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有IPO企业还没上市就收到罚单
发布时间:2019-7-10 09:49阅读:503
又有IPO企业还没上市就收到罚单了,这次还不是一家,而是六家。
昨日,证监会发行监管部公布最新的行政监管处罚决定,对鲁华泓锦、宁武新材、嘉曼服饰、斯达股份、之江生物、明冠新材这六家拟上市公司采取出具警示函的监管措施。
同一时间,一口气给出六份警示函的处罚,这次监管的处罚力度不可谓不大。
从上述罚单内容看,这些公司部分是因为项目费用收入确认存在问题、会计处理不巧当而造成信息披露与事实不符,另一些则是因存在关联交易、收入虚增等核心问题而受到监管重点关注。目前,已有两家受处罚企业终止IPO上市。
业内人士认为,此轮集中的监管处罚实际上对准备申报上市的企业也起到了警示作用。未来监管对拟上市公司的审查力度仍会加大,需要防止部分企业“带病申报”。
六家企业集中收警示函
信披瑕疵还是存在造假?
昨日,对于不少投行和部分IPO企业来说,可谓不眠之夜。证监会一口气,给了六家拟上市公司下发了警示函,矛头直指企业上市过程中存在的信息披露违规、收入虚增以及关联交易等诸多问题。
下面,我们可以仔细看下这些企业到底是为何受到监管的处罚。
1、鲁华泓锦:固定资产等入账不准确
经查,公司在申请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过程中,存在未对有关固定资产进行减值测试、部分固定资产入账价值不准确、部分修理费确认不及时、部分政府补助的会计处理不恰当、收入确认会计政策及应收票据的信息披露与事实不符等问题。
2、宁武新材:关联方“转贷”等未如实披露
经查,公司在申请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过程中,未如实披露排污许可证到期后仍持续生产经营的环保违规事项和通过关联方“转贷”行为,收入确认政策、第三方回款及专利技术和商标取得情况的信息披露与事实不符。
3、嘉曼服饰:刷单与自买行为减值计提存瑕疵
经查,公司在申请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过程中,存在刷单与自买货行为、固定资产相关内控不健全、使用个人账户支付款项或费用、未能充分抵消内部交易未实现利润、存货及其减值计提存在瑕疵等问题。
4、斯达股份:补助收益不准确少记财务费用
经查,公司在申请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过程中,存在少计财务费用、政府补助收益确认不准确、未充分披露2015年对个别客户放宽信用政策以扩大销售对当期经营业绩的影响等问题。
5、之江生物:关联交易等披露与事实不符
经查,公司在申请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过程中,存在个人账户支付工资等费用、未披露控股股东等关联方与发行人发生资金往来、2016年存在少计费用多计收入、设备管理不善、关联交易及内部组织结构披露与事实不符等问题。
6、明冠新材:信息披露不完整会计核算不规范
经查,在申请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过程中,存在关联交易信息披露不完整、固定资产会计核算不规范等问题。
从上述企业违规的情况来看,部分企业是由于存在财务会计处理不当、收入确认政策不符合实际或者对部分政策影响当期收益的因素剔除等细节性的瑕疵问题而被警示。但从另一方面来看,却也存在没有如实披露真实企业经营状况、关联交易严重等核心问题,反映了一些企业存在粉饰财务报表、抢跑占位而着急上市的真实情况。
两家被罚企业终止审查
此前曾受市场质疑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一批被罚企业中,部分企业在IPO阶段已经受到了诸多的市场关注,其中监管提及关联方交易、财技手段等问题也受到部分人士的质疑。
以之江生物为例,此前曾在新三板挂牌后来转战冲击A股上市,但这家企业先后8次进行股权转让,其实控人控制的公司宁波美投倒手转让公司股权狂赚2000万的事件也引发了多方争议。同时,有媒体报道指出,在之江生物控股参股的公司中,仅有两家公司在2018年上半年实现盈利,而其余七家公司悉数亏损,经营业绩表现不佳。
除此之外,之江生物上市辅导机构东方花旗因涉嫌违反证券法律法规而被证监会立案调查。受其影响,之江生物也随后在2018年8月向证监会递交中止IPO审查申请。2018年12月底,之江生物最终撤回了上市申报材料,公司IPO终止审查。
而同样终止审查的宁武新材,除了未如实披露排污许可证到期后仍持续生产经营的环保违规事项和通过关联方“转贷”行为之外,其内部业务及收入架构存在的集中度过高等问题也受到了市场关注。
据招股书数据显示,宁武新材产品的原材料成本占主营业务成本比重较高,报告期内分别为95.88%、94.68%、94.12%及94.28%。原材料价格的大幅波动将加大行业生产企业成本控制和库存控制的难度。
此外,其他企业存在的部分内部营销行为和会计处理,也对利润增厚有直接影响,让IPO企业的财务存在注水的成分,比如内部的刷单和自主买货行为、存货减值计提减少、部分费用忽略以及将政府补助列入企业常规经营范畴,虚增了收入同时也会让提交的IPO材料增色不少。只不过这些财技、内部猫腻最终还是会被监管严查。
处罚或来源于现场检查
从源头提升上市公司质量
不少投行人士反应,此次处罚可能来源于近期监管集中对IPO企业进行的现场检查。
据了解,7月份刚开始,已有市场消息传出,证监会下半年拟IPO企业的现场检查已经启动,部分机构的投行人员已经收到了负责项目将接受检查的抽签结果。
一般而言,IPO企业的抽查是证监会的例行工作,在现场检查之前会对企业和机构递交的申报材料和机构工作底稿、财务情况进行详细检查,发现问题后去现场进行检查。而如果IPO企业在申报阶段出现是市场关注的热点问题,监管部门也会重点进行检查。
根据证监会此前透露,进行IPO企业现场检查主要是为了严格落实依法全面从严监管理念,切实强化IPO申请企业监管力度,督促中介机构勤勉尽责、审慎执业,从源头上提高上市公司质量。
从过去的现场结果来看,部分企业存在法律瑕疵无法解决、会计处理不当、持续盈利能力不佳等问题,在被监管重点检查后,认为上市的难度较大、被否概率较高,主动申请撤回资料。
在业内人士看来,一批企业集中收到警示函的处罚,实际上也有很好的警示作用。“今年开始,新增IPO企业申请数量增加,IPO过会率也大大提高,可能会给部分企业形成上市难度降低、审核标准放松的印象,但实际上在IPO把关上,监管方面的严查力度一直没有送过。”有券商投行人士指出。
另有券商机构判断,此次现场检查之后,会有一些企业自查发现上市资格存在问题,会主动撤回IPO申请,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减轻现在IPO企业排队数量过多的“堰塞湖”现象。
经济学者宋清辉表示,从此前被否企业来看,大多在持续盈利能力、关联交易、内部控制等方面存在硬伤。建议监管层对于IPO审核的力度不能放松,应防止部分企业带病申报。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