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新能源,究竟是在投资什么?
发布时间:2021-9-3 13:17阅读:330
自2020年开始,新能源行业的各类分支,成为资本市场炙手可热的人气板块,不断成为阶段性市场主线,特高压,光伏,锂电,储能大分支,各类细分题材依次亮相,大有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气势。整个新能源板块在连续两年的市场运行中,不断创造财富神话。
与此同时,作为一名光伏领域的研究者,笔者身边大量的投资者基本都会关注新能源领域,但也经常能在和朋友们的交流中,听到以下言论:“新能源整体就是纯粹的炒作,石油和煤炭是不可能被替代的”、“光伏锂电也就热闹这一两年了,后面没多大空间了”、“也就是光伏锂电现在刚开始发展,一旦发展壮大了,传统能源行业不会让这两个行业好过的”、“光伏锂电算什么,可控核聚变一出来都得完蛋”、“光伏锂电已经太高了,以后没什么上涨空间了,制造业上万亿市值基本是不应该也不可能的”。这些问题,相信大家在平时的交流中也会多次听到,这不禁让笔者想到一些问题,作为投资人,我们投资新能源板块,到底是在投资什么?新能源板块真的只是镜花水月和空中楼阁吗?新能源板块走上历史舞台,到底是炒作还是真实的市场需求?投资者在面对以上这些问题时,究竟应该如何做出自己的判断和思考?
正好借着此次雪球新经济行业投资攻略征文的机会,我想从6个方面,简单聊一下我们在投资新能源行业的时候,到底在投资什么;这笔投资对于过去,现在,未来到底意味着什么;投资新能源行业,究竟应该看多远。
全文共12000字左右,连同文章中的各类资料,总的阅读时间理解时间约为1小时以上,文中每一个部分结尾,都会简单概括该部分重要结论,觉得文章太长的可以重点关注每一部分的结论或者直接翻到第六部分和结语看结论,看完感兴趣再回头来看。但还是建议对新能源投资感兴趣的朋友能看完全文,对于理解其中的逻辑有帮助。
文中引用的数据来源很多,不一定能保证是最新最准确的数据,但引用出来的数据本身也是经过多方资料交叉验证的,能支持相对应的结论,能放原文的我会尽量放原文.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即刻删除。本文首发于雪球个人专栏及公众号《光头的复利人生》,如需在雪球之外的平台转载,在标注作者及来源的情况下可自行转载。
一、能源对于一个国家的意义
新能源领域,说到底是“能源+新”两大块内容,开篇我们要先看下能源到底意味着什么。
能源是现代工业社会的基础物资,能源安全是国家得以发展的基石。能源大国利用其在国际能源体系中的优势地位,增强了其控制力,从而进一步强化其国际能源战略,经过能源博弈,在国际能源体系中占据更加有利的地位。相反,若一个GJ的削弱控制力了,那么实现其国际能源战略的能力也会相应减弱,经过国际能源博弈,在国际能源体系中的地位也相应下降。
因此围绕着能源各国都在进行着激烈的角逐和博弈。大国之间的能源博弈可谓刀光剑影。各国在能源问题上纵横捭阖,明争暗斗,诡谲多变,ZZ、经济、外交手段无所不用其极,其争斗的激烈和复杂程度丝毫不亚于战场。特别是作为主要能源的石油,已成为世界大国ZZ、经济竞争的重要原因。
18-19世纪以煤炭为动力,以蒸汽机推进的能源爆发,造就了英国、德国、法国等欧洲国家称雄的世界;20及21世纪前期以油气为主的能源爆发,造就了美国、日本和欧盟国家发展的奇迹。美元与石油直接挂钩是众所周知的,那么毋庸置疑的是美国也就能充分占有石油甚至能源控制权。
所谓能源控制权,是指一个GJ操纵或控制其他国家能源的地位。美国为实现其国际能源战略目标,所采取的主要手段有:能源外交、控制能源产地、控制能源通道、建立石油战略储备、石油美元机制等。美国通过这些手段影响国际能源体系中的供应板块、需求板块、能源运输通道和国际石油价格。
本文第一部分的结论如下:
1.能源安全关乎国家发展,影响国家命运,是工业社会能否正常运行的基础;
2.历次重大的能源革命,造就了一批有深刻国际影响力的国家;
3.对于能源安全、能源控制权的争夺从未停止,甚至随着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愈演愈烈;
