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FII 与北上资金是一回事吗?
发布时间:2019-8-29 13:49阅读:1096
QFII/RQFII 和 陆港通 是外资进入 A 股的两个核心渠道。
一、QFII 渠道:
中介代理模式,针对境外机构投资者,进入 A 股市场需要证监会的资格审批以及外管局的额度审批,并需要将外币兑换成人民币,然后委托境内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作为中介机构在沪、深交易所进行投资。QFII /RQFII 只针对机构投资者,个人投资者只能通过认购机构的产品进行跨境投资,而且申请 QFII /RQFII 资格需要一系列的手续,资金托管和运作上也有严格要求。
二、陆股通渠道:
“陆股通”以交易所为主体,通过上交所和联交所的互相申报,使得香港客户可以通过本土券商向本地交易所申报交易单实现跨境买卖。
具体的运作方式是:通过两地的交易所在彼此区域成立的独资公司或分支机构(SPV),接受两地的交易所参与者下达的买卖订单,并将订单传递到对方的交易所平台上以执行交易,交易执行后,将确认并转达参与者;两地的交易所、结算机构、监管部门相互配合,共同完成撮合交易、资金结算的过程。由于两地交易所和结算公司直接互联,为机构投资者和券商省去了QFII 业务中一系列的行政资格认定和审批,同时放开了对个人的投资限制。
股票开户、量大价更优
三、陆股通与 QFII 持股特征大同小异:
从陆股通与 QFII 的配置特征来看,二者风格偏好与行业选择大同小异。
1、 陆股通和QFII 在 A 股市场的持股呈现出高集中度且风格偏好稳定的特征,其中陆股通持股市值前100 的标的占到陆股通持股总市值的 8 成以上,而 QFII 更在 9 成以上。
2、 北上资金和QFII 持仓均主要集中于 500 亿市值以上的中低估值公司。
3、 陆股通资金最为偏爱大消费类行业,其次是金融行业; QFII同样偏好大消费行业,但相较之下更为偏好银行股,其对银行板块配置比例显著超于北上资金。
总结来看,陆股通与 QFII 持股特征基本一致,而 QFII 银行持股显著高于北上资金,可能的原因在于 WIND 重仓股披露中包含了部分外资战略持股。
四、近年来,陆股通对 QFII 的替代已成趋势:
理论上,陆港通和 QFII/RQFII 各有优势,二者并行营运互为补充。对比 QFII 和陆股通,主要有以下几点区别:
1、 陆港通成本低、交易便捷、机制更为灵活,QFII/RQFII 资格认证和额度审批过程则较为繁杂;
2、 陆股通投资标的有限,且额度存在名义上限,而QFII 则具有额度的确定性,且投资范围更为广泛;
3、 在行使股东权利方面,QFII 更具有优势,沪港通需要通过港交所驻上海子公司(SPV)来行使投票权,而 QFII 可直接通过中介机构(托管银行、境内券商等)行使投票权。
我司开户专业价优、服务覆盖全业务链,不妨详询: 187-8045-7343 叩:185-2827-171
![](https://static.cofool.com/licai/Mobile/image/ask/xianshi-icon.png)
![](https://static.cofool.com/licai/Mobile/image/ask/click-icon.png)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https://static.cofool.com/licai/Home/image/counselor/read-yz.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