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与团聚: e租宝走访大学生家庭手记
发布时间:2015-9-29 23:27阅读:455
安徽蚌埠市以西120公里,有一个小县城,以“庄子故里”著称于世,也因相声演员牛群县长闻名全国,它就是蒙城县。蒙城县距离淮河与涡河的交汇处没多远,这里河水经常泛滥,当地民众与逆境抗争的意志传承了数千年,在他们的血液里流淌,他们用倔强和不屈延续着祖先逆境中求生的精神。
蒙城县北部,许疃镇土桥村,赵妈妈独自在家,他的丈夫在外打工,三个孩子在外读大学。
十几年前,赵家遭遇一场变故,一天下午,本村的一名精神病患者闯入家中,砍伤年幼的二儿子和小女儿,造成他们分别单目失明。想到孩子内心的苦楚,赵妈妈几度落下眼泪。
得知赵家的不幸遭遇后,当地的政府、学校、工厂纷纷行动起来,组织各种募捐,帮助他们渡过难关。学校老师率先捐款帮助垫付了孩子的手术费用。随后,政府部门也从社会福利补贴方面给予帮助。一位企业家为赵家读高中的大儿子赵继(化名)提供了连续3年的生活费。
来自社会的救助对困难时期的赵家来说如雪中送炭,朴实的他们牢记“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赵妈妈把所受的捐助都一一记在了本子上面,并时刻告诫孩子们永远不能忘记这些来自社会上的爱心付出,赵妈妈说:“等孩子们有出息之后,一定要把这些钱还回去。”
经历了各种挣扎、抱怨、无奈后,孩子们渐渐适应了人生的巨变并开始淡然面对。逆境之下,强者更强,两个眼部残疾的孩子学习比以前更刻苦,而且在学习上形成了一种相互比拼的习惯,“经常一起背英语、背课文,看谁背的快。”
如今,这个苦难的家庭正在逐渐摆脱当时的不幸。三个孩子都已经考上了大学,其中大儿子赵继还考上了天津科技大学的研究生。三个孩子还成功申请了国家助学贷款,大大减轻了家里的经济压力。
离家学子的乡愁
学子离家的场景总带有一抹忧伤。
江苏徐州丰县揭帝庙村走出的19岁学子郭敬(化名)有着浓厚的文人情怀。郭爸爸告诉我们,今年郭敬刚考上大学,在前不久离家的时候,他用瓶子装了一抔故乡的黄土,“他说这些土就代表他的故乡,以后想家的时候看看这瓶黄土就行了。”临走时,爱好诗词的郭敬用《七绝·改西乡隆盛诗赠父亲》自勉:“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谈及儿子的一切,郭爸爸神采奕奕,对儿子满墙的奖状和成堆的荣誉证书,如数家珍。清楚记得每一张奖状的获奖时间和获奖内容。他说,郭敬从小学习成绩优异,从小到大获得的奖状无数,“荣誉证书有14本”。
与郭敬的情况比较类似,蒙城县双涧镇马洼村的孙薇(化名)也是今年刚刚考上大学。在我们走访调查期间,小孙还没去学校报道。
小孙的母亲患有多年的慢性咽炎,每年夏季都要发作一次,要在打点滴中忍受一个月的煎熬。“看了很多大夫,医生们都说这种慢性咽炎一辈子都没法去根,只能靠药物治疗。”看着坐在沙发上输液的母亲,小孙心里格外难受,这也成了小孙选择医学的原因之一。
事实上,在小孙所在的农村里,医疗条件非常差,整个村子只有两三家“赤脚大夫”开的诊所,稍有大病就必须去10公里外的县城就医。所以,小孙从小就想当一名医生,庆幸的是,她如愿考上了理想中的医科大学。
上学临走前,小孙与妈妈抱在一起哭作一团,久久不能分开。小孙担心妈妈的身体,孙妈妈担心孩子的生活。孙妈妈说:“这孩子从来没出过远门,也不知道学校里的生活能不能适应。”
孙妈妈的忧虑不无道理,对于首次远行的农村学子来说,如何适应城市里的新环境和新生活,并正确进行人生观、价值观的定位,将是对他们人生的一大考验。社会的适当关注,父母的精神支持,对于他们日后的成长都很重要。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