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我认为的经济形势
发布时间:2021-12-23 16:03阅读:754
2022年,我认为经济形势的5大关键词是,双周期、稳增长、新基建、软着陆、提估值,这是明年经济形势的5大关键词
大家留意,分析判断中国的经济形势,你主要关注5个会,4月份、7月份,10月、12月份的政治局会议,还有12月份的经济工作会议,对明年的经济工作,会作出重要的部署
传递出最核心的信号是什么?
就是新的一轮稳增长要来了,货币将会转向宽松,财政政策将会转向积极,来支持新基建、新能源和科技创新,进而促进房地产的软着陆,良性循环,同时纠偏运动式、一刀切式的做法。
那么我们先一个一个说,你比如说这次会议,提出了六稳六保,三重压力,就是需求收缩,供给冲击和预期转弱这三重压力
什么意思呢?
明年包括今年年底,我们面临的新的下行压力,要启动新的一轮稳增长,明年大家记住就是一个主题词,就是稳增长。
稳增长带来了货币宽松,带来股票市场提估值,带来房地产的软着陆,也带来了新基建的发力。
经济是有自身的规律的,有些东西是不能预测的,但有些东西是可以预测的。
明年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各个地方各个方面要出台有利于经济稳定的政策,就是稳增长政策,政策的发力还要适当的靠前。
这个实际上已经给大家讲的非常清楚了,
货币政策正在转向宽松,对股票市场可以相对的乐观一点。
宽松意味着利率的下降,利率的下降意味着股票估值的提升,
什么行业受益?
一类,烧钱的行业受益;
什么行业烧钱,比如说新基建、新能源、数字经济,比如最近大家所谓的元宇宙,这些成长性行业都是烧钱的行业,
钱便宜了,烧钱容易了,而且货币宽松了,融资变得更加容易了。
第二类,用钱的行业受益;
什么叫用钱的行业?比如说券商,比如说金融,资金便宜对它有利,它可以放贷款,
资金便宜了,这些行业都是受益的,这是一类。
第三个,对于资本市场,对于股票市场可以适当的乐观一点,然后主要的方向是稳增长,提估值和新基建这三个方向。
未来财政政策要变得更加积极,财政的钱从哪里来?发债!
而且我估计明年两会,我们可能会提高我们的赤字率,来使得财政有更大的空间发力。
包括要适度超前的开展基础设施建设,这就是文件原文里面讲的,我觉得,这些信号已经非常的清楚了,就是未来财政要更加积极,货币要更加宽松来支持稳增长。
今年底到明年上半年,因为经济变差了,所以货币新的一轮宽松要来了,货币宽松了,水多了,资产价格就会涨,我觉得对资本市场对股票市场不应该再悲观。
发力的方向是什么呢?
肯定是未来的新基建、专精特新,
这里高层讲的是非常明确的,一会我再专门给大家讲房地产的事,这一次的会议还讲了一些事情,叫全面实行股票发行的注册制。
这里还包括一个推动新的生育政策落地见效。
我跟大家说一个简单的概念,未来,凡是阻碍生三孩的行业都将成为改革的对象,
比如教培,比如房地产,比如游戏,大家猜猜还有哪些行业,我们下了大决心,要推动生育政策的落地见效,
为什么呢?
你比如说中国现在生育率1.3,对不对?
我跟大家说全球的综合生育率数据,生育率欧洲是1.6,北美洲是2,然后拉丁美洲是2.2,中国和日本都是1.3,非洲是4,穆斯林国家是3.6,大家可以想一想,未来100年这个世界会发生什么?
所以为什么我们要抓紧尽快的大力度的鼓励生育,跟这个东西有关,
我们现在的生育率已经创了历史的新低了,而且有可能我们的生育率是全球最低的,
全球发达国家生育率都比我们高,法国是1.8,英国是1.6,所以说,今年中国的生育率可能会在1左右,因为我们生育率有大幅的下降。
我再跟大家讲第二个大家比较关心的问题,新的一轮稳增长来了,未来货币要宽松了,房地产这次得救了吗?
我觉得房地产一样有机会,我不太赞同有的观点说房地产已经翻篇了,未来没有机会,
我现在明确的讲,我认为未来房地产有机会,房地产机会就是分化的机会,主要是人口流入的城市。
大家知道我提过一个分析框架,房地产长期看人口,中期看土地,短期看金融。
什么地方房价会涨,什么地方房价会跌?
很简单,长期看人口,中期看土地,短期看金融,人口是需求,土地是供给,金融是杠杆。
什么意思?
买房跟着人口流动去买房,人口流入的地方房价涨,人口流入流出的地方房价跌,
为什么过去这些年深圳、杭州这个这些地方房价涨很简单,每年30、50万的新增人口,
为什么东北西北人房价跌或者说涨不动,就是因为人口流出。跟着人口流动去买房。
那么未来中国人口往哪里流动?
都市圈、城市群、区域中心城市,
我给大家做一个预测,未来中国房地产最重要的一个词叫分化,什么概念呢?
未来大约中国有70%的城市,房地产没有机会,普涨的时代已经结束了,
未来大约70%的城市人口是流出或者停滞的,房地产是没有机会的。
未来只有20%多人口流入的城市是有机会的。
这个货币要宽松了,那么对房地产也是利好,只不过它是分化的。
给大家讲讲几个重要的表述,大家体会一下现在政策对房地产态度发生了变化,
大家仔细的品一品、这里所传递的一些信号跟以前有什么不同?
