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板注册制加速落地 机构“借基”打新需求旺盛
发布时间:2020-6-22 09:41阅读:376
创业板注册制改革有序推进。公募基金普遍看好注册制下创业板打新机遇,从产品设计、投资研究、机构路演等多方面着手积极备战。
机构对打新基金需求旺盛
6月12日,证监会发布《创业板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注册管理办法(试行)》等一系列创业板注册制改革规章制度;深交所、中国结算、证券业协会发布了相关配套规则。
市场预期,首批创业板注册制新股或在今年8月到10月间落地。机构普遍看好创业板打新机遇。公募基金作为A类投资者享有优势,机构及个人投资者均希望借道公募基金,分享创业板的打新收益。
一位基金公司机构部人士透露,银行理财子公司、保险机构以及券商自营都非常看好创业板注册制的投资机会,至少中短期对打新收益相对乐观。
北京一位公募FOF基金经理计划在管理的产品中纳入打新策略。“下半年固收增强型产品打算配置二级债基及打新资金,预计打新能够给组合贡献3~4个点的收益。”
“不同类型的机构对打新基金规模的需求不一。创业板打新底仓细则还未公布,参考科创板打新底仓要求,一只基金要同时参与科创板及创业板打新,沪深两市各需6000万底仓,基金最低底仓规模要求为1.2亿。偏激进的客户能够接受1到2亿规模的打新基金,但保险等风险偏好较低的机构,底仓只能占总规模的20%,主要仓位通过配置债券获取票息收益,打新只是作为辅助增强策略,这类客户对打新基金的规模要求大概要5到6亿。”上海一位基金公司市场部人士介绍。
各类型产品积极打新
为了及时把握注册制红利,公募、券商资管等机构都在积极准备相关产品,争取在首批新股上市前推出。
“参考科创板新规刚推出时的状况,市场预期注册制推出后的首批公司会有比较好的赚钱机会。我们正在设计一只新产品,希望赶在创业板注册制第一批新股上市之前推出。”一位券商资管人士介绍,该产品主打量化对冲加打新策略,量化对冲为主策略,打新为附加策略。中短期创业板新股会有比较好的赚钱效应,若一两年后赚钱效应消失,产品将恢复到以量化对冲策略为主。
“灵活配置型混合基金参与打新最为合适,这类基金目前只有存量,而这类‘壳资源’在老基金公司中留存更多一些。但事实上,并不是所有机构都偏好灵活配置型打新基金。创业板打新只是一种收益增强策略,偏股混合、指数基金以及固收增强型产品都可以将其作为收益增强的手段,例如有些银行机构偏好‘固收+’产品,券商自营则可以接受偏股混合型基金。”上述基金公司机构部人士称。
“市场预期,首批新股上市之后3个月到半年,打新收益会逐渐收缩,打新只是中短期‘锦上添花’的策略。”上述基金公司机构部人士表示,公司现阶段在考虑针对性地发行“固收+”策略产品,将创业板打新、定增、指数增强都纳入进来。
“公司内部做过测算,同时参与创业板及科创板打新,预计下半年能给基金组合带来3%~4%的增厚收益,加上债券票息1%的收益,在忽略底仓波动的情况下,带有打新策略的固收增强型产品整体有望获得5%左右收益。”上述上海基金公司市场部人士分析。
上述基金公司机构部人士则预计,打新策略下半年有望带来年化10%到15%的收益,但他也提醒,打新策略需要承担底仓波动风险。
万家基金投研团队认为,创业板A类投资者获配占总募资的比例明显提高,这是注册制后打新收益提高最主要的因素。根据测算,每只新股的A类账户获配绝对收益将是核准制的8倍以上。
兴证资管分析认为,创业板打新最终收益除了受中签率影响,还和上市公司的质量、融资规模有很大关系。创业板市场已经有800多家上市公司,而科创板首批只有25家公司上市,注册制创业板首批公司的收益率很难重现去年近8%的水平,但总体收益率也会比较可观。创业板上市节奏相对稳定,新股配售收益在外部环境不发生较大变化的前提下,大概率能够延续。(中国基金报记者 陆慧婧)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