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科技基金还能追吗?风险大吗
发布时间:2021-7-27 14:53阅读:478
· 融资融券成本价,两融利率5.99%,资金量大可更低
· 股票基金开户支持同花顺、 科创板港股通佣金超低,期权1.8!
· ETF、LOF基金万0.6,可转债万0.5
· 支持量化实盘(MC、Python、matlab自写策略条件单)
· 电话:16602822086
科技主题是一个值得长期关注的主题,具体到新能源,这是少有的中国实现全产业链覆盖的新兴产业——从上游的资源(如稀土)、中游材料(电池、设备等)、下游的制造(新能源汽车、光伏设备),都有表现不错的优质公司!而“碳中和”已经我国长期战略,新能源产业在需求端保持高速增长,在未来3-5年都是比较好的赛道!
半导体则是兼顾短期的业绩爆发力和中长期市场空间的行业。以半导体、芯片为代表的核心科技国有化是势在必行、且迫在眉睫的,而半导体芯片应用场景广泛,需求旺盛,根据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发布的《2021年全球半导体市场发展趋势白皮书》,中国已成全球需求最大、增速最快的市场!
另外,在之前流动性中性趋紧的环境下,估值较高的科技股是最早受到影响、持续受到压制,估值已经回到一个比较合理的水平。下半年,随着降准的实行,科技领域将受益于资金面宽松迎来机会。
通常建议大家:分批买入:单次买入金额较大的话,就有“赌”、“抄底”的成分,要是碰上震荡市账户大量资金就跟着市场一起过山车;遭遇下跌市就直接高位站岗深深老套,只能割肉或者等回本。
因此建议大家将手里的资金以定投的形式分批买入,从而起到分散风险、平滑波动的作用。
拉长持有——管住手,别追涨杀跌:频繁交易、追涨杀跌不仅会产生高额的手续费,而且短期择时难度太大,往往会出现“一顿操作猛如虎,结果倒亏两块五”的场景。
基金要坚持长期持有,盈利体验才会更好!以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为例,在过去10年间投资任意时长——持有时间越久,收益率和正收益概率都更高!
所谓“周期”,指的是经济发展周期,“顺周期”就是顺应经济发展而发展的领域。
试想一下,当经济特别好的时候,会发生什么呢?
1、人们“买买买”的需求旺盛,工厂全面开工,制造业蓬勃发展。
2、房地产市场景气,带动钢铁、建材、建筑等行业发展。
3、金融市场好,投资者也更愿意把钱投向股市,去券商开户的人变多了。
4、越来越多有潜力的企业向银行贷款,银行的坏账率降低,业绩整体提升。
观察上述场景可以发现,在我们国家经济好的时候,制造、家电、汽车、机械、煤炭、地产、基建、建筑、建材、钢铁、有色金属、化工、券商、银行等行业都明显受益于经济发展,都属于顺周期行业。
前几个月“顺周期”特别火,涨势也非常好,原因就在于疫之后,国内的经济强势复苏,拉动了这些板块上涨!
再补充说一个大家好奇的问题,逆周期又包括哪些板块呢?
其实严格意义上,没有完全的逆周期。因为经济不好的时候,“覆巢之下,安有完卵”,所有的行业多多少少都会受到影响。但有些行业受的影响比较小,和经济周期关联度小,比如医药、大科技等行业。当经济增长趋于平缓或者经济下行时,医药、科技可能是布局良机哦!
“错过止盈”——那大概率是错过了在最高点止盈的机会,但实际情况是,很少有人能完美做到“买在最低,卖在最高。”
也许,在你的计划中,在基金来到历史最高点时,看准了机会一次性止盈是“真香”,但是这通常是极极极小概率事件。正如很少有人可以再最低点一把梭,也很少有人可以在高点全部赎回享受“最高收益”。所以,这种所谓错过最高点止盈的机会,其实可能并没有发生。
错过止盈也不用慌!如果长期看好这个基金,不妨多给点时间,说不定能收获更多。
以中证医药指数为例,回顾近3年涨跌幅不难发现,如果拉长时间看,整体是在波动中持续上涨的。即使错过了阶段性的高点,也可以考虑再持有久些,可能就会收获更多噢~
限购的目的很明显,为了控制规模!如果某某基金开始限购控规模了,一般是出于两方面原因考虑:一方面,基金经理希望保持最优投资策略,维护持有人利益,将基金控制在一定规模内;另一方面,可能市场波动较大,“限购”提醒投资者谨慎参与,关注短期风险等。
基金限购可能是基金经理对规模消化、后市一个判断的信号,但并不作为我们接下来是否加仓or赎回的决定依据。不过基金限购了,可能会对定投以及后续想加仓此基金的小伙伴有影响,单日可申购的金额变少了,如果仍旧看好这只基金,可以考虑增加购买频次。
买卖操作,还是建议按照自己的投资计划来,如果你持有时间较短,那么不建议此时抛售,基金投资还是要看长期收益的;如果你对持有收益有一定规划,并且目前已经达到了预期,那么也可以考虑及时落袋为安;如果你持有的基金长期业绩稳定,也信任所选择的基金经理,并且看好未来长期机会,那么也可以根据限购金额分批或者定投参与。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
2025年货币基金TOP10出炉!(收益超活期5倍)
2025-02-21 16:46
-
2025年债券基金收益排行榜,谁是最强“蛋王”?
2025-02-21 1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