4.没有能源安全,国家的繁荣发展就无从谈起。
二、美国能源发展现状
美国本身所拥有的页岩油储存量非常高,美国本身就有很多的石油储藏,但是它会尽量节省的开发石油储藏。这些石油有一天是会用尽的,那个时候美国会比其他的国家拥有更多的石油。不光对美国本土的油气资源进行控制,美国还对其附属国,同盟国,周边国家的石油资源严格控制。
美国正在大规模地从分布广泛的页岩层中提取原油和天然气,其能源产量大幅跃升,对国际能源价格的影响增加,OPEC对石油生产和定价的主动权减弱。页岩气的成功,不仅使美国相信“能源自主”并非只是一个梦想,还正推动世界能源格局深刻转型。页岩气等非常规油气重塑了国际能源格局,以油气为中心的地缘格局正在经历快速的变化。
美国石油产量的增加将导致全球石油价格下降,而且,将削弱欧佩克对石油价格的控制权,包括主要石油生产国如沙特阿拉伯、伊朗和委内瑞拉等。其实,从美国油气行业的发展史可以看出,美国“能源自主”的本质含义,并不是指能源供应只靠自己,完全独立自主,形成封闭的自我循环经济圈,而是一个战略目标,其核心就是要充分利用国内外有利条件,建设一套有利于美国的能源保障体系。 “能源独立”将使美国摆脱对中东石油的依赖,并将大幅减少美国的能源赤字,增强其国际部署能力。毫无疑问,“能源自主”对受困于经济危机长达数年的美国经济而言,不但是一抹亮色,更是复苏的希望。
鹰酱锁定了美洲大陆,欧洲不得不在继续依赖俄罗斯的情况下搞定了北非,正在更加积极地对接中东和中亚。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能源区域化的势头似乎越来越盛。世界能源的供应将越来越多元化,而需求的中心将持续向东移动,其中世界能源需求的增量将主要来自我兔。
所有关注投资的朋友应该都记得2020年3月份,在疫情背景下,国际油价剧烈波动,石油价格战出现,传闻沙特和俄罗斯联手狙击美国页岩油气产业,国内某著名原油相关产品投河爆雷,即便在世界地位如鹰酱,在能源储备使用过程中,依然无法做到独善其身高高挂起,也在时刻面临着能源生产方的牵制。
本文第二部分的结论如下:
1.即使自身油气资源储备丰富,鹰酱也尽量保持一定比例油气开发量,为了长久的保持竞争优势和能源霸主地位,鹰酱还会控制其他竞争对手的能源获取路径;
2.即使是鹰酱,也需要追求能源自主,因为能源对一个国家发展来说太重要了
3.能源需求的中心将持续向东移动,其中世界能源需求的增量将主要来自中国,我兔更需要时刻关注能源安全,防止被人卡脖子
三、中国能源发展现状
先来看三张图,19年全球的石油储备、石油产量、石油消费量排行:
截止2019年,世界上主要国家的石油储备量如图(单位:亿桶)
截止2019年,目前世界上主要国家的石油储备量如图(单位:亿桶)
从上图可以看出,鹰酱已经是全球最大的产油国。而且石油产量最高的两个国家,都不是石油储量最高的国家。我兔的石油储量虽然排在十几名,但石油产量却能排到全球第六。若是按照这个产量计算,那么我兔目前的石油储量仅够再开采个19年左右。
在石油的消费量上,鹰酱同样是最高的,其次为我国。在石油销量排前十名的国家里,还有几个既不是石油储量大国,也不是石油产量大国,比如印度、日本、韩国和德国,而这几个都是全球经济大国。事实上除了沙特之外,其他全都是全球经济大国,可见石油消费的多少更多还是与经济规模大小有关。
从石油消费量数据来看,我兔的自产石油远远不够用,即使加上每天超过1000万桶的进口量,也就勉强够用,根本没有多余的。我兔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进口国,也是仅次于鹰酱的石油消费国。2020年我兔石油总消费量为7.37亿吨,其中自己生产的石油为1.95亿吨,进口的石油为5.42亿吨,因此,进口石油的占比为73.54%,实际上,这几年,石油对外的依存度都在70%以上。虽然并非贫油国,但作为世界工厂的中国每年在进口石油超过2000亿美元,而如果算上与俄罗斯、伊朗签下石油管道输送合同,以及为了越过马六甲海峡,在巴基斯坦和缅甸修建的港口等,在能源获取进口上的投资则是天文数字。
再来看看其他能源的数据:
煤炭:从煤炭进口国方面来看,我兔仍是世界最大的煤炭进口国,2020年煤炭进口3.09亿吨,比上年增长0.6%,约占国际煤炭进口总量的20%
