪些的代价,管理者们也要清楚知道。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券商人士认为,我们:
首先,挂牌费用。预计主办券商的挂牌费用在80——90万元之间,律师事务所和会计师事务所费用合计达到30——50万元。且随着越来越多的公司筹谋在新三板挂牌,挂牌服务费也随之越来越高。尽管地方政府对于挂牌新三板虽然有政策补贴(如河北对于上新三板企业补贴150万元,深圳最高补贴100万元等等),但是随着费用增加,很可能会出现补贴无法覆盖挂牌成本的情况。
其次,维持费用。公司只要在新三板挂牌,就要按照股转系统要求进行公司治理,做到人员、资产、财务、机构、业务五独立,要聘用财务总监、董事会秘书等,管理成本增加了;同时还要考虑每年增加的券商持续督导费用、审计师费用、律师费等。这对于利润并不高的中小企业而言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第三,税收、社保支出。不少企业挂牌前存在偷税漏税、财务不规范的情况,挂牌新三板就必须要补交近两年的税款。挂牌后,企业基于规范化管理要求,在财务数据上进行调控的可能性也会大大减少,税务支出增加不可避免。同理补足员工社保的费用和相应承担社会责任的支出在短时间内将明显激增。
企业还不能忽视一些隐性成本,如挂牌变为公众公司后,公司要公开财务报表和经营情况,竞争对手、客户和供应商都会看到;企业作出决策时,不再是一言堂,而必须按照法定股东大会、董事会决策程序进行;企业之前未规范交税、未规范缴纳员工工资福利、社会保险等都会被公之于众,企业要认真考虑可能的不利影响。
一方面,信息公开对公司的经营管理层带来压力,督促企业规范公司治理:中小企业挂牌新三板后,作为公众公司,要做到财务公开,履行完备的信息披露义务,接受第三方监管,企业的经营状况、盈利水平都处于外界关注之中,同时财务信息公开式的、企业难以通过调整报表来降低经营业绩的波动,这必然对公司的经营管理层带来压力。
原先很多中小企业董事长兼任总经理,大小事都是一个人说了算,挂牌以后,决策权虽然还在老板和大股东手里,但是一切按规范程序办事,不能再像原来那样随心所欲了。
另一方面,成为公众公司后,企业的客户、经营情况、商业模式、财务状况等一举一动全都暴露在竞争对手、供应商和客户面前,企业再无秘密可言。运营透明的要求也意味着,原先不写进财务报表里的“小金库”,该关的就得关了。
企业如果不在新三板挂牌,在IPO时,多数企业会在中介机构的建议下,进行一定程度的调整和包装。但在新三板挂牌后,财务报告、经营状况等都要公开披露,这些信息公开后是无法更改的,这就降低了企业今后在创业板或中小板上市的灵活性。
企业要成为公众公司,就要用股权换投资,原先很多中小企业一股独大,现在股权面临着被稀释。而且,股权可以拆细交易,流动性大增,相比接受PE投资而言,企业控制权流失的风险更高。
企业在新三板挂牌后,企业的股份持有人就有了转让股份的渠道,核心管理人员或技术人员在转让公司股份后,企业对于这些核心人员的吸引力便可能会降低,出现企业经营者和所有者利益不一致局面,会促使核心人员离开公司。即使核心人员不离开公司,未来企业在创业板或中小板上市已不能给他们带来巨大利益,也就难以有效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