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大降准!央行释放9000亿流动性,四年来首次"普降+定向"!对股债汇市有何影响,降息也可期待
发布时间:2019-9-6 21:31阅读:239
距离9月4日国常会提出要“及时运用普遍降准和定向降准等政策工具”仅2天,降准如期落地。
9月6日,央行发布消息称,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降低社会融资实际成本,决定于2019年9月16日全面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不含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和汽车金融公司)。在此之外,为促进加大对小微、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再额外对仅在省级行政区域内经营的城市商业银行定向下调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于10月15日和11月15日分两次实施到位,每次下调0.5个百分点。
本次降准虽然在市场预期之内,但有两个特点值得关注:
2、本次组合降准共计释放的资金较多,释放长期资金约9000亿元,旨在有效增加金融机构支持实体经济的资金来源,央行方面强调,但并非意味着大水漫灌,稳健货币政策取向没有改变。
受降准利好消息影响,金融市场受到提振,富时A50指数期货盘中一度涨逾1%。
不少分析认为,此次大力度降准的主要背景是经济下行压力明显加大,随着货币政策及时预调微调,以及下半年专项债的继续发力,经济有望逐步企稳。
本次降准分两种,普遍降准和定向降准,但两类降准具体实施的时间并不同,避免了同时释放大量流动性对资金面的扰动。
一方面,9月16日实施普遍降准,全面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不含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和汽车金融公司),这将释放资金达8000亿元;
对于此次普遍降准为何不包括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和汽车金融公司?央行有关负责人称,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和汽车金融公司的法定准备金率为6%,是金融机构中最低的,已处于较低水平,因此此次全面降准不包含这三类金融机构。
另一方面,定向降准分两次实施,在普遍降准的基础上,再额外对仅在省级行政区域内经营的城市商业银行定向下调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于10月15日和11月15日分两次实施到位,每次下调0.5个百分点,定向降准释放资金约1000亿元。
尽管本次降准共计释放资金约9000亿,力度可谓空前,但央行方面强调,此次降准并非大水漫灌,稳健的货币政策取向没有发生改变。
央行有关负责人表示,此次降准与9月中旬税期形成对冲,银行体系流动性总量仍将保持基本稳定,而且定向降准分两次实施,也有利于稳妥有序释放资金。因此,此次降准并非大水漫灌,稳健货币政策取向没有改变。
实际上,9月4日国常会就明确提出要“及时运用普遍降准和定向降准等政策工具”,加之央行通常每逢周五出重磅,市场对于今天降准早有预期。对于为何现在要降准?国常会已经给出了很明确的答案:当前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各地区各部门要增强紧迫感,主动作为,把做好“六稳”工作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围绕办好自己的事,用好逆周期调节政策工具。
也就是说,本次降准的主要目的,仍在于让金融机构有充足的低成本资金“输血”实体经济,不仅让实体经济可以获得更多的资金支持,也会达到进一步降低融资成本的目的。
央行有关负责人就表示,此次降准释放资金约9000亿元,有效增加金融机构支持实体经济的资金来源,还降低银行资金成本每年约150亿元,通过银行传导可以降低贷款实际利率。定向降准是完善对中小银行实行较低存款准备金率的“三档两优”政策框架的重要举措,有利于促进服务基层的城市商业银行加大对小微、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这些都有利于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民生银行首席宏观研究员温彬表示,8月央行改革完善了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形成机制,各银行在新发放的贷款中需主要参考LPR定价。而LPR报价方式为按照公开市场操作利率(主要指MLF利率)加点形成,加点幅度主要取决于各行自身资金成本、市场供求、风险溢价等因素。要降低LPR报价中的加点部分的点数,短期内降低银行风险溢价成本的效果不会很明显,最直接有效的办法就是降低存款准备金率,进而减少银行通过公开市场获得资金的数量,降低负债成本。
“及时进行普遍降准,可以有效降低银行资金成本,引导银行在新的LPR机制下缩减点差,从而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预计在9月20日LPR一年期报价利率会下降5个bp至4.2%。”温彬称。
虽说降准可以达到“一箭双雕”目的——既给金融机构提供充足的资金可以“输血”实体经济,又会降低金融机构负债成本,从而间接可以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天风证券首席固收分析师孙彬彬称,降准就是降息,因为降准是央行最便宜的资金投放渠道,不仅有效增加金融机构支持实体经济的资金来源,还降低银行资金成本每年约150亿元。
不过,考虑到国常会提出“加快落实降低实际利率水平的措施”,也有业内分析认为,预计下一步下调MLF利率等降息举措仍有空间。