天然气:2020年,我兔天然气消费量3280亿立方米,增量约220亿立方米,同比增长6.9%,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8.4%。天然气进口量1404亿立方米,同比增加3.6%,2019年中国即成为全球第一大天然气进口国,进口依存度45.3%
本文第三部分的结论如下:
1.石油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能源来源,石油储量、产量,我兔并不占优,但又是石油消费大国;
2.石油高度依赖进口,煤炭、天然气等传统化石能源均为世界第一大进口国,在能源安全领域存在被卡脖子的可能性,所以我们必须走出一条自己的能源新道路,不能将能源命脉完全放到其他国家手中;
3.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西方各国对我兔的遏制和竞争强化会走到全新的高度,科技封锁可能只是让我们做不到全球最先进的科学水平,而能源封锁会直接影响国家发展根基。
四、中国汽车行业现状
据统计,2020年我国机动车保有量达3.72亿辆,其中汽车保有量为2.81亿辆,超过此前美国创下的2.78亿辆世界纪录。只是,由于近两年鹰酱汽车保有量也有所增加, 因此2020年我兔与鹰酱基本持平,两者几乎并列世界第一。
2020年各大炼油厂加工原油6.74亿吨。成品油产量为3.31亿吨,其中汽油1.3亿吨,柴油1.6亿吨,煤油4049.7万吨,这些基本上是用于交通运输的。即2020我国进口及自产石油的45%,在交通运输中被消耗了。
中国在汽车领域做的大吗?相信很多人的答案都是肯定的,自2009中国成为全球最大单一汽车市场以来,已经连续十一年成为全球汽车单一市场销量冠军,远甩欧洲以及北美市场。
中国汽车强吗?答案是否定的,在这十年中,很多自主品牌都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步,但是与德国和日本等汽车强国的差距依旧很大。大多数自主车企的市场主要还是取决于国内,与日本和德国汽车豪强全球化的布局相差甚远。在传统燃油车领域,欧美传统汽车强国已走过百年历程,而国内汽车工业全速发展期仅仅短短几十年。单纯从汽车保有量上看,我们是汽车大国,随着国内汽车工业的发展,正在从汽车大国向汽车强国逐步迈进,但距离汽车行业领先,尚有很长的路要走。
近年来,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的普及以及国家和各省份对新能源汽车的政策激励,外加北上广深等超一线城市对传统燃油车的号牌管制,促进了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从销量来看,2020年全年全球一共售出了约324万辆新能源汽车,其中欧洲市场占比第一,为43.06%;中国市场约占41.27%,排名第二。分产品来看,纯电动和混动汽车为新能源汽车主要产品,占比合计在99%以上。我国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也由2015年的1.4%提升至2020年的5.4%。预计2025年国内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要达到25%。
本文第四部分的结论如下:
1.我国已经与美国并列成为世界第一汽车大国,交通运输行业消耗大量能源;
2.但因为发展较晚的原因,我国还不是世界公认的汽车强国,我国在与平均发展近百年的传统汽车强国竞争中,处于相对劣势;
3.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国内新能源车渗透率显著提升,且销量占据世界总量的近一半。国内新能源车行业的发展增速明显加快
五、碳中和的意义究竟是什么
碳中和是从去年开始已经延续一整年的市场重要概念,相关的报告资料,相关的投资机会,获益企业,相关的市场解读层出不穷,即便不是特别了解碳中和的投资者,也会对碳中和有一个大概的概念。我国的3060目标,温室气体排放对地球气候的影响,让全世界主要国家行动起来,提出碳中和概念。但碳中和对于一个国家到底意味着什么,为什么一定要做到碳中和,很多人并不一定清楚。
