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通国内大循环的关键在于扩大中产阶层
发布时间:2020-11-9 11:05阅读:473
文/范欣
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相关建议,其中明确依托强大国内市场,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打破行业垄断和地方保护,形成国民经济良性循环。
之所以提出国内大循环的概念,主要在于外部和内部环境均发生了较大变化。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全面融入了国际大循环,我国紧紧抓住了这次机遇实现了经济和国民收入的快速增长,但如今这种资源和市场“两头在外”的增长模式已不再适宜,其中原因有三方面:一是国际形势近年来发生了剧烈变化,近年来逆全球化和保护主义逐渐兴起,原本国际间产业链上下游的相互配合关系正在变得更加脆弱;二是我国居民收入和土地等要素成本的提高必然要求传统“世界工厂”的产业结构进行升级改造,低附加值的产业已无法再支撑居民收入和经济的稳定增长,上世纪80年代日本、韩国等国家的发展路径也清楚地指明了这一趋势;三是我国本身拥有其他国家无法比拟的巨大内部市场,如能充分发挥这一市场优势,便可形成巨大的购买力。可以说,提出畅通国内大循环不仅是主动适应外部环境变化,更是我国自身经济转型发展增长的必然要求。
当然,我们也必须清楚地认识到,畅通国内大循环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工程,涉及多个领域的改革,不仅包括扩大内需和收入分配领域的改革,更涉及财税、金融、就业、教育、商业流通等多个领域,需系统性统筹推进方能实现。
而评定系列改革成功与否的关键其实还是看最终消费。当前我国最终消费占GDP的比例稳定在60%左右,与发达国家平均的80%左右仍有较大差距,特别是居民消费占GDP比例还比较低,未来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只有最终消费大幅提升,企业的生产、投资和研发才有动力;只有企业利润实现稳定增加,国家财政收入才能逐步增长;只有财政收入增加和最终消费提高,相关基础设施使用率才能有效提高,整体大循环才能真正地“循环”起来。
否则,用错了力就会本末倒置,容易出现为了短期目标而使大循环在某个节点出现拥堵的现象。比如为了短期经济增长目标的实现通过政府增加举债进行基建投资,这样容易造成基建项目建成以后使用率不及预期的问题,不仅无法收回前期投资成本,甚至连日常运营成本都无法覆盖,造成财政资金浪费;比如为了促进消费而减少对金融机构的监管限制,允许其对本不具备偿债能力的居民大幅放贷,容易导致金融风险的上升和社会的不稳定;再比如采用非常规货币政策,将利率直接降至零甚至负利率,大幅鼓励企业举债生产和投资、居民借债消费,这样既会造成储蓄者的损失,又会透支全社会杠杆水平,短期引发资产价格上涨和通胀的发生,长期则导致企业生产能力的全面过剩和通缩的发生。
因而,正确的促进消费的方式在于稳步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持续扩大中产阶层规模。中产阶层是一个社会的“稳定器”,这部分居民数量在总人口中比重越大,其对消费的促进力度就越强,社会越稳定,内循环的实现自然也就水到渠成了。
从当前我国的基本情况看,扩大中产阶层规模最迫切的是需要解决收入分配不平衡、区域发展不平衡和城乡发展不平衡的三大不平衡问题,同时需加大民生领域财政投入力度补齐短板。
解决收入分配不平衡问题一方面需稳步提高居民部门在国民收入中的占比,当前我国居民部门在初次分配中的收入占比仍有一定提升空间。近两年我国已大幅实施了减税降费政策,财政已经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困难,短期继续减税难度很大;另一方面则需从财税领域改革着手,通过增加直接税比重、减少间接税比重改变不同收入阶层所承担的税负水平,减少中低收入阶层税负,以此实现收入差距缩小的目标。
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一方面需要通过财政转移支付进行调节,但这只治标不治本,根本还是需要依靠各地发挥当地的比较优势,通过政策的倾斜发展适应当地资源禀赋的特色产业,以产业发展带动居民就业,提升居民收入水平。近年来我国广泛推行的产业扶贫其实主要解决的就是这个问题。
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则主要需要依靠加大城市群和都市圈的建设来实现。在此方面,发达国家其实提供了比较好的发展路径,即通过建设便捷的轨道交通增加都市圈内中心城和卫星城之间的联系,方便人员、资源等要素在都市圈内流通顺畅,减少城乡间的资源不平衡,实现同城化。这样既实现了产业和人员的集聚,发挥了集聚效应,又减少了中心城的资源压力,有效解决了城市病,促进了协同发展。
同时,为了减少中产阶层消费的后顾之忧,应该大幅加大财政在民生领域的投入力度。比如在全面两孩政策实施后,现在很多大城市都面临中小学、幼儿园学位紧张的问题,需加大财政对教育的支持。再比如城市医疗资源同样紧张,我国大城市人均床位数显著低于发达国家,同样需要加大财政对医疗领域的投入。补齐民生短板对于增强中产阶层幸福感和促进其消费具有显著提升作用。
此外,构建国内大循环并不意味着放弃对外开放,相反,高水平加大对外开放更能有效促进国内大循环。此次“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相关建议明确提出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积极促进内需和外需、进口和出口、引进外资和对外投资协调发展,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