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投资者持有几只基金较为合适?
发布时间:2021-12-2 14:53阅读:599
这是我在与投资者交流过程中被问到最多的问题之一。
先说我自己的持仓基金数量,当然是指重仓的权益基金,买入作为观察仓的基金不算。我通常是以6-7位基金经理管理的主动权益基金作为底仓,底仓部分在大多数时间里会占到我总投资额的80-90%;余下的10-20%仓位我会择机逆势布局2-3只行业主题指数基金。
同一位基金经理管理的主动基金有时出于限购等原因会买入不止一只,但它们的策略和持仓是高度雷同的,因此同一位基金经理管理的基金就只能算一只。这样算下来,我重仓的权益基金数量8-9只,10只以内。
之所以持仓多只主动基金,基于两个原因:一是任何一位过往业绩优秀的基金经理,其未来续创佳绩的稳定性都是不够的,多用几位优秀基金经理是为了确保总体良好业绩的稳定性;二是利用基金经理的不同能力圈和投资风格作基金配置上的分散,从而一定程度上降低总体净值波动幅度,增加短中期的持仓“舒适度”。
除了传统的成长、价值和均衡风格外,基于未来A股大概率还是结构性行情的判断,我还特别配置了三位偏“灵活”风格的基金经理,有中观风格,有“景气猎手”,还有特别重视市场反馈的投资理念和风格。总之,我对多只基金配置原则的理解是,不应该有完全同质化的两只基金,否则就失去了分散配置的意义。
从配置效果来看,我主动基金部分近一年最大回撤11.56%,收益回撤比为1.25;加上逆势投资的行业主题指数基金,最大回撤基本无变化,收益回撤比小幅下降为1.12,盈利质量还是不错的。
经常有网友会说,他资金量小,不用配置几只基金,单吊一只基金可不可以?我的回答是,配置的目的是分散风险、增加确定性,不应该因为资金量大小而有所不同。如果今年初单吊一只今年拉胯的明星基金,今年以来的投资体验肯定是非常不好的;我们不要笑话那些在基金吧里失去风度大骂基金经理的人,因为我们都不是圣人,仓位过重、压力过大难免会心理失衡,做出一些看起来很可笑的事。
那么到底持有几只基金较为合适呢?对形形色色的投资者来说没有一个标准答案,也不应该有一个标准答案。
我自己重仓基金为10只左右;我分析过一些FOF,它们的重仓基金数量一般为10-15只;我曾参加过三家公募基金公司的基金投顾产品体验,这三个投顾产品持仓基金也是10-15只;中证工银财富股票混合基金指数的成份股数量当前是24只……
配置不同风格的基金数量多几只,在不同的市况下都可能会有涨得比较好的,可以平滑波动,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减轻投资者患得患失的心理负担;但与此同时,基金分散配置由于不同风格在涨幅方面此消彼长,因而短中期进攻性不够,会导致短中期总体业绩较为平庸。
但多配优秀的基金从长期来看并不会降低回报,原因很简单,如果我们配置的都是年化收益率15-20%的基金,配5只、10只乃至100只,长期年化收益率还是15-20%;多配几只基金的目的是降低波动,获得较高的收益回撤比。
可能很多投资者对短中期“平庸”的投资业绩不以为然,然而现实是绝大部分投资者连“平庸”的基金业绩都拿不到,因为追求高回报的投资体验不好,才会导致“越是想要的越是得不到”。
所以对普通投资者而言,配置不同风格的5-10只基金,从收益回撤比角度来看,是性价比较高的一种选择。
也有网友“指点”我,何必那么复杂,选最好的一两只基金不就行了么?问题是哪一两只最好只有5年10年后才知道,事前做准确判断是不可能的事。
如果自认对波动承受能力比较强,也可以尝试只配置前述偏“灵活”风格的两三只基金,它们的特点是换手率较高、有一定的轮动特征,进攻性较强,短中期业绩可能比较突出,但波动也可能更大。
还有一种比较极端的情形是,听别人说好的基金都买,生怕错失任何一个赚钱机会,结果手里拿了几十只甚至上百只基金。别笑话这类投资者,能够买那么多基金的现金流都不会差,而且他们正走在“成熟”的路途中。他们只需要慢慢做减法,设定一定的收益率目标,比如年化20%,达到目标后止盈出来,转到5-10只不同风格的基金上就可以了。
其实在我的观念里,持有几十上百只基金这种一锅粥式的投资方式也没什么大问题,绝对的分散能够让我们不太在乎每一只基金的涨跌,长期“糊涂”持有下去一定比反复折腾的回报率还好。
而无论如何,不管选择几只基金,一个真正可行的方案和策略,必须保证你能把大部分可投资资金放心“放”进去。否则,再好的想法都只是“想得挺美的”空中楼阁,成为名副其实的“空想”。
作者:懒人养基
风险提示:本文所提到的观点仅代表个人的意见,所涉及标的不作推荐,据此买卖,风险自负。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