之所以要提出碳中和的背景,是由于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引起的全球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全人类需要面对的重大挑战之一。科学界和各国政府对气候变化问题正在形成更加明确的共识,即气候变化会给全球带来灾难性的后果,世界各国应该行动起来减排温室气体以减缓气候变化,到本世纪中叶实现碳中和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最根本的举措。
《巴黎协定》,是由全世界178个缔约方共同签署的气候变化协定,是对2020年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做出的统一安排。《巴黎协定》的长期目标是将全球平均气温较前工业化时期上升幅度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并努力将温度上升幅度限制在1.5摄氏度以内 。2015年12月12日在第21届联合国气候大会(巴黎气候大会)上通过,于2016年4月22日在美国纽约签署,于2016年11月4日起正式实施。同年9月3日,中国加入《巴黎气候变化协定》,成为完成了批准协定的缔约方之一。
根据PBL挪威环评机构的数据,2018年全温室气体排放量约为556亿吨二氧化碳当量, 增速为2%,碳排放量前五的国家排放了全62%的温室气体,依次为中国(26%)、美国 (13%)、欧盟 27 国家(8%)、印度(7%)和俄罗斯(5%)。 分部门来看,能源活动是全球温室气体的主要排放源,根据世界资源研究所(WRI)数据,2017年能源活动排放量占全球温室气体总排放量的73%,农业活动排放占11.8%,土地利用变化和林业排放占6.4%,工业生产过程排放占比为5.7%,废弃物处理排放占3.2%。 在能源排放活动中,发电和供热行业排放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比重最高,占30.4%,交通运输排放占全球碳排放的16.2%,其中道路交通是主要来源,制造业和建筑业排放占全球总排放的12.4%,建筑部门排放占全球总排放的5.6%。
以上是碳中和的官方背景,我们当然可以说,碳中和是基于对地球气候的担忧,是基于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是各国为了地球生态环境的共同努力,这是台面上的说法,实际上,碳中和是基于现有世界秩序下,由世界主要国家发的能源发展秩序的修订,主要的发达国家,如英国、德国、美国、日本都已提前多年实现了碳达峰,英国和德国更是在20世纪70年代就完成了碳达峰目标,美国2007年实现,日本2013年实现,中国至今没有实现碳达峰目标,相较于欧洲和日韩等发达国家,中国所宣布的碳中和实现时点晚 10 年,但欧美发达国家从碳排放达峰到承诺的碳中和之间,所用时间比中国长(多在 40-60 年之间),而中国从碳达峰到碳中和之间只有三十年的时间,因此任务会更加紧迫,也会面临着更大的挑战。
温室气体的排放,实质上是对大气环境容量资源的使用,为人类生产生活所必需,而碳排放权就是针对温室气体的大气环境容量资源的使用权。对于世界各国来说,不论是为了满足人民日常生活需要,还是为了发展生产和壮大经济,都必须排放大量的温室气体。自然状态下,即在气候变化问题被诉诸国际法之前,大气环境容量并未被作为一种有限的自然资源来对待,无论在国际法层面还是在国内法层面,温室气体的排放都处于一种自然权利的状态,既没有任何限制,也谈不上作为法定权利进行规制和保护。
但大气环境容量资源在本质上是具有稀缺性的,而且由于大气的流动性、遍布性等自然属性,它不可能为一国独占享有,其使用也不可避免地会对其他国家的使用产生影响。当这种稀缺资源的利用达到边界,其有限性和竞争性开始引发矛盾时,自然状态就无法再继续维持,对于这一资源进行分配管理、对相关矛盾加以解决的国际法机制就出现了,这就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议定书。在该公约体系下,碳排放权逐渐从自然权利走向法定权利,而其发展权属性也经历着新的发展变化。
