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股东腾挪术失算 武昌鱼重组落败
发布时间:2015-9-1 19:43阅读:683
长江商报消息 黔锦矿业标的资产估值从22亿降至6.49亿缩水近七成,三年三度重组最终谈崩
□见习记者 蔡静
对湖北上市公司武昌鱼(6.48, 0.00, 0.00%)(600275.SH)来说,2015年8月的最后一周相当具有戏剧性。
8月24日晚间,武昌鱼发布重大事项停牌通告,宣布拟决定终止同黔锦矿业的资产重组。正当外界还在纷纷猜测时,武昌鱼连发6条公告揭示了终止重组的原因——贵州黔锦矿业有限公司100%股权评估结果为6.49亿元,与2014年12月评估结果12.98亿元相差一半,交易双方对调整未能达成一致意见。
“因为价格问题,武昌鱼中止了交易。”8月28日,武昌鱼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秘书、副总经理许轼回复长江商报记者时如此表示。
实际上,这已是武昌鱼同黔锦矿业重组过程中的第四次砍价。相比2012年最初估值约22亿元,价格竟降至6.49亿,缩水近七成。
8月29日,多名证券分析师对长江商报记者介绍,2014年下半年以来,矿业资产业绩连创新低,矿业资产评估大幅缩水并不意外。而涉及关联交易的黔锦矿业,大股东北京华普集团不可能以较低的价格卖出手中的资产。“虽然是‘左手倒右手’,但控股股东显然是希望资产在注入上市公司的过程中能实现增值。现在被压价后实现不了这一目标,只好谈崩了。”光大保德信首席分析师、香颂资本执行董事沈萌表示。
标的资产被砍价七成仍谈崩
等了3年,似乎等来一场空。8月24日晚间,武昌鱼发布终止同黔锦矿业的资产重组。
“因为交易价格问题,武昌鱼中止了此次交易。”湖北武昌鱼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秘书、副总经理许轼解释。
事实上,武昌鱼并购重组黔锦矿业起于2012年初,彼时被ST的武昌鱼首次拿出重组方案时,对黔锦矿业的资产预估约为22亿元。当时武昌鱼称,完成重组后,武昌鱼主营业务将变更为从事镍、钼稀有金属矿的采矿、选矿业务,实现主业转型。
而如今武昌鱼试图将同一标的公司的预估值砍掉七成,成交价压低至6.49亿元,直接在上一次预估价的基础上减半。令人惊讶的是,这次砍价离上次发布重组预案股价,仅过去了3个月。
黔锦矿业为何3年间贬值这么严重?仅3个月估值就被“腰斩”是否合理?
“2年前矿业是强周期行业,一跟矿沾边,股票都能大涨,矿业资产自然被估值很高。而现在,矿产价格屡屡创下新低,市场供大于求趋势明显,导致很多矿产企业的业绩不好,资产浮盈泡沫自然消失了。”湘财证券武汉营业部首席分析师陈勇强告诉长江商报记者,武昌鱼这一压价行为跟目前大宗商品市场大环境不景气有关。
长江商报记者查阅资料发现,黔锦矿业为贵州遵义市一家采、选、加工镍钼金属矿的企业,2013年营业收入为1069.87万元,净利润为172.38万,2014年营业收入仅有128.30万,出现762.03万元的亏损。
据监测数据显示,国内钼铁价格价格从2014年7月起,一直呈现震荡下行趋势,价格已从当时的9.5万元/吨跌至目前的5.8万元/吨,跌幅达38.95%。
沈萌认为,除了矿产价格走低、供大于求之外,随着新一轮环保政策出台,对开矿的环保要求持续增高,开矿成本相应会有所提高,矿业开发的利润会进一步被挤压,矿业资产相应会“更不值钱”。
![](https://static.cofool.com/licai/Mobile/image/ask/xianshi-icon.png)
![](https://static.cofool.com/licai/Mobile/image/ask/click-icon.png)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https://static.cofool.com/licai/Home/image/counselor/read-yz.jpg)
![](https://static.cofool.com/licai/Home/image/counselor/read-yz.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