中信证券研究所副所长明明称,对银行信贷而言,在不下调银行负债端成本的情况下要求银行降低LPR报价,意味着要求银行主动压低息差,LPR报价下行的空间较为有限。另外,在LPR新报价机制下,MLF与LPR的利差并非恒定不变,月度报价会根据资金成本、市场供求和风险溢价等因素定价。短期内市场供求变化不会大,压降风险溢价也是缓慢的过程,LPR的变化短期内还要看资金成本的变化。因而,LPR下行的空间仍需要降息等落地才能打开,这需要通过下调MLF利率助力LPR下行,从而达到降低贷款实际利率,刺激实体经济发展,扩大国内需求的目的。
“在美联储9月降息概率加大、中美贸易摩擦激化、通胀压力回落后,9月成为央行跟随美联储降息的合适时点。”明明称。
交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金融分析师鄂永健也表示,普遍降准和定向降准一起出台,逆周期调节力度明显加大,主要原因可能有三:一是当前经济有下行压力,8月PMI环比回落,从高频数据来看,8月经济指标仍不乐观,同时外部不确定性加大;二是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特别是小微企业融资成本仍有待进一步降低,定向降准扔意在精准滴灌;三是全球降息潮来临,预计9月美联储可能还会降息,央行预先通过降准释放流动性, 也是为了给下一步调降MLF利率提供条件。
究竟9月是否会降息?观察的窗口期将出现在9月17日-9月19日附近。9月17日将有2650亿元MLF到期,届时央行若续作MLF可观察利率水平是否有变化。此外,考虑到9月19日美联储议息会议上降息概率较大,若美国再次降息,当天可观察中国的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变动情况。
从历次降准后股市的表现看,降准通常会利好股市。实际上,9月4日国常会后仅几日股市已有反应。有历史统计数据显示,A股市场在央行启动降准后的一个月、三个月、六个月内均涨多跌少。今年1月4日宣布降准后,上证指数一、三、六个月内的涨幅分别为5.5%、29%和16.6%,表现好于前几次降准。
方正证券首席市场分析师赵伟表示,9月的内外政策因素有利于A股市场运行,投资环境将大幅改善,新一轮上涨行情将形成,引领A股市场上行的驱动力就是“金融+科技”。
国泰君安证券交易投资业务委员会董事总经理、首席研究员周文渊表示,降准对A股大盘的刺激可能不会很大,债务比较高、资金敏感型行业会受益更多,如银行板块。
除了利好股市外,降准对市场利率的整体下行也是利好。孙彬彬表示,从历史来看,降准周期利率整体向下;由于存在各种扰动因素,每次降准后利率不一定跟随,但最终都是围绕基本面波动;只要继续降准,利率继续向下。
至于汇市,不少分析认为,考虑到当前中美利差处于高位,中美贸易谈判存在不确定性,短期内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有望在7附近继续维持双向波动,不存在大幅贬值和剧烈波动的可能性。
至于楼市,尽管从此前的情况看,降准会刺激楼市火热,但考虑到当前房地产调控加强,降准释放的资金很难再大规模进入楼市,因此此次降准对楼市的提振效果有限。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认为,在原有相对偏悲观的房地产走势判断基础上,后续实际楼市运行过程或稍微改善,表现在量价方面会略有反弹。
此外,对于外界担忧的降准会进一步增加通胀压力,温彬认为,目前通胀压力主要来自猪价快速上涨引起的食品价格上涨,但各级政府已采取多种措施保障猪肉供应,其他可替代肉类供应增加,近期蔬菜、水果价格开始回落,未来通胀水平总体可控,再考虑PPI已出现负增长,下阶段货币政策仍有空间。
本周决策层就经济稳增长频频发出重要表态,实属罕见。继9月4日国常会将“六稳”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后,9月5日,国务院金融委召开全国金融形势通报和工作经验交流电视电话会议,这是金融委一周内两次召开重要会议,本次金融委会议上对金融机构提出的“克服顺周期思维”、“与实体经济同舟共济”的新提法惹人关注。
目前,降准政策落地,旨在为银行等金融机构提供充足的低成本资金以支持实体经济,但银行除了有降准的低成本资金外,要实现对实体经济的信贷投放的资金支持,还离不开充足的资本支持。因此,近期多个官方会议上都提到了“支持银行更多利用创新资本工具补充资本金”。
今年以来,已有多家上市银行发布补充资本的相关公告,通过可转债、二级资本债、永续债等多种方式“补血”。尤其是自今年创设银行永续债以来,银行永续债的发行热潮非常高涨,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年内永续债发行已超2000亿元。
不过,为了让银行更为有效的补充资本,我国银行业发行资本补充工具的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北京一银行业分析师对券商中国记者表示,目前我国的资本工具的种类和国际相比已经比较齐全,主要的问题是要进一步完善现有的资本工具补充机制。每种资本工具都有完善的空间,比如普通股IPO受股市行情影响加大,增发和配股受到破净的限制,银行市值管理的能力有限;优先股,永续债以及二级资本工具市场的流动性和投资者范围也存在进一步提升的空间。此外,随着部分中小银行风险的暴露,资本工具利息和股息支付的不确定性加大,我国的高风险金融机构处置机制尚未完善,问题银行资本工具的偿付顺序并没有在法律上予以明确,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投资者的担忧。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则认为,接下来相关部门将推动以下工作,一是推动永续债等新型资本补充工具加快发展,此外还需进一步支持银行尤其是中小银行的IPO,拓宽银行资本补充来源;二是继续加强对中小银行的引导和支持,提供更好的激励政策。中小银行对地方实体经济发展起到很大作用,但目前中小银行发展面临诸多挑战。未来政策上还需进一步倾斜,包括流动性安排、差异化存款准备金安排等。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