在发达国家大量挤占全球各国的碳排放空间后,一旦发达国家集体实现碳中和,必然会出于自身的利益考量,在碳排放方面制定相应的国际秩序和国际标准,并以碳排放为工具,遏制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通过限制其他国家的碳排放,减缓甚至放慢其发展速度。如果不遵守相应的能源使用及碳排放秩序,一方面可能代表与世界格局的冲突,一方面给了发达国家更多的话柄与孤立的理由。碳中和的进度之争,本质上就是一种基于碳排放权的“发展权之争”。
我兔在后发的情况下奋起追赶,在与发达国家相差不大的时间节点完成碳中和,面对当时的国际秩序,只要其排放权标准不是由少数国家针对我国制定的,而是大致基于全球情况的标准,那我们就还有更落后的一些朋友们(比如印度)帮忙挡枪,国家的发展就不会被遏制。所以说碳中和的节奏,也关乎一个国家的发展安全。
本文第五部分的结论如下:
1.碳中和是全球共识,但碳中和并不单纯是为了环境发展,而是为了在世界竞争中获得发展权;
2.碳中和的节奏能否如期实现,决定国家未来在发展方面会不会被卡脖子;
3.我国碳排放尚未达峰,但碳中和目标和发达国家基本一致,3060的目标,对我国来说是更大的挑战,为了完成这个挑战,必须举全国之力,花费几十年时间去努力完成。
六、中国能源三角形
以上部分均为新能源中能源部分的解读,由以上几个部分可以看出,能源安全,关乎一个国家的国家整体安全,以及在国际社会上的地位,因为中国高速度的发展,国内的主要化石能源基本依赖进口,可以说国内的能源命脉,实际上是会受到比较大的掣肘的,随着中国的崛起,世界竞争格局重塑,西方发达国家必定与国内在更多层面产生明显竞争甚至对抗,如果关乎国家发展的能源命脉,还被国外所掌握,对国家是极其不利的,对于冲破基于现有石油格局体系也有诸多不利。在未来碳中和目标达到后,如果能源形态还保持现在的状态,可能会严重影响国家的发展。这就是为什么要发展新能源,本文之前几部分全部都是铺垫,这一个部分,才是全文最重要的部分。接下来的部分,主要就讲新能源里“新”的部分。
一个国家,甚至世界的能源体系,主要由能源的生产——能源的传输——能源的消纳三个部分组成,传统能源时代的能源三要素如下,可以看到,在煤炭时代、石油时代,把握住机会的国家成为当时世界最重要的国家,成就了一批发达国家。而新能源时代,谁能把握住机会,谁就会获得更多的发展空间并在世界上获得更多的话语权。红色的问号,正是我国努力的方向,也是老牌发达国家重点争夺的目标。
以美国在石油时代的能源三要素为例:在生产端,洛克菲勒创办了标准石油公司,通过改良设备、以及高效的冶炼技术,提高了炼化效益,继而控制了美国95%的市场,一度控制了全球85%的市场;在运输端,洛克菲勒放弃了当时广泛流行的铁路运输,开创性地建立了庞大的输油管道,大幅降低了石油成本;在消费端,亨利·福特开创了流水线的生产方式,搞出了廉价的T型车,把洛克菲勒的石油消化的干干净净。
“高效炼化技术-全新输油管道-创新汽车生产线”,最终形成了“生产-传输-利用”的循环体系,成功取代了由英国主导的“煤炭体系”,大大加速了美国工业的发展。“生产-传输-利用”的循环体系也成为了二战后美国石油霸权的基石。即使到了21世纪,美国在传统能源界的实力依旧在不断膨胀。在生产端,美国通过页岩油在2019年重新登上了世界第一大石油生产国的宝座。中东即使打成焦土,对美国的影响也有限。
煤炭时代的能源格局,已经是过去式,石油时代的能源格局,已经非常稳固而难以打破。中国在崛起,为了防止能源领域被卡脖子,为了打破由欧美主导的世界能源体系,为了国家的主权和安全,为了确保碳排放权即发展权,为了,我们必须要掌握能源领域的主动权,我们不主动招惹任何人,但也没有谁能够阻挡我们崛起的步伐。
过去20年,在能源领域,中国同时在多条战线规划了空前规模的产业政策,付出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研发技术,确定路线可行性,投入了数万亿的基础建设费用,在很多人不解的谩骂、嘲讽、对抗中前进,舆论在“骗补,过热,昙花一现,遇冷、无法产业化”中不断摇摆。多少产业人在社会的不理解中,努力了一代又一代。最终在能源生产-能源传输-能源消纳三角形支撑下发起了一场新能源革命,即以光伏为主的可再生能源生产,以特高压为主的高效能源传输管网,以新能源车、储能为主的新体系。接近20年的布局,终于在2020年在三条路线上都实现了重大突破,终于有底气喊出中国的碳中和目标,终于能够自主自控的发起一场以硅能源、可再生能源为载体,以电力为终端应用,以清洁能源代替化石能源的能源新革命。