比如说,这次的经济工作会议的原话,我给大家念一下,“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加强预期引导,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坚持租购并举,加快发展长租房市场,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支持商品房市场更好满足购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
明白了吗?
大家仔细去理解这些说法,跟半年、1年前有没有不同?有没有变得温和些
包括今天最新一个消息,上周开始深圳部分银行开始下调房贷利率。
货币新的一轮货币宽松来了,我们要干嘛?
要让房地产软着陆,货币宽松,有利于房地产的软着陆。
至于房产税,你看像美国、日本、英国、中国香港都有,该涨的涨,该跌跌,就说白了它还是跟供求关系有关,大家不要过度去考虑房产税的因素。
同时,我想建议房地产税要慎重,为什么说要慎重?
我是担心我们有些政策出台的不好,可能效果适得其反,
大家觉得我们推房地产税试点是富人交的多,还是工薪阶层交的多?
我跟大家分析一下啊,我的看法可能和大部分人的看法不太一样,就是房地产税试点这个事如果不是全国普征,如果不能进行系统的科学设计,有可能增加工薪阶层的负担,而且大部分是工薪阶层承担,
为什么这么说?
大家知道我们的个人所得税是富人交的多,还是工薪阶层交的多?
我们的个人所得税70%是工薪阶层交的,
原因是什么?是因为我们采取的是专项征收,而不是综合征收。
我不展开往下讲了,因为这涉及到很多的问题,
如果一个地方房子供不应求,有上涨的压力很大,税是可以转嫁的,还可以涨租金。
还有更重要的,就是房地产税根本解决不了中国房地产的长期平衡健康发展。
中国房地产长期平稳健康发展,最重要的是城市群战略、人地挂钩和金融稳定。
那么新的一轮货币宽松了,降准之后会继续降息吗?
明确给大家讲,降准之后,我认为后面会降息,而且降息可能会在不远的将来。
我认为未来货币政策宽松降准和降息都会发生。
大家留意,你看这一次12月6号央行降准,是全面降准;
这次降准和7月份的降准完全不同,7月份的降准是对冲性的,因为7月份我们有大规模的IMF(国际货币基金)到期,对冲完了以后,央行没有投放新增的基础货币,
但是12月6号的这一次降准,我们新投放了基础货币,这个信号意义是非常明显的,是货币宽松的信号。
然后我们央行又降低了支农支小贷款的利率。
大家可以看到我们的专项债放量发行,我们的社融最近触底回升,我们的企业的贷款也有所改善。
而且还有一个我看今天刚刚发布的一个数据,我们房地产融资数据其实也有所改善,
所以大家留意降准之后,我认为会继续的降息,那么降息的方式可能会通过调低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的利率,
大家留意我们现在的降息方式,跟以前也不一样了,我们通过调低LPR利率,来降低银行的资金成本,从而降低实体经济的资金成本。
大家会担心说美联储加息,没关系,我们的货币政策是服务于国内的,是以我为主,这是我对货币政策的一个看法。
另外,大家关心汇率,影响人民币汇率主要是两个因素,一个是货币宽松,按照这个道理,我们货币宽松,美联储加息,人民币是有贬值压力的,
但是因为我们的出口很好,出口带来的结售汇的需求,结售汇的需求就会带来人民币升值的需求。
所以说,综合这两个因素,再加上央行最近提高了外汇存款的准备金率,也是释放了这样的一个信号,
不希望人民币大幅的升值,当然也不会大幅的贬值,所以未来的人民币汇率应该是以震荡为主,短期没有明显的升值和贬值的这样的趋势。
还有人问降准和息会不会进一步加剧通胀?
问得好,我告诉你,会。
因为通胀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是货币现象,今年是工业品通胀,明年可能会是消费品和资产价格的通胀。
我们处在一个全球的大通胀时代,原因是什么?
就是全球的货币超发,中国在世界上来看是货币纪律相对比较好的,
我跟大家说几个数据,第一个数据大家留意美股的大涨,今年美股比去年涨了110%,第二个美国房价同比涨了18%;
什么概念?
美国全国房子平均涨了18%,这个背后的原因,就是美联储的无上限QE(量化宽松的简称)是一种货币政策,主要是指中央银行在实行零利率或近似零利率政策后,通过购买国债等中长期债券,增加基础货币供给,向市场注入大量流动性资金的干预方式,以鼓励开支和借贷,也被简化地形容为间接增印钞票)和直升机撒钱所带来的货币超发效应。
人类进入信用货币时代以后,基本是货币超发,
所以,这就是为什么大家要有资产配置的概念,要做投资,因为现金类资产的贬值在长期是很惊人的。
我们可能正经历20年来最大的经济结构巨变,新老经济呈现出冰火两重天,整个中国经济正在孕育着阵痛和重生。回想房地产业在98年商品房改之后,一路高歌猛进,枭雄崛起,攻城略地,昭告天下。近来房住不炒、人口老龄化、少子化、金融收紧等,英雄迟暮,美人夕颜。
如今是新能源、新基建、绿色经济、数字经济、元宇宙的天下,英雄辈出,风华绝代,引来投资者万众追捧,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产业政策倾力支持,被寄予高质量发展的厚望。
我们每个人每个企业最终都是大时代的产物,道法自然,以无事取天下,无为而无不为。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