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F:财政政策应助力中国经济再平衡
发布时间:2015-4-16 00:08阅读:607
4月15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财政监测报告》,在全球货币政策大行其道的今天再次强调了财政政策的重要性,IMF官员也指出财政政策将有助于中国适应经济再平衡。
“中国的增长预期都有所下调,在过渡阶段面临挑战,因此中国的财政政策应该支持再平衡过程。短期来看,财政政策应该支持消费、缓和房地产调整的拖累。” IMF财政事务部门主任Vitor Gaspar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专访时表示。
正如Vitor Gaspar所提出的建议,中国已在在财政方面采取措施。财政部于上月初公布了1万亿元的地方债务置换计划,这将有助于缓解近期的财政限制;此外,国务院已宣布计划通过推进公私合营(PPP)模式,加速水利项目投资; 房地产政策调整,包括下调二套房首付要求,并将房地产营业税的免征期限从持有5年改为2年。国务院还强调通过改革创造新的增长点,例如放松政府管制和鼓励创业创新(“互联网+”),支持技术创新(如中国制造2025),加强与世界其它地区的经济联系(如“一带一路”)。
Vitor Gaspar也告诉记者,IMF总裁拉加德在3月底与中国财政部部长楼继伟部长与在京签署合作备忘录,双方将在未来3年,围绕中期财政规划、政府财务报告和国库管理、公共债务管理与财政可持续性、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的财政关系、支出政策、税收政策、国内外宏观经济研究、国际财金政策等重点领域,开展技术援助、能力建设、人才培养、经验共享等全方位的合作。
值得注意的是,报告建议世界各国应该在三大领域采取行动:加强财政框架,改革能源补贴,利用财政政策稳定产出。
报告通过过去30年对85个经济体的分析,财政政策能够稳定产出,且每年将来来0.3%的额外增速。
一般而言,财政政策可通过两个渠道实现稳定产出的目标。一个渠道是通过所谓的自动稳定器(automatic stabilizer),即所付税收与收入和支出同步变化,以及社会转移,如失业补助,自动在经济萧条期刺激总需求,在经济繁荣期减缓总需求。另一个渠道是针对具体的冲击采取精心设计的财政政策措施。
报告认为,自动稳定器是及时的,但往往会对效率产生负面影响(例如,高边际税率或过于慷慨的转移支付会削弱寻找工作或创造就业机会的动力)。 自动稳定器在财政稳定中发挥重要作用,在发达经济体的财政政策稳定作用中所占 例超过一半。然而,在经济繁荣期一般不会让自动稳定器充分发挥作用,因为花掉一部分额外收入很有诱惑力。这样就会导致对产出冲击的政策反应不对称,从而阻碍经济繁荣时财政缓冲的恢复,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能导致公共债务的大量积累。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