光伏领域:2012年,以美国、欧盟、印度为代表发起,西方各国积极响应的针对中国光伏产业反补贴、反倾销的双反调查,刚刚获得活力的中国光伏产业面临最大的危机,国家出手,给予光伏产业高额的补贴,政策上多方像光伏倾斜,至2020年底,仅中央财政对可再生能源的补贴,就用了2100多亿,只要有补贴就会有骗补。但国家没有因此停止,而是持续推进,终于形成了目前国内唯一一个全产业链自住可控,从设备到原材料能都自给自足,技术全球领先,成本优势全球最大,产业链话语权全球第一的行业——中国光伏。目前国内有此地位的行业,只有光伏一个,连华为主导的5G都做不到。
2020年,中国光伏硅料、硅片、电池、组件产能分别占到全球80%,97%,77%(加上东南亚中国主导的产能超过90%),71%(加上东南亚中国主导的产能超过85%),中国已经崛起了一个蔚为壮观的“光伏军团”,横扫了整个光伏产业链。这其中,有全产业链的隆基,也有制霸硅料的通威股份、光伏玻璃大王福莱特玻璃、胶膜龙头福斯特,甚至在光伏逆变器领域,华为也是世界第一。
特高压领域:从2006年开始大手笔投资特高压开始,中国的特高压建设经历了三次大的投资高峰,截止2019年底,我国共有25条在运特高压线路,总路线28352公里,预计到2025年预计40000公里,投资总额高达6091亿。要知道,三峡大坝和京沪高铁,单个项目的投资额也“只有”2000亿。通过贯通全国的特高压输电网,有超过5000亿度电从西部运往中国各地,更为关键的是,在2016年后,特高压忽然帮助光伏打开了成本的大门。西部太阳光充足区域的弃光率大幅下降,光伏发电成本大幅降低,中国的特高压建设甚至将产能输出到巴西、哈萨克斯坦等地,成为全球特高压建设的“总包工头”。
新能源车领域:过去一百年,汽车工业的窗口期只敞开过两次,第一次是上世纪20年代的福特T型流水线,第二次是70年代的丰田精益生产,前者催生了美国强大的汽车工业,彻底甩开了欧洲,而后者则让日本后来居上成为汽车新贵,直到今天仍然是日本经济的“护国柱石”。而产业链重构的新能源汽车,就是第三次窗口,也是唯一一次有可能在一个国家经济支柱型产业上让中国弯道超车的机会。此外,由于新能源车的核心部件全面电气化,由此衍生出了更多商业模式,让汽车这个行业第一次跟互联网、人工智能挂上了钩。而这背后同样离不开中国政府的大规模补贴,从2013年至今,中国对新能源车的补贴总额超过3000亿,直接催生了世界上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新能源电池市场、以及如雨后春笋一般诞生的造车新势力。小鹏、理想、蔚来、比亚迪,从未在汽车领域跑进世界领先行业的中国汽车,2020年世界车企市值排行榜中,首次出现了3家中国企业。
综合看国内新的能源三角这些年的发展,就会发现中国一直在发挥自己的体制优越性,集中力量办大事,对一个行业的筹划准备长达10-20年,整体大的战略一直坚定执行从不放松,光伏行业、特高压、汽车行业看似发展了许多年,感觉整个行业已经进入成熟期了,但实际上一个行业的成熟,不是按照时间来划分的,国内这种重点发展的战略行业,基本的发展路径都是国家确定大方向,给高额补贴无差别扶持行业多年,把整个行业的公司基本都拔起来,然后国家看时机成熟,补贴退坡甚至逐渐消失,给行业一记重拳,然后整个行业出现重大调整,之前鸡犬升天的行情不复存在,弱势企业淘汰,真正能跑出来的企业开始一骑绝尘往前冲,最终行业集中度提升,竞争格局大幅改善,走出几个到世界上都能打的公司。光伏行业是这样,新能源车行业也是如此,包括之前的通讯企业,也是如此。在补贴时代的龙头都不是真龙头,行业的发展也只是在蓄力而已,真正的龙头都是在补贴消失,行业经历大阵痛期之后走出来的,光伏531之后,一大票到领先国际的中国光伏企业走出来了,电动车补贴退出后,以宁德为首的动力电池企业走出来,以蔚来理想小鹏等为首的新能源车厂走出来了。20多年风风雨雨,国家停止了对产业的无限输血,中国能源三角里的关键企业,正以出关侠客的潇洒身姿走出来,一剑光寒定九州,一战成名天下知。中国光伏、新能源车等新能源行业,不是人到暮年,而恰恰处于鲜衣怒马少年时,属于他们的时代和未来,大幕初启。
