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药企登陆科创板
发布时间:2019-7-19 15:40阅读:383
微芯生物提交注册42天后获证监会同意,成科创板首家注册生效的创新药企
微芯生物致力于研发小分子专利创新药物,研发了中国首个糖尿病原创新药西格列他钠、中国首个抗肿瘤原创新药西达本胺。目前,公司已形成针对肿瘤、代谢性疾病及自身免疫性疾病三大领域的新药研发管线。
从业绩层面分析,受益于西达本胺上市后的放量,公司2018年营业收入达1.48亿元,同比增长33.33%;2018年归母净利润达3312万元,同比增长20.73%。公司的净利润主要受研发投入影响,2018年研发费用约为8248万元,研发费用占比约为55.85%。
公司于3月27日获科创板受理,经过三轮问询回复后,其首发申请于6月5日获上市委会议审核通过,成为科创板首家过会的企业。自6月11日向证监会提交注册后,历经42天,微芯生物终于获得证监会同意注册,成为科创板首家注册生效的创新药企。
公司拟募集资金8.04亿元。按照招股说明书“拟发行股份不超过5000万股、发行股数占发行后总股本不低于10%”测算,公司预计市值在65.93-80.40亿元之间,隐含市盈率达199.78-242.75倍。
微芯生物注册生效体现科创板的包容态度,创新药企发行过程将考验市场各方定价能力
创新药研发周期长,投入成本高,业绩波动大,许多创新药企业长期亏损,无法满足主板、中小板、创业板的利润要求从而难以通过A股市场融资。科创板“5+2”上市标准及市场化的发行定价制度已大幅提高了创新药企业的包容性。截止至2019年7月18日,包括微芯生物在内已有7家创新药企业(拥有已上市或在研1类新药的企业)获科创板受理。七家企业2018年归母净利润中值为0.31亿元,其中包括百奥泰、泽璟制药两家未盈利创新药企。本次微芯生物的注册生效进一步体现了证监会对此类企业的包容态度,有望为创新药企在国内上市起到良好的示范效应。
注册生效以后,微芯生物将步入发行定价阶段。在科创板的制度下,发行定价事关企业的融资成本甚至关乎企业能否发行成功,重要性凸显。由于创新药企业在研管线一般不产生盈利,且未来的收入存在较高不确定性,传统的PE估值体系难以为创新药企业估值。因此,创新药企的估值对企业及投资人的定价能力要求大幅提高。
创新药企资本市场可选项增加,对企业而言资本市场选择以及中长期资本规划的重要性越发凸显
新药研发企业的研发具有高投入、长周期的特性,急需资本市场的支持。2018年前,国内创新药企(尤其是未盈利创新药企)大多只能选择美股IPO。2018年,港交所新政对创新药企抛出了橄榄枝;2019年,科创板又为创新药企业在国内市场证券化提供了新途径。创新药企业IPO时的资本市场可选项增加。
我们认为创新药企业在选择资本市场时,首先应关注上市后是否能获得投资者认可,得到相对较高的估值以及流动性,资本运作是否更为便捷等。在以上对比的基础上,企业再综合上市的紧迫程度、上市要求、上市成本、上市审核与监管的严格程度等维度做出选择。而对于更早期的企业而言,市场方向的选择及一级市场资本运作路径的规划同样重要。
回归到科创板上,在3月20日发布的《未有盈利新药研发企业上市地点选择:科创板or境外?》中,我们预计科创板给创新药企业的流动性及估值将高于境外市场,而与此同时科创板的上市成本及合规性要求或将更高、锁定期或将更长、再融资难度或将更大。因此,我们建议满足市值标准要求,且规范性程度较高的创新药研发企业优先考虑申报科创板。
![](https://static.cofool.com/licai/Mobile/image/ask/xianshi-icon.png)
![](https://static.cofool.com/licai/Mobile/image/ask/click-icon.png)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https://static.cofool.com/licai/Home/image/counselor/read-yz.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