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宗交易活跃 机构方向出现“失焦”
发布时间:2020-7-27 17:24阅读:332
□本报记者徐金忠
数据显示,截至7月26日,7月以来,沪深两市共计发生2322笔大宗交易,合计成交46.68亿股,合计成交金额为740.33亿元。具体来看,随着近期市场冲高回落,7月以来机构通过大宗交易不断揽入筹码,但是随着震荡调整的到来,机构在大宗交易上的买进卖出出现一定“失焦”现象,在行业分布和个股方面均呈现较为散乱的态势。分析人士认为,这反映了目前市场整体较为复杂局面下的机构选择。
大宗交易处于升温阶段
数据显示,截至7月26日,7月以来,两市共计发生2322笔大宗交易,合计成交46.68亿股,合计成交金额为740.33亿元。按照时间来看,7月上旬两市合计发生1039笔大宗交易,合计成交20.73亿股,成交金额为295.79亿元;进入7月中旬,两市合计发生710笔大宗交易,合计成交14.96亿股,合计成交金额为209.95亿元;截至7月26日,7月下旬以来合计发生573笔大宗交易,合计成交10.99亿股,合计成交金额为234.59亿元。
7月上旬市场快速上涨之际,大宗交易从成交笔数、成交股数和成交金额来看均呈现活跃状态,而进入中旬以来的震荡市场中,大宗交易成交有所降温,进入下旬,随着市场震荡下调,虽然仅有4个交易日,大宗交易再度呈现成交笔数、成交股数和成交金额放大的趋势。
此外,数据还显示,7月以来,上述2322笔大宗交易中,溢价或平价成交的有567笔,平均溢价率为3.39%;折价成交的有1755笔,平均折价率为7.10%。其中科创板公司因为涨跌幅设置的不同,有个股出现了折价20%成交的情况,但并无大比例溢价大宗交易成交科创板个股的情况出现。具体来看,7月上旬,大宗交易溢价或平价成交240笔,数量占比为23.09%,平均溢价率为3.47%,其余为折价成交,平均折价率为7.27%,未出现科创板个股大幅折价成交的情况;7月中旬,大宗交易溢价或平价成交208笔,数量占比为29.29%,平均溢价率为3.60%,其余为折价成交,平均折价率为7.03%,出现科创板个股大幅折价成交的情况;7月下旬以来,共计有119笔大宗交易为溢价或平价成交,数量占比为20.76%,平均溢价率为2.84%,其余为折价成交,平均折价率为6.89%,出现多笔科创板个股大幅折价成交的情况。
机构在徘徊
按照机构席位成交情况来讲,7月以来,累计有549笔大宗交易的买方为机构专用席位,累计成交7.26亿股,合计成交金额为191.59亿元。其中,溢价或者平价交易86笔,平均溢价率为1.75%,合计成交1.22亿股,其余463笔为折价交易,平均折价率为7.52%,合计成交6.04亿股。从行业上来看,机构专用席位大宗交易买入的公司集中分布在医药、医疗保健、消费、软件等行业。
统计数据显示,7月以来,累计有185笔大宗交易的卖方席位为机构专用席位,累计成交4.72亿股,合计成交金额为53.68亿元。其中,溢价或者平价交易105笔,平均溢价率为2.66%,合计成交2.72亿股,其余80笔为折价交易,平均折价率为5.74%,合计成交2.01亿股。从行业上来看,机构专用席位大宗交易卖出的公司集中分布在医药、医疗保健、零售等行业。
“整体而言,机构专用席位在7月以来的成交中多呈现‘失焦’的情况。月初市场急涨之际,机构通过大宗交易揽入的筹码在行业和个股分布上比较散乱,7月中旬以来,在市场高位震荡和震荡回调之中,机构虽有大宗交易抛售医药、消费、科技等行业个股的情况,但是整体趋势不太明显,而且在上述行业中机构大宗交易反反复复买进卖出,并未有明确信号发出。这也显示了当下关头,机构资金徘徊犹豫的状态。”一位公募机构研究员分析指出。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