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暂缓发行 拟上市公司和投行“有苦难言”
发布时间:2015-7-7 08:59阅读:430
IPO暂缓发行,无疑是民心所向的救市大招,但对于拟上市公司以及其保荐机构而言,似乎“有苦难言”。
对于7月3日启动申购的拟上市公司来说,成功上市的曙光就在前方,却突然被一道“令牌”暂时阻挡,同时忙碌于IPO项目的保荐机构人士也要暂缓手中的业务。业内观点认为,IPO暂缓发行对拟上市公司影响可大可小,存在暂缓期间发生意外影响上市的风险;此外也会对券商保荐业务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拟上市公司后市风险难测
关于对IPO暂缓发行给拟上市公司带来的影响,拟上市公司方面似乎不愿多言,但多位投行人士则表示,暂缓IPO将会为拟上市企业带来一定的影响。
上周五启动申购的中坚科技方董秘办人士表示,现在更多关注政府扶持股市的力度以及投资者重回股市信心上面,大家都在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募集资金缓迟,对于公司方面没有什么变化。”上述董秘办人士表示。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联系了其他9家启动申购的拟上市公司,但接通电话的多回应称,董秘或证代不在办公司或外出办事,一些拟上市公司的电话则无人应答。
熟悉投行工作的市场人士向《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拟上市公司可能等着募集资金到位投入到募投项目中,现在突然中止,可能影响拟上市公司的业务经营层面。一负责IPO项目的保荐代表人也称,拟上市公司上市成本较大,包括规范成本和时间成本,对于部分制造业或高周转率行业来说资金能否到位有很大影响。
“有些公司拿到钱可能顺利转型,周期拐点就挺过去了,拿不到钱可能企业就倒了,这是很现实的问题。”上述保荐代表人向《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
当然也有较为“乐观”的机构从业者表示,拟上市公司为上市等了两三年左右,现在顶多是多等几个月,不大可能有目前就急着要使用募集资金的,不会给经营层面带来多大的影响,拟上市公司顶多是“心里不爽”。
但上述人士均表示,IPO暂缓发行期间,若拟上市公司发生影响上市资格的事情,如业绩大幅下滑等,则存在最终能否上市的风险,当然,若暂缓期间政策环境等未发生变化,拟上市公司一切正常,那么重启时将顺延现有的程序开展上市工作。
投行业务受影响
此次IPO暂缓发行,作为保荐机构的券商机构和拟上市公司可以说是“唇齿相依”,那么这是否也将给券商投行业务带来挑战?
多位券商投行人士向《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这将影响到投行IPO方面的业务量,从而对业绩有所影响。
“暂时还好,没有停止接受材料,如果股指长时间不上,那IPO停的时间较长就影响后续项目发行,定增的买方意愿也会减弱从而影响发行,投行就只能挑战业务结构多元化发展了。”一不愿具名的资深投行人士称。
暂停IPO此举意在将更多的资金“补血”二级市场,而从市场“抽血”的再融资项目是否也将被限制备受关注。这也是投行从业者们最为担心的一大问题,因为再融资业务为投行业务的业绩贡献大头。
值得一提的是,证监会7月3日宣布,主板发行审核委员会2015年第147次发行审核委员会工作会议因故取消,这次会议原计划要审核的是太平洋证券拟募集不超过120亿元的配股申请。
上述机构从业者表示,在目前的市场行情下,再融资业务也会收到限制。“上市公司自己也会放慢节奏,想发也未必能发的出去。”上述资深投行人士向《第一财经日报》记者称,之前很多转型的上市公司,需要不停融资支持后续发展,现在也会放慢节奏。
对于IPO重启的预期,多方业内观点认为,需要等到市场行情较为稳定之时,4500点可能是一个评判的节点。证监会7月4日发布消息称,21家证券公司承诺上证综指4500点以下自营股票不减持。
从此次暂缓发行的28家公司IPO保荐机构来看,分别为国信证券(4家)、中信证券、招商证券(3家)、中信建投、广发证券(2家)、中国中投、安信证券(2家)、西南证券、长江证券(3家)、中德证券、光大证券、国海证券、东吴证券、华龙证券、华泰联合证券、国金证券、中金公司、东海证券、德邦证券。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