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了保险没有理赔等于白花钱吗?
发布时间:2022-12-26 19:24阅读:354
保险是一种防范风险的有效手段,但是许多消费者并不清楚如何运用保险来防范风险,甚至存在一些误区。本文通过梳理了一些常见的保险认识误区,希望能帮助大家增进对保险的了解。
误区一:买了保险却没有理赔等于白花钱
在保险期内平安无事的人,容易产生“吃亏了”的想法。其实保险的作用就是帮助降低风险事件带来的损失,而非为投保人带来收益。比如一些保障期限为一年的短期保险产品(如商业车险、百万医疗保险、惠民保等),由于保险期限短,很多消费者并不会产生理赔。但正是有了保险公司对被保险人的风险状况承担保障责任,消费者才能在为美好生活和事业奋斗之时无后顾之忧。因此保险消费者应摒弃未理赔便是白花钱的观念,将保险看作是自身风险管理的必要手段,投保后应该继续做好风险防范,尽最大努力避免发生风险事件。
误区二:身体好,用不着买保险
保险本身就是对未来不确定性的准备。被保险人在身体健康时做好应对风险挑战的准备,就能在遭遇风险事件时具备一定的防护能力。如果被保险人的身体已经不够健康了,保险公司通常会拒绝承保,或者将某些疾病作为除外责任。以重疾保险为例,如果在体检时发现了异常,保险公司在承保时就可能声明不承担因该项异常引发重疾的理赔责任,或者以较高的保险费率予以承保。保险就是未雨绸缪,有备无患,日常生活中的风险是客观存在的,消费者不应以当前身体健康为由放弃做好风险防范的准备,而应及早着手规划风险防范方案。
误区三:孩子有保险就行了
望子成龙是家长们的普遍心态。许多父母习惯把孩子的利益放在自身利益之前考虑,甚至买保险也是优先考虑孩子。许多保险公司也为未成年人设计了教育金保险、重疾保险等。其实孩子真正的依靠是家长或监护人,是家里的“经济支柱”。经济支柱不倒,孩子才能衣食无忧、茁壮成长。如果只给孩子投保,而忽略了家中“经济支柱”的风险保障,一旦家长或监护人遭遇不测,孩子就会失去经济来源,甚至孩子后续的保费都有断缴风险。因此不能忽略家长或监护人的保险。家长投保后可以将保险的受益人指定为子女,这样能确保孩子得到最充分的保障。如果家长确实想给孩子买保险,可以考虑在给孩子投保时,增购投保人身故豁免后续保费附加险,避免因投保人发生风险事件后孩子的保险因保费断缴而失效。
误区四:买最便宜的保险最划算
有些投保人会花费大量时间去调查各家保险公司的产品价格,然后选择价格最低的保险产品来投保。但其实保险产品既不是越贵越好,也不是越便宜越好,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保险产品的保障范围、保险公司的服务水平等因素是无法通过只比较保险产品的费率和价格就可以准确了解的。有的中小公司为了抢占市场,保险产品价格颇具吸引力,但服务网点少,消费者需要考虑理赔等后续服务是否便捷。因此投保人需要综合考虑保险产品的保障责任、服务水平、品牌知名度等,而不应只考虑产品价格。
误区五:把投资回报当成投保主要目的
有的人把保险当成了投资赚钱工具,片面追求投资回报,这其实是对保险产品功能的误解。保险是一种风险防范的手段,投资理财只是其中的一种功能,这种功能更像是帮助被保险人做好财务安排,其目的并非是获取高收益。即使是理财型寿险产品,也是以被保险人的生存或身故为给付条件。保障型寿险产品虽然没有可观的投资回报率,但为被保险人提供了较充分的风险保障,因此投保人应当树立理性的投保观念。需要警惕的是有些营销员以某某产品投资回报高等说法劝消费者退保转投新产品。由于退保只能领取现金价值,消费者可能遭受较大损失,消费者一定要理性判断,谨慎退保。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