未来中国的新能源产业,不光在国内保证国家能源转型与能源供应,还要走出去,向世界输出中国的新能源产业,诚然,阻力会很大,西方发达国家不会轻易让能源控制权易手,但当今国内的新能源产业,早已不是靠着补贴活着的落后产业,技术、规模在国际上已经具备竞争力,以光伏行业为例,如果完全屏蔽中国的光伏产业,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有完整的光伏产业链,即使花巨量的资金去投入,扶持本土产业,也不可能获得比中国光伏更加高效质优物美价廉的光伏产品,而发达国家本身也顶着碳中和的时间和现实压力,没有那么多时间让他们慢慢建产线,反复试错而拖累自己的碳中和进展。
本文第六部分的结论如下:
1.中国正在争夺新能源革命的主动权;
2.国家默默培养了20多年的中国光伏企业、特高压企业、新能源车企业、储能企业、正在展现他们的国际竞争力,以后的竞争对手,就是国际传统能源体系下的各路巨头,而国家,正是这些中国新名片的最强大的支持者;
七、结语
有人看到这里,可能会问,我们投资,是来赚钱的,你讲了这么多宏大叙事,这和我们投资到底有什么关系?确实,这篇文章里基本没有讲任何跟新能源投资有关的内容,笔者只是希望,通过本篇内容,可以回答题目里的问题:投资新能源,究竟是在投资什么?可以让部分投资者看到,他们可能从未考虑过的投资一个行业的底层逻辑
2000年,万钢上书国务院,建议发展新能源汽车。同年,32岁的李振国创办西安新盟电子科技有限公司(隆基股份的前身),2005年夏天,发改委组织了一个关于特高压的研讨会,会议地点别有深意的选在了北戴河,刘振亚带着半米厚的材料走入会场。
15年后,光伏成本全面低于燃煤价格,隆基股份市值接近5000亿。经历了三轮建设高潮的特高压电网,作为经济恢复“新基建”的核心项目,全面重启,预计一年投资就高达1800亿。特斯拉在中国量产,宁德时代为代表的国产电动车产业链龙头开始崛起。宁德市值超过12000亿。
投资新能源,是在投一个正在世界舞台上再度崛起古老文明的民族智慧,是在投世界全新的能源格局,是在投960万平方公里,14亿人口对未来国富民强的美好憧憬,是在投国家布局了近20年,刚刚开始展露成果的中国名片,是在投对于传统西方发达国家发起的勇敢挑战,是在投百年未遇之大变局中国家的国运,是在投国家在全球化激烈竞争中的底气。
可能会有人觉得这篇文章就是在全篇讲大道理,唱高调,于投资无意义。如果真的能看懂这篇文章,那就会明白,这篇文章,是在梳理新能源领域投资的底层逻辑,是在说明持有新能源如何拿的住,等得了的问题。
从短期看,新能源行业会提供更多的题材,会在未来几年内持续制造投资热点,即使其中有炒作的部分,但新能源行业投资整体上一定会是精彩纷呈,大放异彩的。从长期看,光伏锂电从2020年开始都只是行业大发展的开始,未来十年的光伏,未来五年的新能源车,会源源不断为优秀的投资者创造超额收益,这些行业,未来一定会出现更多万亿市值,甚至两万亿三万亿市值的企业。
都说中国股市是政策市,投资新能源企业就是跟着政策在走,基于新能源的地位,在整体布局之后就不大可能再出现剧烈的政策波动影响行业发展,在补贴退出后,新能源行业只有自己不作死,整体就会进入中长期的政策向好期。国家最聪明的一拨人帮着广大投资者选定了方向(虽然新能源不是唯一的方向,还有很多其他方向,但新能源行业一定是重要方向之一),如果能看的足够远,就会知道,新能源投资绝不是短期炒作那么简单,是可以当做一个投资人,一个研究者的基本盘来看待的。能理解我上面所说的,长期持股的投资者,即使研究能力不足,只需要在行业里选择真正的龙头,然后简单跟踪行业渗透率阈值即可,渗透率达到阈值,市场进入存量竞争,差不多就可以提前点撤退,即使新能源行业因为各种原因大幅度调整,心中也是不慌的,因为心中很清楚,这个行业的空间远未到头,短期的调整只是漫长成长路途中一段小插曲而已(当然前提是买入的是真正的龙头,而非炒作层概念的公司),与新能源同行,就是与国同行。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