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板流动性问题凸显
发布时间:2015-5-13 15:39阅读:449
既然是创业板,就不要轻易为之冠以“泡沫”的帽子,因为未来的不可预知性不仅体现在风险方向,同时也体现在可能的成长方向。那些天天大叫“泡沫”的专家你们知道那只股票该值多少钱吗?所以,不要一面高喊“让市场决定价格”,另一方面凌驾在市场之上、给市场当祖宗吧。我们说,提示风险没错,但不要给谁扣上“泡沫”的帽子。格里斯潘比你们牛得多,但面对泡沫的说法也会十分谨慎小心。
既然是专家,我们为什么不从交易机制、法律发给等专业方向去检讨一下创业板存在问题?如果股票市场是简单地喊喊“泡沫”就可以防止“泡沫”,或者指望证监会去消除“泡沫”,那金融市场的问题是不是也太简单了?我的问题是:那些成天高喊市场经济的人,你们真懂市场经济?为什么一到具体问题上,你们不是从市场建设的角度建议政府的作为,而总是从行情问题去责怪政府?难道你们希望政府去管控行情?还有一个怪现象,如果政府在推高行情方向做了一点事,有人立即就会摆出一副市场教父的样子,批评政府不该干预市场;而行情涨到一定程度,他们也会站出来,告诉政府应当干预市场。
我不是想批评谁,而是想说:作为专家,应当把注意力更多地倾斜于何处。我认为,应当更多地从制度的角度给出更多地专业性意见。至于本人,我认为,创业板的问题自始至终都是“流动性问题”,是因为流动性过差,导致价格涨上去就下不来,而跌下去就上不了,以致市场总体“涨无度、跌亦无度”。
为什么这样说?我们首先必须理解市场流动性与资本定价的关系。对股市而言,流动性指的是单一价位所能承载的交易量。理论上讲,每一个价位上能够承载的交易量越大,流动性越好。比如,当今中国股市上的银行股,单一价位上所能承载的交易量一般都有几十万、甚至几百万股,它的流动性当然就要远远好于那些单一价位上只有几千、几百股的股票。更重要的是,流动性越好,资本定价越准确也越稳定。这一点无需多论,只需比较一下中国银行板块和创业板的波动性便可一目了然。如果大家认为银行股流通盘太大,而且价值低估,那我们不妨用券商股板块和创业板板块比较,我们应当可以得出结论:券商股定价恐怕要比创业板定价更为合理。
尽管市场流动性好坏是个相对概念,但毕竟是“单一价位所能承载的交易量越小,流动性越差”。明白了这个问题,我们是不是可以认定中国股市创业板的流动性很差?当然可以。所以,作为市场建设者,证监会必须考虑:如何解决创业板市场股票单一价位交易量承载力严重不足的问题,也就是流动性严重不足的问题。
理论上讲,为什么流动性优劣影响股票定价?因为,流动性差意味着理性投资——市场一般认为资金量越大持股越多的投资者越理性、尤其是机构投资者想买的股票买不到,想卖的股票卖不出。因此,逼迫它们只能采取“震仓洗筹、拉高出货”的办法实现足量的买入或卖出。注意:震仓意味着下跌无度,定价失败;拉高意味着上涨无度,定价同样是失败。而整个过程加起来,意味着中国创业板市场不具备资本定价功能,这不是市场建设者的失败吗?
我估计,现在,管理者试图通过创业板上市公司快速长大以解决流动性不足的问题,但是不行。第一,毕竟存在数以年计的“小盘期”,这足以构成巨大的市场流动性风险;第二,鉴于“震仓洗筹、拉高出货”是市场机构投资者的普遍行为,管理者很难界定市场操纵是否违规;第三,现在市场的无度上涨,会导致未来的无度下跌,当对投资者构成严重杀伤之后,而A股创业板极易变成香港创业板的结局,那可真是中国证监会的罪孽。我认为,市场建设者必须首先尊重科学、尊重市场规律,不要“总是等到考试以后才知道该念的书都没有念”。
不错,我依然建议在创业板设立“竞争性做市商交易制度”,而进一步建议“把竞争性做市商交易制度与转板制度结合起来”。现在,创业板市场没有建立“竞争性做市商交易制度”或许是管理者考虑到“中国证券商自身的实力和数量有限”的问题,但没关系。只要把“竞争性做市商交易制度与转板制度结合起来”——既创业板时期执行竞争性做市商交易制度,而等到公司长大了,转板到主板市场后,执行自由撮合交易制度,这样是不是可以解决问题?
另外,由证监会(最好是交易所)制定规则,并依据证券商做市需求,是不是可以允许证券商发行“一定数量的、私募性质的做市基金”?第一,可以鼓励大量挖掘创新企业的证券商,并强化它做市的实力,解决其自有资金不足的问题;第二,为创业板市场注入更多的理性投资者,有利于更多的机构投资者参与市场;第三,理论上解决了市场流动性不足的问题,鼓励更多的机构投资者投资创业板市场,使市场定价更加趋于合理;第四,管理者对市场违规行为的监管更加容易。
所以,我们有办法解决创业板股价更加趋于理性的问题,而让市场变得更加健康。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