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华农回温氏怀抱 创业板或迎下一个“大V”
发布时间:2015-4-29 16:37阅读:542
全景网4月29日讯 原本是一家人,却因政策和制度原因“分离”,而今这家人终于获得“团聚”。周一晚间,停牌近5个月的大华农重组方案亮相。温氏集团拟以换股方式吸收合并大华农,实现集团业务的整体上市。
“2008年大华农跟温氏是一家人,限于政策没能实现整体上市。”这是温氏集团副董事长温志芬对于这次重组背景的解释。周二下午在深交所举行的媒体沟通会上,温氏集团和大华农高管、双方保荐人就此次重组进行了说明。
重组打通上下游产业链 温氏或变身创业板“大V”
周一晚间,大华农公布的重组方案显示,温氏集团此次计划以每股16.3元的价格(除息前)发行4.37亿股,大华农的换股价格为13.33元/股(除息前),较此次吸收合并董事会决议公告前二十个交易日8.33元/股的交易均价溢价60%。因大华农和温氏集团的实际控制人均为温氏家族,这次重组并不构成借壳上市。
温氏集团是以肉猪、肉鸡养殖为主,以奶牛、肉鸭养殖等为辅的大型畜禽养殖企业。而大华农主营为兽用生物制品、兽用药物制剂以及饲料添加剂等,属于温氏集团的上游配置产业。对于温氏集团来说,吸收合并大华农是双赢策略。“大华农独立上市之前就是温氏的一部分,限于关联交易额度限制,不能直接采购影响了温氏和大华农的发展速度。”温氏集团副董事长温志芬说道,“这两块的合并有利于双方的发展。”
大华农2014年财务数据显示,在与温氏集团的关联交易中,占比较大的为采购货物。2014年温氏集团采购货物与大华农发生3.08亿元交易金额,占后者营收30%以上,而2013年这个比例为21%。随着关联交易占比上升和业务扩展的需求,合并后走整体上市便被温氏集团提上了日程。“实现业务的整合,消除关联交易,同时操作起来更为便利。”对于换股吸收合并方式温志芬说出了公司方面这次重组的想法。
值得一提的是,这次重组除了消除双方关联交易,完善温氏集团的产业链,另一个备受关注的或许是重组后温氏集团的“身价”了。据资料显示,吸收合并前,以2014年财务数据为参考值,大华农的总资产、营收和净利润分别为23.9亿元、10.18亿元以及1.1亿元,而吸收合并后,温氏集团整体上市后,上述各项指标分别对应值为276.85亿元、387.23亿元以及29.39亿元,也就是说较大华农来说,合并后利润、资产及营收都有数十倍以上的增长。而今年3月刚在创业板上市,创下创业板营收、净利润和资产第一的蓝思科技,去年营收和净利润为144.97亿元和11.8亿元。
合并将大幅降低成本 温氏生猪市占率要做到10%
对于受同一控制人控制的大华农和温氏集团而言,从经营的角度考虑,最直接的体现就是成本降低。“合并能降低双方的交易成本、内部销售人员的销售、管理等各方面的费用。”温志芬表示。同时,他乐观估计,合并后大华农对温氏内部的采购量能增加一倍以上。若按照上述2014温氏集团采购货物的金额粗略估计,大华农采购金额将达到6亿多。
虽然养殖业存在行业周期性波动影响及一定程度的市场竞争,不过温氏集团近三年业务规模一直呈稳步增长态势,营收分别达到334.5亿元、351.9亿元和380.4亿元。合并带来的成本优势或许还将大幅提升温氏集团的盈利水平。据温氏集团此次合并的保荐代表招商证券赵亮透露,截止2014年底,温氏集团肉猪约占全国市场的1.66%,黄羽鸡约占近20%,随着行业集中度逐步提高,这一比例还将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不过,就生猪市场而言,温氏集团的目标并不仅停留在不足2%的比例。“(生猪市占率)1.66%这个比例还是非常低的,通过发展,我们要做到全国生猪市场占有率10%。”沟通会上温志芬说。目前按照温氏的黄羽鸡、白羽鸡以及生猪总体销售市场来算,其在家禽市场占有率接近全国10%。据温志芬透露,现在温氏集团已逐步开始向养鸭、养鸽子以及深海养殖等产业的延伸。
传统养殖业拥抱互联网+ 物联网是温氏未来的方向
“用手机来实现自动喂料,自动放水等等”。作为一家传统的养殖企业,温氏集团开启物联网思维已经有3年时间了,“一方面从环境的角度来说,提高了养殖水平,另一方面规模的扩大,有利于节省人工成本和提高效率。”目前温氏集团的物联网技术正在不断成熟,公司董秘梅锦方直言物联网是其未来的方向。
同时,在管理上,据温志芬介绍,目前公司建立覆盖各大业务板块的EAS信息管理系统,并根据采购、生产及销售环节建立了不同细分板块,统一于公司定的信息化平台管理下。“从上游到下游的分销环节,都用互联网打通。”
另外,在周二的交流会上,大华农的董秘方炳虎也表示,公司团队和员工都很支持这次合并,而从股东层面来说,“复牌一字涨停体现了股东的意愿。”截至记者发稿,大华农已连获两个一字涨停。
目前,大华农与温氏集团的重组还需股东大会和证监会通过。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