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发短信一样写邮件会是个好主意吗?
发布时间:2015-7-3 09:41阅读:1078
Talkbox 创始人再创业,在邮箱中获得对话一样的体验
在硅谷,总不乏各种有趣的创业点子。比如,简信(MailTime)就是一个让你在 iPhone 上像短信一样,以对话形式收发邮件的应用。而它的两位创始人正是四年前创立 Talkbox 的两位中国籍创业者。
像短信一样收发邮件的简信
尽管简信在去年 9 月就已发布,但我的初次试用,还是在它上个月被苹果推荐到AppStore 首页后。本以为这又是一个电子邮件客户端,因为看上去,这个应用只是把邮件换成了短信的界面布局而已。但简信团队要做的可不是邮件客户端那么简单。
尽管,目前已有一些对电子邮件进行创新的产品,比如 Google 的 Inbox、 Dropbox 的 Mailbox ,甚至连微软也收购了 Acompli 并打算在这个领域有所变革。
但这些应用的中心依然还是邮件。它们无非是帮助用户对邮件进行整理而已,和同一个人的通讯记录依然分散在不同的对话中。
而简信的思路则不然,它更看重的是人本身。也因此,通讯录才是简信的入口,每个人的通讯记录也都被完整放在了一个对话列表中。这和我们常用短信、微信已经没有太大的区别。
2 |
简信 [保存到相册] |
此外,简信又通过云端的处理统一了各类邮箱服务商在排版格式上不一致,以及收发延迟的问题。甚至他们把邮件群发也改造成了多人群聊,并用 @ 的形式来方便对其中某位参与者进行提醒。
如此,它就几乎可以作为一个轻量级的微信来使用了。而且只需要用自己现有的邮箱登陆即可。
不过电子邮件终归是电子邮件。简信联合创始人黄何告诉《好奇心日报》:“为了非简信用户(收件人)的体验,在找到解决方案前,我们不会在简信中加入语音消息的功能。”毕竟如果一方没有使用这个应用,以至于在收件箱只能看到对方发来的一个音频附件,却不能方便的回复,感觉还是挺糟糕的。
第一个产品 Talkbox,结果被微信挤垮了
其实,简信并非是这个团队的第一个创业项目。早在 2011 年 1 月,他们就在苹果应用商店发布了一款名为 Talkbox 的应用。它让用户只需要在手机上按键录音,就能发送语音消息,免除了在虚拟键盘上打字的复杂操作,语音消息发送的功能,比微信红得要早。
Talkbox 的语音消息功能,这在当时还是个不错的创新。此后,Talkbox 也多次冲入了苹果应用商店社交类的前十名。不仅在中国区,在美国区同样也是如此。
不过,随着微信和 Line 等崛起,Talkbox 很快就遭遇了用户大量地流失。而它的两位创始人也在 2014 年 2 月前往了美国,开始对新的市场进行下一轮的创业。
又一个 “Talkbox”,而不是邮箱
在移动优先的时代,用手机折腾邮件会是一个好主意吗?根据 2014 年邮件营销平台 Movable Ink 一项调查,当时就已有 66% 的邮件是在手机上打开。而黄何也表示,根据他们的资料,手机上输入的一条邮件平均不过 60 个单词而已。所以移动邮件端依然会有希望。
实际上,他们并没有想做一个邮件客户端。用创始人黄何的话说,“简信其实是一个开放网络的即时通讯应用”。这句话听起来有些抽象,却是对 Talkbox 的经验总结。
不管是 Talkbox 还是微信,使用的都是一个封闭的账号系统。尽管注册一个账号并不复杂,但你的好友也必须使用同一个应用,双方才能展开对话。市场上没有同类产品时,这一问题并不难解决。
所以 Talkbox 在一个月内就很快获得了百万级的用户。可几个月后米聊、微信等纷纷推出同样的语音消息的功能,用户又为什么要同时注册这些不同的工具呢?
尤其是像简信首先开拓的欧美市场,即时通讯应用使用情况四分五裂,不像中国大陆几乎由微信一家垄断。那里不仅有 Facebook Messenger、Whatsup、iMessenger 这样重量级的选手,还有相当多的创业团队也在做同类的产品。
“几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邮箱,而邮箱在全球都是基于开放协议的”创始人黄何说。直接登陆自己的邮箱就使用,又不失对话的体验。这无疑降低了用户注册账号后,又要邀请好友加入的门槛。当年 Talkbox 获取新用户的难题也就得以解决。
看上去顺利,其实困难重重
凭借上述优势,简信从一开始进展就十分顺利。在产品还没开发完成前,就被美国科技媒体 Techcrunch 选中,并在它的创业竞技场登台亮相。此后,连 Re/code 的莫博士的(Walt Mossberg)也主动表示要给他们写测评。
尽管如此,这样的产品到了国内可是困难重重。即便是对开放的邮件协议,国内的邮箱服务商都设了种种限制。比如,如果用户用的是腾讯邮箱和网易邮箱,就需要先在其网页端设置才能用。不仅如此,用网易邮箱账号登陆时,还会收到“非安全客户端登陆”的提示,以致用起来非常复杂。
由于这两家公司在国内邮箱市场,几乎处在垄断地位,这也给用户设了一道门槛。尽管近期以来,有 40% 的用户都是来自中国,但其中的 35% 都卡在了邮箱登陆的环节上,最终流失了。
关于最终的盈利模式,之前用户需要 6 元人民币,才能绑定第二个邮箱,也有 2% 的用户进行了付费。但是,上月他们已经取消了这个模式。黄何表示,其实他们也并没有考虑清楚,像很多互联网创业团队一样,还处在争取更多用户的阶段。
至于最后他们能不能突破当年 Talkbox 的窘境,最终在厮杀惨烈的即时通讯领域取得一席之地,这恐怕也并不容易。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